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0 00:52

  目前尚無單一的檢查可以提供決定性的癲癇定位信息,因此癲癇病人需經過多種不同的方法檢查,然後綜合分析後得出結論。術前評價可分為創傷性及非創傷性兩類,其他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如Wada試驗。

  EEG仍然是癲癇外科評價的關鍵方法。長程錄像腦電圖常可以提供滿意的發作期EEG以及發作時的行為表現。某些發作的特徵性行為表現可提示癲癇原發部位,另外有些發作後的損害如失語及肢體的輕偏癱也能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確定有無結構異常是術前評價的關鍵目標之一,高分辨率MRI不僅可以檢查出腫瘤及血管畸形,而且還能查出海馬萎縮和皮質發育不良。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顯示腦葡萄糖代謝,局灶性的異常往往與癲癇區有關。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顯示發作間期、發作期及發作後的腦血流灌注,有助於判斷手術切除部位。

  功能MRI也可顯示侷限性腦灌注異常。腦磁圖(MEG)在局灶性癲癇中也可提供定位或定側的信息。功能神經外科引入世界上最先進的全頭型306道腦磁圖,通過對腦內神經電流發出的極其微弱的生物磁場信號的測量,直接探測大腦神經功能活動。由於MEG的檢測過程不會釋放任何對人體有害的射線、能量或機器噪聲,也不需要注射任何造影劑或顯像劑,因此它是一種完全無侵襲、無損傷的腦功能檢測技術,大大提高了癲癇的診斷水平。神經心理檢查可判斷高級認知活動及其他功能的缺損程度,能判斷功能缺損區以及為術後功能比較提供對照。Wada試驗用於確定優勢語言半球及長時記憶,它能判斷手術是否會帶來語言及高級認知活動的缺損以及預測手術的預後。顱內EEG記錄可明確癲癇最初起始的位置以及擴散情況,顱內電極還可用於電刺激來作腦功能圖,在術前判斷功能範圍,預測手術可能產生的功能缺損。

  目前癲癇的患病率約為3‰至4‰,其中有20%至30%的癲癇病人使用多種抗癲癇藥物難以控制,這些病人中至少一半適合用癲癇外科治療。手術治療癲癇的目的是完全控制或者緩解癲癇發作。一般切除手術病人的選擇標準有4類:

  (1)局灶性發作或繼發全身發作;

  (2)正規藥物治療無效,2年以上仍無緩解趨勢;

