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心電圖的特點,P波消失,代之以不規則的心房顫動波,即f波,R-R間期不等,QRS波電壓不等,可有心室融合波。臨床檢查特點是三個&不等:第一心音強弱不等、心率與脈搏不等、心率快慢不等。
心房顫動是指心房發生350~600次/min不規則的衝動,引起不協調的心房肌顫動。是成人較好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其發生率僅次於竇性心律失常、早搏、房性心動過速,是心房撲動的15~20倍,與心房撲動、房性心動過速構成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顫動是臨床上較好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有其引發的血流動力學紊亂及血栓栓塞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人們對房顫的研究越來越重視。
P波消失,代以形態,間距及振幅均&不規則的心房顫動波(f波),頻率每分鐘350~600次
QRS波群間距&不規則,其形態和振幅可常有不等。
心房顫動是指心房發生350~600次/min不規則的衝動,引起不協調的心房肌顫動。是成人較好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其發生率僅次於竇性心律失常、早搏、房性心動過速,是心房撲動的15~20倍,與心房撲動、房性心動過速構成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顫動是臨床上較好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有其引發的血流動力學紊亂及血栓栓塞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房顫分為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和&性房顫。房顫治療的目標除了預防血栓栓塞併發症以外,仍為滿意控制心室率、恢復竇性心律並防止其復發。用於房顫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有兩類:
1、轉復房顫,恢復竇性心律和預防復發的藥物,包括IA類(如奎尼丁)、IC類(如普羅帕酮、莫雷西嗪)和III類(胺碘酮、索他洛爾)抗心律失常藥物。它們主要作用於心房,以延長心房不應期或減慢心房內傳導。
2、減慢心室率的藥物,包括β受體阻滯劑、非雙氫吡碇類鈣拮抗劑(維拉帕米和地爾硫?)以及洋地黃類藥物。它們作用於房室結,以延長房室結不應期,增加隱匿傳導。過去,曾有些臨床醫師將減慢心室率的藥物誤解為有轉復房顫為竇性心律或預防房顫復發的功能,如洋地黃類(毛花甙丙、地高辛)、非雙氫吡啶類(維拉帕米和地爾硫?)和β受體阻滯劑。一些隨機雙盲的研究表明,毛花甙丙與安慰劑比較,其復律的有效率和恢復竇性心律距開始給藥之間無顯著差異。奎尼丁曾在我國廣泛用於持續性房顛的復律和預防房顫的復發,但臨床研究表明,奎尼丁雖可有效治療房顫,但可能增加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