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4 01:47

  生活實例

  80歲的王大爺腰部痠痛有十幾年了,3個月前打了個噴嚏,之後就覺得從腰部到右臀部直到右足總是竄著痛,而且越來越重,近2個星期來痛得只能臥床休息。兒女們把王大爺送到醫院一查,原來是腰椎間盤突出症,需要開刀。但老人家這麼大年齡,又有高血壓、糖尿病、腎功能不全,以前還有過腦梗,怎麼辦?

  經過骨科、心內科、內分泌科、腎內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等多學科聯合會診和一段時間調理後,王大爺的血壓、血糖和腎功能都明顯改善了。於是,在神經功能監護下,本著小創傷、低花費的宗旨,醫生為王大爺做了突出椎間盤切除、椎體間融合及單邊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

  術後,王大爺發生了術後認知功能障礙:性情大變,有時候動不動就發脾氣,有時候對醫生、護士和子女不理不睬,有時候說自己看到海市蜃樓了……後來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對症用藥,王大爺終於康復了。術後12天拆線後,老人家歡歡喜喜地走著出院了。

  像王大爺這樣的老年脊柱疾病患者,有以下一些共同特點,導致治療起來難度較大。

  1、病程長:患者頸肩腰腿痛和(或)手腳麻木無力平均持續3~5年,多者達20~30年。

  2、症狀嚴重:老年患者脊柱退變嚴重、涉及多個節段,常有明顯肌肉力量下降、感覺減退及大小便異常。

  3、合併症多:往往合併其他多系統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等,身體耐受能力明顯下降。

  4、併發症多:臥床患者很容易出現併發症,包括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再加上難以緩解的神經痛等症狀,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急劇下降,子女的護理負擔也非常繁重。

  因此,對於老年脊柱疾病患者,如果經骨科醫生協同相關內科醫生仔細評估,認為患者身體條件能夠耐受手術,還是建議選擇更為積極的手術治療,儘量提高老人家的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也可以減少子女的護理負擔。如果經過評估,認為患者全身情況不能耐受手術,也要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積極防治臥床併發症。

  多學科聯合,調整患者全身狀況

  術前,應針對老年患者的合併症情況,組織心內科、腎內科、神經內科等多學科聯合會診,調整治療方案,改善患者全身情況,使患者能夠耐受手術。如:合併高血壓的患者,平時可能自己隨意服用降壓藥,術前就需要心內科醫生根據血壓、心電圖等調整用藥方案,規律服藥和監測血壓;合併糖尿病的患者,平時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也比較滿意,但圍手術期就可能需要使用胰島素,防止麻醉和手術誘發的血糖急劇增高。

  全面檢查、綜合分析,明確主要病變部位

  脊柱是由33塊脊椎骨通過椎間盤連接而成,分為頸椎、胸椎、腰椎、骶尾椎4個區域。老年脊柱疾病患者頸、胸、腰椎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病變,常常既有頸肩痛、手麻等頸椎病症狀,又有腰腿痛等腰椎病症狀,但這些症狀往往以某個區域為主。另外,即使只涉及頸椎、胸椎或腰椎一個區域,也往往累及多個節段。這就要求醫生詳細詢問患者病史,進行仔細全面的體格檢查,再結合X線、CT、磁共振這些影像學資料,必要時還需要進行脊柱造影、肌電圖檢查,以及請神經內科排除相關疾病,綜合分析,才能最終明確主要病變部位。

  術中進行神經功能監測,確保安全減壓

  老年人脊柱退變及椎管狹窄均較嚴重,也就是說,老年脊柱疾病患者的神經“居住面積”更小,因此老年患者的脊柱減壓手術就像是從一個塌掉的小房子裡救人一樣,難度更高。我們在為老年脊柱疾病患者手術時,常規採用神經功能監測,可以在手術過程中實時發現神經功能的任何細微變化,確保安全解除神經壓迫。

  想方設法,減少創傷

  老年人身體耐受能力下降,不能接受大型手術,因此必須想方設法減少手術創傷。我們一般只剝離一側椎旁肌肉顯露手術視野,對側行潛行減壓,如果患者無嚴重骨質疏鬆,則只進行單側內固定,這些措施都可減少手術創傷,從而降低手術風險。這些措施減少了內固定物的使用,因此也減少了患者的花費。

  術後護理,醫生家屬都要“給力”

  老年患者手術後往往併發症較多,包括食慾不好、肺炎、認知功能障礙等,因此術後需要多學科合作,密切觀察,及時診治各種併發症。比如前面提高的王大爺,手術後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家人開始都不理解,還埋怨他,覺得他脾氣變古怪了。經過神經內科會診,原來這是老年人手術後的常見併發症,需要對症用藥,更需要醫護人員和家屬的精心護理,以防發生意外傷害。

