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吞嚥障礙的康復訓練的作用:
康復訓練對吞嚥障礙的改善作用則是目前國內外相對公認的手段,康復訓練能有效地減少併發症,使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吞嚥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活質量。對於吞嚥功能肌肉的訓練,也包括對配合吞嚥的呼吸肌力量的鍛鍊(如呼肌力量鍛鍊(EMST),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吞嚥功能。有意識的“咳嗽”,提高自我保護氣道意識,可以減少嗆咳,誤吸的發生。
吞嚥動作的分期:
攝食-吞嚥是食物從被認知開始,經口腔、咽部、食管到達胃部的全部過程。
這一過程以食塊位置分為先行期(認知期)、準備期、口腔期、咽部期、食管期5個階段。後3者相當於吞嚥動作的口腔、咽、食道3個時相。
第1期為口腔期: 主要由口輪匝肌、咬肌參與;
第2期為咽喉期: 主要由舌肌、咽喉肌參與;
口腔肌群操:
1、張口導引法:張口至最大,堅持3秒X10,做5組
2、咬牙導引法:嘴唇閉攏,咬牙齦30次X5
3、縮唇呼吸操:口唇做吹笛狀,快速吸氣2秒.緩慢呼氣5~6秒
舌運動:
伸舌向前、後、左、右、上、下各方向做主動運動;指導病人儘量將舌頭伸長,分別舔唇的上、下、左、右。在壓舌板上放些花生醬或果醬,讓病人用舌尖去舔,舌尖抵在硬顎上,停5S,用力做“啪嗒”動作。
發音訓練:
發音與嚥下有關,利用單音、單字進行訓練,通過張口、閉口動作,聲門開閉促進口唇、肌肉運動和聲門的閉鎖功能。讓病人深吸氣,呼氣時深緩地發出“啊、衣、烏”的聲音,輪流發音10次;重複說“爸、打、家、啦”10次;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嚥訓練:患者取端坐位,身體前傾,必要時給予小桌授支搏身體。
在飯前做10次以下練習,使用棉棒蘸冰水,輕輕刺激軟顎、舌根和咽後壁,然後做空吞嚥動作;反覆練習,練習次數可靈活掌握。把一滴冰水(0.5 ml )放在病人舌面,指導病人做咀嚼動作,然後吞口水。
攝食訓練:
體位:一般取直立坐位,頭在正中位,保持上身與所坐平面成45。—60。,頸部和頭部向前微傾,不可躺臥進食。進食結束後至少保持坐位0.5 h—1.0 h。
食具和食物形態選擇:選用淺、小的勺子,食物的形態根據吞嚥障礙的程度及階段依次進食糊餐一稠粥一軟飯一碎餐一正餐。選擇容易吞嚥的食物,有適當的黏性,不在黏膜上殘留。
進食量:每次先從3 ml —5 mL開始,循序漸進,根據病人進食、咀嚼、吞嚥的速度調整進食速度,必須吞完一口才可進行下一次攝食,防止嗆咳、誤咽。之後酌情增加到每湯匙10ml —15 mL。攝食訓練每日2次,每次0.5 h—1.0 h。
臨床症狀觀察:每天觀察記錄進食、飲水是否存在嗆咳、誤咽及進食後聲音渾濁程度,每次進食所需時間,進食後口腔內殘留食物數量,每次進食的食物質地及食物量,是否存在痰嗚音增多、體溫上升等吸人性肺炎的徵象。
發生嗆咳時的處理:令病人放鬆,身體略前傾,吐盡口中剩餘食物,用手掌頂在病人胸骨下病施加壓力,告訴病人劇烈咳嗽
注意: 不要去拍病人後背,這種動作容易導致誤吸。與病人一起分析導致咳嗽的原因,儘量避免再次發生。
發生窒息時的處理:
海姆立克急救法,救護者站在受害者身後,從背後抱住其腹部,雙臂圍環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內按壓於受害人的肚臍和肋骨之間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頭之上,雙手急速用力向裡向上擠壓,反覆有力,有節奏地實施,直至阻塞物吐出為止。
原理:
利用衝擊腹部--膈肌下軟組織,被突然的衝擊,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這股帶有衝擊性、方向性的長驅直入於氣管的氣流,就能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驅除,使人獲救。
海姆立克自救法:
如果在緊急情況下,病人周圍無一人在場,則可採用自救法。患者可用自己的手或椅背、桌邊頂住在上腹部,快速而猛烈地擠壓,壓後隨即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