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一共有7節,第一頸椎又叫寰椎,第二頸椎又叫樞椎,第七頸椎又叫隆椎。第一、二頸椎合稱為上頸椎,第三到第七頸椎合稱為下頸椎。上頸椎和下頸椎有如下不同之處:
解剖形態不同:上頸椎形態特殊,下頸椎形態大致相似。下頸椎均有典型的椎體、椎弓、橫突、關節突和棘突;而上頸椎中的寰椎無椎體和棘突,呈環狀,樞椎的椎體上方伸出一個手指狀的齒突,與寰椎前弓的後面形成寰樞關節。另外,上頸椎的椎管較下頸椎寬。
對頭頸部活動的貢獻比例不同:頭頸部的前屈和後仰主要發生在寰椎和枕骨之間,頭頸部的左右旋轉主要發生在寰椎和樞椎之間。也就是說,上頸椎兩節椎骨承擔了頸椎活動範圍的大約50%,平均每節25%;而下頸椎五節椎骨一共承擔頸椎活動範圍的大約50%,平均每節10%。
受到急性損傷的機會不同:由於上頸椎比下頸椎活動度大,所以上頸椎急性損傷也比下頸椎損傷常見。
受傷後患者的表現不同:上頸椎椎管寬大,其對應的頸脊髓內有心跳呼吸中樞,當上頸椎損傷時,要麼對應的頸脊髓不受累,患者神經症狀輕微,要麼對應頸脊髓中的心跳呼吸中樞同時受損傷,患者立即死亡;下頸椎椎管較窄,而對應的脊髓內無心跳呼吸中樞,當下頸椎損傷時,頸脊髓更易受累導致癱瘓,而患者生命往往可以保存。
下頸椎比上頸椎更容易發生退變:這是因為頸椎生理彎曲的頂點位於下頸椎,是應力集中的地方,所以容易受到反覆的輕微損傷,而導致椎間盤退變及繼發的其他病理改變。臨床上也發現頸椎間盤突出多見於頸3~4、 頸4-5和頸5~6椎間盤,尤其是頸4~5椎間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