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症狀表現為靜止時肢體不自主地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隨著疾病的緩慢進展,患者還會合並出現語言減少和聲音低沉單調、吞嚥困難、流涎、睡眠障礙、抑鬱或痴呆等症狀,絕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將最終被禁錮於家中、病榻上,為家庭和社會增添了沉重的負擔。
最近5-6年,德國Braak教授通過病理切片發現帕金森病患者不僅在中腦黑質存在病變,在腸道的神經叢、迷走神經等處也發現了lewy小體。進一步觀察發現,身體從上到下存著大量的lewy小體,很多病人在運動障礙之前就伴有嗅覺障礙、腸道障礙,睡眠障礙等。後期還會有認知障礙。現在來看,這個疾病一開始從周圍神經叢,然後到腦幹,最後到大腦皮層。因此,它是一個進展型的疾病。
伴有吞嚥障礙的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降低,主要表現為流涎、進食困難和嗆咳, Edwards報道有52%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吞嚥障礙,而年齡匹配的正常對照組只有6%的發生率。吞嚥障礙的患者由於食物誤吸進入氣管導致繼發性化學性肺炎,經常反覆出現肺部感染,嚴重者可發生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綜合徵,最終導致死亡;直接由於大塊不易分解食物吸入氣管造成的機械性窒息,繼而出現心跳呼吸停止。此外,患者可因攝人不足,造成水和電解質紊亂及其他營養成分缺乏,白蛋白降低,嚴重消瘦。由於吞嚥功能障礙導致的吸人性肺炎以及惡病質,往往又是PD病人高病死率的一個重要原因。
攝食-吞嚥是食物從被認知開始,經口腔、咽部、食管到達胃部的全部過程。這一過程以食塊位置分為先行期(認知期)、準備期、口腔期、咽部期、食管期5個階段。後3者相當於吞嚥動作的口腔、咽、食道3個時相。
對於存在吞嚥困難的帕金森病患者,可以採用才藤氏吞嚥障礙7級評價法進行分級評估,該方法是日本學者才藤榮一於1999年設計發展的,2001年高懷民將其引人我國,被我國康復界接受。此評價法在診斷吞嚥障礙的同時對障礙程度分為7級,級別越高,吞嚥障礙越輕,分級標準明確清晰,可指導各級患者的康復。此評價法在日本吞嚥障礙診斷與康復治療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