那麼夾層動脈瘤到底甚麼是甚麼病,怎麼會如此可怕,有甚麼特點呢?
1、起病隱匿 來勢兇猛
正常的血管可以分為外膜、中膜、和內膜三層。
中膜在保持血管壁強度和完整性上起著主要的作用,它由20多層彈力板層相互疊加構成,形象的說就像平時吃的三明治。正常時這些板層之間互相粘連成一個整體。當各種致病因素長期作用後,就可能破壞中膜的完整性,板層之間就有潛在的間隙存在。一旦內膜出現破損以後,血液就衝入這層間隙,血液向四周的衝擊力繼續造成板層之間的破壞,向遠處和周圍撕裂。而這時剩下的中膜和外膜就面臨著血液的直接衝擊,很有可能承受不住壓力而破裂。一旦破裂,主動脈高速高壓的血流立即破口向洪水瀉堤一樣的噴出,病人往往在幾秒中內因失血過多而死亡。夾層動脈瘤起病之前通常沒有任何症狀,大多數患者都是突然間發生劇烈胸痛,事實上這時夾層就已經形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病人可能立即死亡,少部分的病人可能在送往醫院的過程中死亡,還有一部分病人可能在治療過程中死亡。據統計,如果不手術治療,90%的病人於兩週內死亡,真可謂九死一生。
2、CT檢查 能得診斷
夾層動脈瘤在發生前,可以沒有任何預兆。絕大部分的患者是以突然劇烈的胸痛、背痛為首發症狀,同時往往有強烈的瀕死感、頭冒大汗的伴隨症狀,與心肌梗塞發作極其相似,所以這些病人經常是先被往內科就診。醫生也一般以心肌梗塞一套程序來檢查。患者心電圖和心肌酶譜等檢查通常沒有甚麼異常,少部分的患者可能有輕微的改變,但很難以患者劇烈的疼痛聯繫起來。這時,病人就需要行CT胸部掃描。CT掃描能明確發現主動脈的病變,對疾病的診斷極有幫助,而且還能觀察肺部和胸壁有無異常,起到鑑別診斷的作用。當然,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還能行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CTA(CT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後三者的檢查對設備和技術的要求較高,基層醫院不一定具備這些條件,一般只在手術準備時採用。在急診診斷時,CT檢查是比較合適的。
3、高血壓病 罪魁禍首
大部分的夾層動脈瘤的病人有高血壓的病史,可以說,高血壓是夾層動脈瘤的第一致病因素。這部分患者的高血壓大都有這樣一個特點:血壓較高沒有得到理想的控制,而且波動較大。波動的血壓反覆的衝擊血管壁,長期積累以後造成血管壁結構失衡和強度下降,血流就會流入中膜之間,導致中膜撕裂,形成夾層動脈瘤。在夾層動脈瘤發生的過程中,患者就表現為突然的劇烈的胸背部疼痛,有時隨著中膜的往下繼續撕裂,病人的疼痛平面也會往下蔓延,甚至到兩腿。供應脊髓的動脈直接從主動脈發出,如果中膜的撕裂造成了這些血管的破壞,患者可能發生突然的截癱。
所以說: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確實而平穩的控制血壓是非常重要的。
4、微創手術 巧治頑兄
夾層動脈瘤危險程度極大,需要及時的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治療是在開胸後切除病變的主動脈,然後置換一段人工血管。需要在人工轉流和心臟停搏的基礎上開展。手術的風險極大,如果病人有其他一些臟器的病變,如冠心病、老慢支、腎功能衰竭的情況下,手術的死亡率高達60%。可以說,患者處於一種進退兩難的境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微創治療的出現為患者帶來了福音。夾層動脈瘤微創治療就是利用一套帶膜支架採用腔內隔絕的辦法封閉夾層動脈瘤的裂口,從而阻止了高壓高速的血流對夾層外壁的衝擊,避免了夾層動脈瘤的繼續進展和破裂。隔絕以後瘤腔逐漸血栓機化而縮小。腔內隔絕治療在局麻即可以進行,一般只需在患者的腹股溝處做一個小切口即可,手術創傷極小,患者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動。
所以,不論是患者本人還是家屬,碰到突然胸痛的情況出現時,要多一個心眼,真正的元兇可能就是夾層動脈瘤,醫療工作者更應該注意。只要能早期診斷能治療,完全治癒的希望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