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胃癌發生大國,每年的新發病例佔到全世界的近一半。尤為可怕的是,這些新發病例中絕大多數為進展期,早期胃癌僅佔不到10%。對比世界上其它兩個胃癌高發國家,日本和韓國,它們的早期胃癌可佔所有胃癌新發病例的50%-60%。由此可以推論,如果我國胃癌發現窗口能夠前移得更早,發病率完全可能翻一番!
如此高的發病率,卻因症狀不典型,或患者本人不重視,往往在就診時已處於晚期,失去最佳手術機會。因此,瞭解可能指向胃癌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症狀,對提高胃癌早期診斷率是非常重要的。
導致胃癌發病率上升的流行病學:
1、飲食習慣:胃癌是吃出來的,凡是破壞胃粘膜,影響胃粘膜修復的食物和藥物、化合物等都是造成胃粘膜屏障功能喪失,誘導不典型增生和腸化生,最終導致胃癌的因素。這類食物包括粗糙飲食、醃漬食品、菸酒、黴變食物等。而大部分的藥品和化學品對胃粘膜都有損害。
2、幽門螺桿菌:是胃內常見細菌,中國人群感染率很高,與傳統飲食文化中親朋好友推杯換盞,其樂融融的習慣有關。經常有病人問:“腫瘤會傳染嗎?”大部分不會,但胃癌恰恰是這小部分中的一種。HP對胃粘膜的損害是非常嚴重的,是導致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重要因素。一旦發現HP,就應該高度重視,徹底殺滅,並堅持全家一起檢查,實行分餐制避免再次感染。
3、環境汙染:雖然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土壤水質空氣中哪個具體物質導致胃癌發病率上升,但明顯的地區差異仍然提示,胃癌與環境汙染存在一定關係,如果周圍人發生了多例胃癌,那必須警惕是否是環境因素的作用。
4、腫瘤家族史:近親屬中有三人以上發生惡性腫瘤,或二人以上發生惡性腫瘤,但初發年齡小於40歲的,就應考慮存在腫瘤家族史,其他家庭成員應加強腫瘤篩查力度。
具備胃癌發生的流行病學的人群,應當列為胃癌高危人群。本人應非常重視日常生活的蛛絲馬跡,加強到醫院檢查。
這些蛛絲馬跡包括:
1、癌前狀態的存在:所謂癌前狀態,是指可能發展為癌症的良性疾病,包括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疣型胃炎等。有這樣的疾病,應及時治療,勤做胃鏡,觀察變化。
2、上消化道出血:胃癌的首發症狀往往不是梗阻、穿孔、消瘦等,而是上消化道出血。早期胃癌的出血量不會很大,如果患者發現自己的大便發黑,不要隨便放過,應該立刻將黑便收集後送到醫院做隱血試驗。如果為陽性就應高度懷疑上消化道出血,務必查清原因。
3、胃口變化:在體重發生變化之前,胃癌首先會影響患者的胃口。如果發現胃口突然變差,或者以前喜歡吃的東西一下子不要吃了,應當引起注意。有些病人在夏天時胃口突然下降,卻誤以為是天熱造成,不予重視,直到體重迅速下降才如夢初醒,已經為時過晚了。
其它如低熱、嘔吐、消瘦、腹脹等症狀往往提示病期已經較晚,可能出現了併發症。因此,高危人群如果有癌前狀態,因每年做一次胃鏡,如果出現上消化道出血或胃口變化,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並行胃鏡檢查。現在的胃鏡技術痛苦較小,一般人完全可以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