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食管是咽和胃之間的一段肌性食物通道。食管上端在第6頸椎下緣續於咽,沿脊柱前方下行,於第11胸椎體左側連於胃賁門。食管癌是一種地域性分佈很強的惡性腫瘤,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發病率相差很大。我國高發,排在惡性腫瘤的第4位,年新發病例15萬以上,佔世界年發病例總數的一半多。美國和歐洲等西方國家的發病率明顯低於亞非地區。而且,即使是在我國,高發區和低發區食管癌發病率也相差幾十倍至幾百倍。總之,食管癌的流行病學特點主要有:1、有明顯的地域和人群分佈,我國主要分佈於太行山區河南、河北和山西省,大別山區的鄂皖交界地區,四川盆地和川西北,江蘇省的蘇北地區,閩粵交界地區和新疆哈薩克族居住地。2、食管癌高發區的中心區域發病率最高,向四周梯度降低。3、貧困地區高於富裕地區農村高於城市。4、有色人種高於白人。5、亞非國家高於歐美國家。6、男性高於女性,有家族史高於無家族史者。7、高發區正常人群的上皮細胞重度增生者常見。8、食管癌的發生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多數為60-70歲)。
食管癌準確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多數認為,食管粘膜上皮腫瘤的發生是由於多種因素聯合作用、長期慢性刺激的結果。食管鱗癌發病高危人群共有的飲食特點是:進食過快、食物過熱、高澱粉食物、很少或不吃蔬菜和水果。其他可能的因素還包括:水土和食物中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亞硝酸鹽類積蓄,食物結構不合理導致維生素和必要脂肪酸缺乏和各種原因導致食管粘膜長期慢性損傷,口腔衛生不良,長期嗜酒,大量吸菸,長期食用受黴菌(黃麴黴素)汙染的食物,以及遺傳等因素(河南縣中食管患者中有家族史的佔24%-61%)。同食管腺癌發生關係最密切的是Barrett食管。所謂Barrett食管,就是食管胃結合部的食管鱗狀上皮被胃反流物造成的食管粘膜損傷-癒合反覆發生,從而導致柱狀上皮化生的現象。這種柱狀上皮不是先天保留下來的柱狀粘膜,而是後來獲得的,並有一個反覆再修復的過程。一般認為,合併嚴重發育不良的Barrett食管是一種癌前病變,同浸潤性腺癌有著密切的關係,需手術切除。
食管癌多半發生在食管中段。上段、中段、下段食管癌的發生比例分別為15%、50%和35%。病理類型以鱗癌為主,約佔95%。近年來,流行病學顯示,在我國仍以鱗癌為主,發病率有一定的下降趨勢。但是,在歐美食管癌的發病率卻呈上升趨勢,其中主要是食管腺癌。目前,歐美食管腺癌同鱗癌的比例各佔一半。其中原因還不清楚,有人認為食管腺癌的增加可能同Barrett食管和肥胖有一定關係。
二、症狀
1、早期症狀 食管癌的早期症狀多不典型、沒有特異性、時好時壞和反覆出現。常見不適包括:
(1)大口固體食物梗噎感。這是一種最常見的早期症狀。一般在第一口進食時出現,以後即消失,幾天到幾個月出現一次,容易被忽視。也有持續出現的,但多誤為咽炎或食管炎,自服消炎藥後能緩解,實際上不服任何藥物,症狀亦可緩解,因為該症狀的發生不是由於疾病的機械梗阻所致,而是病變部位的炎症,神經反射、食管痙攣等因素有關。隨著病情進展,出現症狀的間隔時間逐漸縮短,症狀更趨明顯。臨床上極易誤診。
(2)食管內異物感。 約有15-21%的患者吞嚥時自覺食管內有異物感。部分病人進食時感覺有異物黏附在食管壁上,吐不出、咽不下的不適感。異物感的部位多與食管病變的部位一致。
(3)胸骨後疼痛、不適或梗噎感。進食後或不進食時出現輕度胸骨後疼痛感,時有時無,進食熱食時更易出現。有時候吞嚥食物時在某一部位停滯或輕度梗噎感。
(4)下段食管癌還可以出現劍突下或上腹部不適,呃逆、噯氣。
2、中晚期症狀
絕大多少食管癌患者到醫院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中晚期食管癌的臨床症狀主要包括:
(1)吞嚥困難 90%左右的患者都是出現此症狀後來醫院就醫,而且吞嚥困難症狀隨時間流失呈進行性加重。開始進食大塊食物時出現,逐步發展為進食米飯大小食物時也需要開水或稀飯衝下,隨後發展為只能進食半流質或流質飲食,嚴重者最後滴水不進。這個過程一般僅需3-6個月。
