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31 16:50

概述

面對臨床上少見但症狀卻較嚴重的脊髓型頸椎病,在診斷的時候更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否則一旦誤診或漏診,必定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傷害。

步驟/方法:

1、 40-60歲的病人,有上位神經元受損的表現,如步態不穩,走路時有踩棉花感,上肢Hoffman徵陽性,下肢膝反射,踝反射亢進,Habinski徵陽性,髕陣攣,踝陣攣陽性。

2、 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側位X線片上椎管矢狀徑與椎體矢狀徑之比小0.75,提示椎管狹窄。頸椎過伸過屈位片出現明顯的頸椎間不穩。

3、 脊髓造影、CT、MRI檢查:目前使用的Omnipaque和Isovist水溶性非離子造影劑,能與腦脊液很好地混合,行腰椎穿刺或頸1-2側方穿刺。

4、 排除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和多發性神經炎等疾病。

注意事項:

脊髓型頸椎病雖然少見,但是它對患者造成的危害卻比其他類型的還要嚴重,所以患者在思想上一定不能鬆懈,還是儘快到正規的醫院接受對症的治療。

怎樣診斷脊髓型頸椎病比較準確相關文章
概述 越來越多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都青睞微創治療脊髓型頸椎病,因為雖然有的脊髓型頸椎病可以應用保守達到一定的效果,但並不能徹底的治癒,而開放性手術對患者的傷害大,後遺症嚴重。因為很多人都不選擇使用手術治療頸椎病,那選擇甚麼方法比較好呢? 步驟/方法: 1、 目前脊髓型頸椎病的治療方法是許多的,早期的患者可以應用保守緩解病情,但保守並不能徹底治癒,而逐漸的病情加重。 2、 患者要是想盡快的完全
發布於 2023-02-01 00:50
0評論
1甚麼是脊髓型頸椎病2主要症狀下肢症狀:下肢可出現放射性痛、冷、麻、涼、或熱竄痛、無力、不能站立、不能行走、不能下蹲,活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或休息後剛起來加重,少有活動後好轉,再活動後又加重。與天氣變化有關,遇冷加重,遇熱減輕,或不明顯等。重則肌萎縮、跛行、功能下降。上海龍華醫院骨傷科張霆半身不遂(頸性半身不遂):單側肢體偏癱、麻木、竄脹,甚則口角歪斜、語言功能障礙、穿鞋脫襪困難、行走不穩等,
發布於 2023-02-01 08:12
0評論
61歲的施先生,患頸椎病多年,平素行走正常,偶有頸部疼痛。一次騎自行車時不慎面部著地摔倒,導致四肢麻木,不能自主活動,當時在外院就診,頭頸部均未檢查出明顯骨折外傷,保守治療後症狀無明顯恢復。經仔細檢查後發現,患者頸椎管有多處狹窄,壓迫脊髓,此次外傷導致發病多年的頸椎病明顯加重,必須把受壓的脊髓徹底解放出來,才有可能恢復四肢的感覺、運動功能。經過我們的治療小組詳細討論、周密計劃後,進行頸椎後路單開
發布於 2023-03-29 03:51
0評論
概述 雖然脊髓型頸椎病的發病率並不如其他類型高,但是它給患者帶來的傷害卻一點也不遜色。所以,大家為了避免以後受到該病的拖累,還是要儘可能地做好預防。 步驟/方法: 1、 保持正確的頸部姿勢:比如在坐位時頸部要略微前傾,不要長時間總是低著頭操作電腦或擺弄手機,最好能定時活動一下頸椎,讓其得到暫時的防松。平時在家時不要躺在床上或窩在沙發裡看電視或看書,晚上睡覺用的枕頭高度和硬度都要適宜,否則容易
發布於 2023-01-31 19:54
0評論
脊髓型頸椎病的鑑別診斷:凡有脊髓刺激或者損害的病變均須與CSM相鑑別。從普通X線片即能鑑別頸椎骨折脫位、環樞椎半脫位、頸椎先天性畸形、頸椎骨結核、骨腫瘤等。此外尚有以下幾種疾病須與本病相鑑別。1、脊髓腫瘤:患者可有頸、肩、枕、臂、手指疼痛或麻木,同側上肢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下肢為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症狀逐漸發展到對側下肢,最後到達對側上肢。壓迫平面以下感覺減退及運動障礙的情況開始為Brown-Se
發布於 2022-09-24 23:33
0評論
1、頸部有慢性勞損或有外傷史,在患者後頸部觸診檢查,可發現部分頸椎病患者上頸椎或其它患椎移位,相應的關節囊部腫脹、壓痛。部分頸椎病患者在患側鎖骨上部可聽到椎動脈血流受阻的雜音。 發病時頸部功能活動受限。頸椎病的診斷還可以通過X線片顯示,頸椎病可有病理性變化或旋轉性移位。排除骨折、脫位、結核、腫瘤等疾病。 2、中年以上的頸椎病患者,常由於頭頸部體位改變引起眩暈、噁心、頭痛,或視力減退、耳鳴、耳聾、
發布於 2024-11-10 05:06
0評論
脊髓型頸椎病為高位脊髓的壓迫,波及面積很廣,牽連上肢、下肢、頭部與能神經,由於每個病人壓迫的輕重,病程的長短,所出現不同部位的支配異常反映。 ①上肢症狀:可出現一側或兩側L肢運動障礙與感覺障礙。病人常反映上肢酸脹、麻木、燒灼疼痛與發抖無力感。感覺的部位可發生在肩區、肩部、上臂或前臂、亦可沿神經路線走行方向放射c病程較長者出現大小魚際及前臂肌群的肌萎縮。 ②下肢症狀:韌發者下肢行走無力,如踩棉團狀
發布於 2024-03-15 19:36
0評論
1、年齡方面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特點: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多在45~50歲以上,而本病發病年齡較早,常在40歲前後起病年輕者甚至30歲左右。 2、椎管矢狀徑:本病時多屬正常,而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則顯示較明顯的狹窄徵,這是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特點。 3、感覺障礙是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特點:本病一般均無感覺障礙,僅部分病例可有感覺異常主訴;而在頸椎病患者當引起脊髓受壓出現運動障礙時,則均伴有感覺障礙症狀與體徵。
發布於 2024-12-07 00:25
0評論
按摩 在頸部痛點處按摩,運用分筋、彈撥、推壓、理筋、鎮定等手法,充分鬆解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鎖乳突肌、頸椎棘突兩側軟組織,點按風池、大椎、肩井、頸中、膻中、後頂、前頂、百會、上星、手三里、合谷穴等。每次按摩治療15-20分鐘。 頸椎牽引 部分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可行坐位頸椎牽引,頸椎生理弧度後凸或老年體弱者,應行仰臥位、頸椎輕度屈曲牽引治療。症狀較輕患者採用間斷牽引,每日l-3次,每次30分鐘至1小
發布於 2024-12-07 00:18
0評論
概述 頸型頸椎病能夠引起患者頸部疼痛,患者在治療期間如果沒有及時的做好保健工作,很容易導致病情的反覆發作,使得患者頸部以及頭部的疼痛加重,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步驟/方法: 1、 頸型頸椎病的在發病時能夠導致患者頸部的疼痛不斷的加重,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為了防止頸型頸椎病的反覆發作,患者在平時生活中要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迎接沒一天,面對疾病時要堅信自己能夠戰勝疾病,樹立良好的信念避
發布於 2023-01-31 23:3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