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頸椎病的鑑別診斷:
任何有脊髓刺激或損傷的病變都必須與CSM相鑑別。頸椎骨折脫位、環形脫位、頸椎先天性畸形、頸椎骨結核、骨腫瘤等都可從X線平片中鑑別。此外,以下疾病必須與本病相鑑別。
1.脊髓腫瘤:
患者可能有頸部、肩部、枕部、手臂和手指的疼痛或麻木,同側上肢有下運動神經元損害,下肢有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症狀逐漸發展到對側下肢,最後到達對側上肢。壓迫平面以下的感覺缺失和運動障礙開始是布朗-塞-格綜合徵的表現,逐漸加重,最後表現為脊髓橫斷損傷的現象。
鑑別要點:
(1)放射學檢查顯示椎間孔擴大,椎管擴大,椎體或椎弓破壞,椎旁軟組織影(腫瘤影)。
(2) 脊髓造影:可提供蛛網膜下腔是否有阻塞的直接影像證據,並可確定阻塞的平面和範圍。
(3)腦脊液檢查和動力學試驗:腰椎穿刺對椎管內腫瘤有一定的危險性,液體的釋放會引起病情的突然惡化。因此,懷疑有椎管內佔位時,腰椎穿刺應慎重,釋放液體的速度要慢。在完全梗阻的情況下,腦脊液呈黃色,容易凝固,蛋白質含量增加。
(4)MRI:它是最有價值的診斷方法,為手術切除腫瘤提供指導。注射順磁造影劑Gd-DTPA做增強掃描後,可在T1加權像上顯示順磁場效應,增強腫瘤的信號強度。其成像變化與CT掃描相同,但比CT掃描更清楚地顯示腫瘤及其周圍結構。
2.脊髓空洞症:
多見於青壯年,該病通常發生在頸椎,病程長,進展緩慢,疼痛和溫度感覺與觸覺分離,尤其是沒有溫度感覺。通過CT或MRI可以確診。
3.脊髓蛛網膜炎:
發病前通常有感染或發熱史,病程長且波動大,神經源性疼痛罕見。腦脊液中蛋白質含量高,細胞數增多。MRI顯示T1加權圖像,病變早期脊髓增厚,蛛網膜下腔變窄,一段時間後沿椎管背側出現長的異常T1信號。
4.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患者首先在上肢出現症狀,由於進展到肘部和肩部,然後到對側上肢,隨後到下肢。檢查發現手部骨間肌萎縮,甚至無法握住或扣住東西,但沒有感覺障礙;下肢有肌痙攣和病理性反射;脊髓造影清晰。病人說話含糊不清,舌背可阻塞氣道。預後很差,在明確診斷後,生存期通常只有4到5年。
5。後縱韌帶骨化:
本病由Key在1938年首次報道,1960年在日本被提出,引起嚴重的脊髓功能障礙。其骨化可分為連續的、中斷的、混合的和孤立的。由於後縱韌帶的骨化,椎管變得狹窄,影響脊髓的血液循環,嚴重者可壓迫脊髓,導致癱瘓。本病可與頸椎病合併存在。x光片顯示,與後縱韌帶相對應的椎體後部的骨化密度增加,大小不一,形狀各異。ct掃描可以準確瞭解後縱韌帶的形態、成熟度、位置、骨化程度以及對脊髓的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