微創保證老年脊柱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相關文章
88歲高齡的王大娘一月前不慎跌倒後,出現腰背劇痛,無法站立行走,只得整天臥床,生活難以自理。多方求醫未果,後經人介紹到醫院神經外科,拍片證實為第4腰椎壓縮性骨折。行經皮穿刺球囊擴張椎體成形術後,腰背痛立即消失,兩天後竟神奇般地自己步行出院了。腰背痛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其病根主要是由於骨質疏鬆引起的脊柱壓縮性骨折刺激神經所致。隨著年齡增長,人體骨質中的鈣鹽丟失,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椎體最終不堪重負而被
發布於 2023-03-02 05:11
0評論
近年來脊柱疾病的介入診療技術發展迅速,很多技術在臨床應用日益廣泛,包括介入性診斷和介入治療,診斷方面包括經皮穿刺活檢術、CT椎間盤造影術、椎間盤測壓術,治療方面包括CT引導下背根神經節周圍注射治療術、CT引導下關節注射治療術、CT引導下骶管囊腫穿刺抽液減壓術、經皮椎體成形術、椎體後凸成形、術經皮椎間盤減壓術、脊柱腫瘤動脈灌注化療和栓塞術以及新興的經皮後路腰椎間融合術等。介入技術在臨床應用的前景廣
發布於 2023-01-30 19:17
0評論
老人得了脊柱壓縮骨折,怎麼辦?一旦發生了脊柱壓縮骨折,診斷和處理的原則是這樣的:首先,不但要通過X線、CT及核磁共振檢查確定骨折情況,還要仔細檢查病人是否有腿部發麻、無力,以及會陰部及肛門麻木、排便困難等神經受壓的表現。如果出現這些情況,骨折常是爆裂骨折,首先要解放受壓的神經,因此常需要進行減壓內固定手術。這種手術需要全身麻醉,創傷及風險相對較大,需要仔細檢查評估之後才能進行。對於骨質疏鬆的老人
發布於 2022-10-09 17:38
0評論
微創脊柱外科:現代高科技與精細外科手術的完美結合現代微創外科隨著光導纖維的發展及電子顯像技術的進步,出現了二維、三維電子成像系統,使得脊柱手術更具高科技特點:1、視野清晰:良好的照明、放大數倍的圖像、立體視野、實時交流;2、無血操作:雙極射頻刀取代了普通的手術刀;3、微創手術:小切口、微損傷、充分預防神經損傷、恢復快、併發症少。
發布於 2022-12-02 06:56
0評論
感謝北京市高層次人才基金的資助,有幸到德國六週,考察並學習脊柱微創治療的現狀及進展。如果說2011年美國半年微創脊柱的學習讓我開闊了眼界,知道了還有這麼多先進的技術來治療每天常見的病例;那麼,在德國我是明顯帶著挑剔的眼光去對待每一例病例並分析其治療方案的優劣。但讓我吃驚的是,德國除了優秀先進的手術器械外、其治療理念及手術的嚴謹讓我折服。來德國半年前,我就開始查資料、挑選了兩家最具有特色的骨科醫院
發布於 2022-10-20 23:09
0評論
所謂脊柱微創手術,從廣義上講,是指所有和傳統開放手術相比,創傷有所減小的手術。狹義上講,是指在一些高精尖設備輔助下的、和傳統開放手術相比對病人損傷較小的脊柱手術。這些手術,既包括一些經皮穿刺的不開刀的手術,也包括一些小切口的開刀手術。當然小切口,指的是和傳統開刀手術的切口和暴露範圍相比較而言。主要包括:一、經皮穿刺不開刀的微創手術:1、椎間盤射頻消融術、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Percutaneo
發布於 2022-12-02 06:01
0評論
近年來脊柱疾病的介入診療技術發展迅速、很多技術在臨床應用日益廣泛、包括介入性診斷和介入治療、診斷方面包括經皮穿刺活檢術、CT椎間盤造影術、椎間盤測壓術、治療方面包括CT引導下背根神經節周圍注射治療術、CT引導下關節注射治療術、CT引導下骶管囊腫穿刺抽液減壓術、經皮椎體成形術、椎體後凸成形、術經皮椎間盤減壓術、脊柱腫瘤動脈灌注化療和栓塞術以及新興的經皮後路腰椎間融合術等。介入技術在臨床應用的前景廣
發布於 2023-01-24 16:57
0評論
一、不要太計較睡眠的量對睡眠量的要求是因人而異的,而且不同年齡的人也不一樣,年齡愈小,睡眠量需要愈多,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會逐漸減少。一個人一天並非一定要睡上8個或7個小時,合理的睡眠量應以能解除疲勞,保持精神愉快,能很好地進行一天的工作與學習為標準。相反,如果對睡眠的量過分計較,常因少睡半小時而心神不定,對"睡個好覺"只能是有害無益。 二、注意飲食習慣。晚餐不要吃得太飽,或空腹
發布於 2024-07-30 21:15
0評論
一、術後臥床時間:手術中患者接受局部麻醉下,不需要復甦等過程,此外手術傷口只有8mm,因此,臥床只是為了止血,術後兩小時後可以自由活動。二、反覆期(康復期或水腫期):1、手術後第三天將開始出現所謂的:“術後反應”,表現為術前症狀重現,甚至加重,也可以出現新的症狀,如麻木、疼痛、酸脹無力等。持續時間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長,從幾天到3個月甚至更長不等,術後大約有30%患者會發生“反覆期”的各種症狀,嚴格
發布於 2022-12-14 22:10
0評論
1、手術創傷小:與常規開放手術相比,脊柱微創手術切口更小,對椎旁肌肉的損傷也明顯減小。常規開放手術需要對腰背部肌肉廣泛剝離和牽開,有時還要需打開胸腔和腹腔,對患者創傷很大,而脊柱微創手術對人的創傷明顯小於常規開放手術。2、療效滿意:研究表明,很多常規開放手術的患者術後腰背部疼痛緩解不明顯,而且術後的磁共振檢查發現腰背部的肌肉在術後較長時間中都出現明顯的水腫和瘢痕,這主要是由於開放手術對椎旁肌肉軟
發布於 2023-03-23 13:5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