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引起心律不齊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可以分為生理性因素與病理性因素兩大類,其中生理性因素主要有劇烈運動、情緒激動、進食、體位變化、睡眠及吸菸、飲酒或喝咖啡、冷熱刺激等。病理性因素則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即各種功能性或器質性心血管疾病,也有可能是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或減退症、垂體功能減退、嗜鉻細胞瘤等。
發熱、低血糖、惡病質等代謝異常也有可能引起心律不齊。此外,藥物影響也是出現心律不齊的重要原因,如洋地黃類、擬交感或副交感神經藥物、交感或副交感神經阻滯劑、抗心律失常藥物、擴張血管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等。毒物或藥物中毒,如重金屬(鉛、汞)中毒、食物中毒,烏頭鹼中毒等,電解質紊亂,如低血鉀、高血鉀、低血鎂等,以及某些物理因素,如電擊、淹溺、冷凍、中暑等,亦可造成心律失常的發生。
症狀因種類及患者敏感度而不同
關於引起心律不齊症狀的原因,劉惠亮解釋,這與心律不齊的種類相關,病理性的或者說病態的心律不齊是由於本身疾病引起;某些藥物也可以引起,如抗生素和抗真菌藥、鎮痛藥、抗心律失常藥、抗抑鬱藥等;另外,經常熬夜、工作壓力大、過度緊張、飲濃茶咖啡等也可導致心律不齊。
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取決於心律失常的性質與類型、心功能、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程度及個人的敏感程度,如輕度的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偶發的房性期前收縮、一度房室傳導阻滯等對血流動力學影響甚小,故絕大多數人無明顯的臨床表現,但有些敏感的患者會有心慌、心悸等不舒服的表現;較嚴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竇綜合徵、快速心房顫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等,可引起心悸、胸悶、頭暈、低血壓、出汗,嚴重者可出現暈厥、阿-斯綜合徵,甚至猝死。
根據心律失常的種類,臨床症狀也有所區別,有些表現為心慌、心悸,有些則感覺心臟“停跳”,有些嚴重的心律失常會造成血流動力學改變而發生頭暈,甚至暈厥。
間斷髮作者需記錄較長時間心電圖變化
既然有些心律不齊並非疾病,無需治療,而且心律不齊的臨床症狀也有所區別,人們應如何區分病態與非病態的心律不齊?劉惠亮解釋,要區分病態與非病態的心律不齊,應根據患者病史、症狀、體徵等狀況進行判定,同時要結合一些輔助檢查,如24小時動態心電圖、心臟超聲等,來鑑別是否為病態性心律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