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12歲孩子小強(化名)在下腹大腿根部時常鼓起“小鴿蛋”。經診斷,小強患的是腹股溝疝。家長自己查閱相關資料,又多發打聽,找到張強醫生集團。
具有十多年疝外科臨床經驗的首席專家鮑宇克醫生檢查後發現:這個疝有拳頭大小,而且發現對側還有個隱匿性疝。
經過充分的評估、設計和溝通,針對患兒的具體情況,為患兒實施了疝鏡(hernioscopy)手術。經醫學檢索證實,此為國內首例疝鏡臨床應用。
手術在鎮靜輔助局部麻醉下進行,患者在音樂聲中安然入睡。手術切口選擇在下腹部的隱蔽位置,只有一指寬,剛剛夠兩把蚊式鉗操作。
(不到2釐米的小兒腹股溝疝手術切口)
可是這麼小的洞眼裡竟然拖出一個鴨蛋大小的袋子,鮑醫生說這就是疝囊。
(腹股溝斜疝疝囊)
雙側手術一刻鐘內完成
一根特殊的內鏡從疝囊上的開口進入患兒的腹腔,在直視下對側斜疝被再次確診,同時行疝囊高位結紮治癒。僅僅十分鐘左右,一臺雙側腹股溝疝手術就完成了,然而這卻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臺手術,因為這是中國首例疝鏡手術。
(疝鏡手術示意動畫)
手術當天回家
患兒術後便自己下地行走,進食午餐。經過3小時的術後觀察,確認已經自行小便、沒有明顯疼痛,患者一家人開心的當天回家。
知識介紹:疝鏡手術
小兒腹股溝疝的是常見病,其中15%是雙側同時腹股溝疝,還有約8%的患者會在治癒一側疝之後再次出現對側疝。因為小兒腹股溝疝的病因主要是先天的鞘狀突未閉鎖,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腹壁缺損,因此常規手術只要行疝囊高位結紮。
臨床上小兒巨大腹股溝疝或腹壁已經發育成型的患兒行單純疝囊高位結紮術後有較高的複發率。這類高危患者手術中要加行腹壁組織修補,以確保療效。因此醫生需要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手術方案。
(從一側疝囊置入內鏡)
小兒腹股溝疝的手術既往主要分為開放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兩大類。開放手術仍然是主要的手術方式,它的優點是在疝囊高位結紮的同時可以行組織修補,缺點是隻能治療單側腹股溝疝。腹腔鏡手術是近一二十年迅速發展的技術,它的優點是可以同時治療雙側腹股溝疝,不用解剖腹股溝管,缺點是很難行腹壁組織修補。
在多年從事開放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後,鮑醫生想到可以吸取兩種手術的優點,設計一種適合小兒高危患者同時微創治癒雙側腹股溝疝的手術方式。通過文獻檢索,發現國外1992年便有報道而且臨床療效肯定。只是常規腹腔鏡設備很難完成疝鏡手術,因此一直沒有得到廣泛普及。
(頭端可彎曲的四方向內鏡)
此次張強醫生集團引進奧林巴斯公司的全球唯一四方向5mm全高清內鏡設備。這款內鏡頭端可以90°轉彎,完美解決了疝鏡手術的技術難題。相信不久這種術式便會成為小兒腹股溝疝的常規手術之一,給疝氣患兒帶來福音。
(疝外科鮑宇克和小兒外科童學波在手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