(2)梗阻 嚴重者進食時完全梗阻,並常伴有持續性口吐泡沫樣粘液。這是由於食管癌的浸潤和炎症反射性引起食管腺和唾液腺分泌增加所致。粘液積存在食管內可導致返流、嘔吐甚至引起嗆咳,嚴重者出現吸入性肺炎。
(3)疼痛 多為進食時吞嚥痛,晚期者出現持續性胸骨後或背部疼痛,其性質為鈍痛或隱痛,亦有燒灼痛或刺痛,並伴有沉重感。疼痛的部位同病變的部位可以不一致。疼痛常常提示腫瘤已經有外侵,引起食管周圍炎、縱隔炎,但也可以是腫瘤引起食管深層潰瘍所致。疼痛嚴重不能入睡或伴有發熱者,不但手術切除的可能性小,而且應注意腫瘤穿孔的可能。
(4)出血 少數食管癌病人也會因嘔血或黑便而來醫院就診。腫瘤可浸潤大血管特別是胸主動脈而造成致死性出血。對於有穿透性潰瘍的病例特別是CT檢查顯示腫瘤侵犯胸主動脈者,應注意出血可能。
(5)聲音嘶啞 常是腫瘤直接侵犯或氣管食管溝淋巴結轉移後壓迫喉返神經引起。
3、其他全身症狀、轉移症狀和併發症
(1)體重下降和發熱。因梗阻而進食減少,營養情況日趨低下,消瘦、脫水常相繼出現。腫瘤擴散時也會出現體重下降,發熱等情況。腫瘤熱多半發生在午後,38度左右,體溫在早晨和上午往往正常。
(2)腫瘤浸潤穿透食管侵犯縱隔、氣管、支氣管、肺門、心包、大血管等,引起縱隔炎、膿腫、肺炎、肺膿腫、氣管支氣管瘻、致死性大出血等。
(3)全身廣泛轉移引起的相應症狀。如肺轉移時,出現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腹腔淋巴結轉移時,出現腹痛,食慾下降等,肝轉移時,出現右上腹痛、食慾下降、黃疸、腹水、大出血、昏迷等。
(4)惡液質、脫水、衰竭。表現為極度消瘦和衰竭,常伴有水電介質紊亂。
三、體徵
1、淺表淋巴結腫大 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是食管癌患者的常見體徵。頸段和胸段食管癌都有發生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的可能。多數腫大淋巴結非常堅硬,如石質,固定。頸部淋巴結轉移相對較少,主要來自頸段和上胸段食管癌。偶爾也有腋下淋巴結轉移。除此之外,其他部位淺表淋巴結轉移的概率非常低。
2、聲帶活動受限或固定 如果患者有聲嘶,需行間接或直接喉鏡檢查,看是否有聲帶活動受限或固定。聲嘶的原因大多是由於氣管食管溝淋巴結腫大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所致,有時也有可能為腫瘤直接侵犯喉返神經。
3、轉移部位的相關體徵 腫瘤轉移到其他部位可能會出現相對應的體徵。如有骨骼疼痛,瞭解疼痛部位是否有局部壓痛。
4、一般狀況 應該注意患者全身營養狀況,有無發熱、貧血及惡病質情況。
四、檢查方法
1、X線鋇餐檢查,也叫食管片。優點是簡便,準確性高,病人痛苦少,不但可觀察食管病灶部位,長度,梗阻程度,潰瘍大小與深度,有無穿孔和瘻管形成,而且可觀察食管粘膜和食管動力學改變。
2、CT斷層掃描/磁共振(MRI)。它不僅能看到病灶的部位、長度,還能看到食管壁的厚度、腫瘤外侵、同鄰近臟器的關係、頸部或縱隔淋巴結的轉移情況以及肺部轉移情況。
3、食管腔內超聲(EUS) 。它對病灶的T分期準確性高,約為70%-80%;同時對食管旁淋巴結轉移的診斷率也高於CT掃描,高達70%以上。
4、食管鏡檢查和活檢 食管鏡檢查是診斷食管癌比較可靠的方法。它可以在直視下觀察腫瘤的大小、形態和部位,同時還可在病變部位活檢或刷片檢查。
5、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它能發現原發灶和區域淋巴結轉移,尤其對遠處淋巴結和遠處臟器轉移有更高的敏感性。這一檢查在歐美國家已被視為常規。
6、腹部CT/B超:發現或排除腹部轉移灶。
7、ECT: 如有懷疑骨轉移,應該進行ECT檢查。
8、食管拉網:如果食管鏡等無法取到病理時,食管拉網是取得細胞學診斷的另一方法。
9、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等。這些檢查是為了評估患者的一般狀況,為治療選擇提高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