  (3)癲癇發作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

  (4)病人的身體及精神狀態能夠配合完成術前評價及術後康復者。

癲癇術前評價和檢查相關文章
藥物治療癲癇患者控制不理想的,可以考慮通過手術治療達到控制癲癇發作的目的,目前以癲癇發作是否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標準。一般手術病人的選擇標準為:侷限性發作;正規藥物治療無效,2年以上仍無緩解趨勢;癲癇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病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態能配合完成術前評價和術後康復者;致癲癇病人的病灶不在腦的重要功能區,手術不會給病人帶來明顯殘疾;經CT、核磁共振等檢查發現腦部有明確病灶、腦電圖可定位
發布於 2022-12-13 09:53
0評論
癲癇的術前檢查分很多種。首要手段是腦電圖。過去的腦電圖只能發現癲癇波,現在則有了長足發展,如長程腦電圖、視頻長程腦電圖、立體定向腦電圖等。其中,視頻長程腦電圖是將腦電監測系統與錄像裝置結合起來,同步記錄患者各時間段(含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與腦電圖。醫生可準確掌握病人在各時間段的活動狀態及相應的腦電圖變化,對癲癇進行鑑別,初步定位顱內病灶區。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顧碩立體定向腦電圖也稱為立體定向
發布於 2023-01-21 03:21
0評論
癲癇手術療效取決於致癇區是否被完全切除。因此如何準確定位致癇區就成為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目前定位致癇區要依靠多種診斷手段進行綜合評估。包括癲癇病史,癲癇發作的症狀性特徵,神經心理學檢查,普通頭皮腦電圖,音視頻腦電圖,磁共振(MRI),功能磁共振,PET、SPECT、腦磁圖等。必要時還要進行有創腦電圖檢查,包括術中皮層腦電圖和顱內埋藏電極長程監測。之所以要這麼多檢查方法,是因為沒有一種方法可以10
發布於 2022-10-10 12:33
0評論
腦電圖(EEG)特別是規範的腦電圖對於癲癇的診斷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可以幫助確定診斷和分型,判斷預後和分析療效。不規範腦電圖可能造成臨床漏診、誤診的危害,也可能給醫療衛生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 1924年,德國HansBerger開始人類腦電圖研究,其後開始用於臨床..近20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腦電圖的儀器和技術有了極大的進步。至本世紀初,數字化腦電圖已經和正在取代傳統紙筆記錄的腦電圖,
發布於 2023-01-17 15:33
0評論
大腦半球切除術是指大骨瓣開顱後,將整個大腦半球皮質及其下方的白質和部分基底節一同切除,僅保留丘腦及下丘腦以下腦組織的一門技術。歷史大腦半球切除術這一概念在1886年就被提及,但直到1926年才由Dandy才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例真正意義上的大腦半球切除術,當時是為了治療一例右側大腦半球廣泛浸潤的膠質瘤病人而切除了一側顱腔小腦幕上所有解剖結構。為了區別以後的改良術,人們稱之為解剖性大腦半球切除術,目
發布於 2022-10-20 18:39
0評論
1、是所有的癲癇患者都可以通過手術來治療嗎?60%-70%的癲癇患者可以通過正規的藥物等治療得到滿意效果,剩下的30%~40%通過術前評估絕大多數都可以通過手術來治療。2、哪些患者需要手術治療?(1)藥物治療無效。(2)藥物治療副作用大。(3)顱內致癇灶明確。3、為甚麼要儘早手術?一旦確定為藥物難治性癲癇就應儘早進行手術前評估,爭取早日手術,癲癇發作病程越長手術效果越差,而且對神經智能的發育的損
發布於 2022-09-27 19:28
0評論
術前注意事項: 1、無出血性疾病以及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活動性或進行性疾病,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傳染性疾病等患者需在病情控制平穩後手術。 2、長期服用類固醇激素和阿司匹林等藥物者,最好能在術前一週停用,請諮詢相關醫生。 3、女性患者手術請避開月經期;妊娠前期(3個月)和妊娠後期(3個月)暫緩手術。 4、術後腋毛會變稀少;個別患者有氣味再現可能。 5、術後2周內上肢活動不便,請安排時避開重要活動場
發布於 2024-06-23 01:13
0評論
大腦半球切除術是指大骨瓣開顱後,將整個大腦半球皮質及其下方的白質和部分基底節一同切除,僅保留丘腦及下丘腦以下腦組織的一門技術。歷史大腦半球切除術這一概念在1886年就被提及,但直到1926年才由Dandy才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例真正意義上的大腦半球切除術,當時是為了治療一例右側大腦半球廣泛浸潤的膠質瘤病人而切除了一側顱腔小腦幕上所有解剖結構。為了區別以後的改良術,人們稱之為解剖性大腦半球切除術,目
發布於 2022-12-13 13:13
0評論
南非開普敦大學的Les-Deliperi等對前顳葉切除術後的患者命名功能的預後進行了系統回顧,並將相關結果發表於近期的《Epilepsy&Behavior》雜誌上。研究納入符合入選標準的21項研究論文。結果指出,視覺命名功能受損在優勢半球的前顳葉切除術後較常見;Boston命名測試得分平均下降5.8分,超過了可信改變指數(RCI);雖然聽覺命名比Boston命名測試評估命名性失語更敏感,
發布於 2022-12-18 14:20
0評論
癲癇俗稱“羊角風”、“抽風”,是一種常見的腦部疾病,由多種原因引起腦部神經元異常放電進而導致具有發作性、短暫性、重複性及刻板性等特點的肢體抽動、意識不清、精神和行為異常。癲癇的患病率在5‰-11.2‰之間,我國現有癲癇患者總計約900萬。癲癇嚴重威脅著人類的身心健康,長期發作不僅可使智能或人格方面受到損害,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對癲癇的治療日益受到重視並取得重大進展。一、癲癇的診斷對致
發布於 2022-12-03 00:1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