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交會穴是指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脈氣相通的八個籲腧穴,它們均分佈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加強和溝通了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的聯繫。臨床上既可應用單一穴位治療各自相通的奇經病症,又可相互配合使用,治療範圍頗廣,我們把八脈交會穴理論運用於中風病的臨床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療效。
八脈交會穴包括內關、公孫、列缺、照海、外關、足臨泣、後溪和申脈穴。其中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與陰維脈相通之穴,其功能為鎮靜安神,和胃止痛,亦為本經絡穴。公孫為脾經絡穴,有健脾和胃利溼的功能。 再中風病治療中兩穴既可單獨應用,又可合用,起到調理脾胃,化痰祛溼及鎮靜安神的作用,適用於風痰淤血閉阻脈絡證,痰熱腑實、風痰上擾等證。對同時合併心繫病症的患者還有補養心氣、寬胸理氣之功。列缺為肺經絡穴,通過經絡,可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照海為腎經腧穴,通於陰分,功可滋陰安神開竅。對於陰虧於下,陽亢於上,內風煽動,而易招至外風者,照海可滋腎水,補腎陰,潛陽而治其本,列缺則可驅風疏風治其標。且腎經循喉嚨,夾舌本,故可治舌強不語之等症。列缺還可兼治口眼歪斜及頭痛。後溪為手太陽小腸經輸穴,可疏經止痛。申脈為膀胱經穴,可止痛疏筋,中風合併癲癇或有精神症狀時,可用二穴止痙安神。對後期病人肢體攣縮抽搐疼痛者,兩穴可用以緩急止痛。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絡穴,功可疏肝利膽,疏風(內風)止痛。足臨泣為足少陽膽經疏穴,有疏利肝膽,清頭目而止痛的功效。中風病多以陰血虧虛為本,風、火、痰、瘀為標,與肝膽密切相關,故可用二穴疏理肝膽,且兩經分別巡行至顛頂及頭部兩側,故中風合併頭痛時可用其疏經止痛。
八脈交會穴多為絡穴,為聯絡表裡兩經之穴,它既可加強經脈之間的聯繫,又擴大了治療範圍。運用其治療中風病,有取穴少、療程短、療效好、減少病人痛苦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