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實例
80歲的王大爺腰部痠痛有十幾年了,3個月前打了個噴嚏,之後就覺得從腰部到右臀部直到右足總是竄著痛,而且越來越重,近2個星期來痛得只能臥床休息。兒女們把王大爺送到醫院一查,原來是腰椎間盤突出症,需要開刀。但老人家這麼大年齡,又有高血壓、糖尿病、腎功能不全,以前還有過腦梗,怎麼辦?
經過骨科、心內科、內分泌科、腎內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等多學科聯合會診和一段時間調理後,王大爺的血壓、血糖和腎功能都明顯改善了。於是,在神經功能監護下,本著小創傷、低花費的宗旨,醫生為王大爺做了突出椎間盤切除、椎體間融合及單邊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
術後,王大爺發生了術後認知功能障礙:性情大變,有時候動不動就發脾氣,有時候對醫生、護士和子女不理不睬,有時候說自己看到海市蜃樓了……後來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對症用藥,王大爺終於康復了。術後12天拆線後,老人家歡歡喜喜地走著出院了。
像王大爺這樣的老年脊柱疾病患者,有以下一些共同特點,導致治療起來難度較大。
1、病程長:患者頸肩腰腿痛和(或)手腳麻木無力平均持續3~5年,多者達20~30年。
2、症狀嚴重:老年患者脊柱退變嚴重、涉及多個節段,常有明顯肌肉力量下降、感覺減退及大小便異常。
3、合併症多:往往合併其他多系統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等,身體耐受能力明顯下降。
4、併發症多:臥床患者很容易出現併發症,包括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再加上難以緩解的神經痛等症狀,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急劇下降,子女的護理負擔也非常繁重。
因此,對於老年脊柱疾病患者,如果經骨科醫生協同相關內科醫生仔細評估,認為患者身體條件能夠耐受手術,還是建議選擇更為積極的手術治療,儘量提高老人家的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也可以減少子女的護理負擔。如果經過評估,認為患者全身情況不能耐受手術,也要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積極防治臥床併發症。
多學科聯合,調整患者全身狀況
術前,應針對老年患者的合併症情況,組織心內科、腎內科、神經內科等多學科聯合會診,調整治療方案,改善患者全身情況,使患者能夠耐受手術。如:合併高血壓的患者,平時可能自己隨意服用降壓藥,術前就需要心內科醫生根據血壓、心電圖等調整用藥方案,規律服藥和監測血壓;合併糖尿病的患者,平時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也比較滿意,但圍手術期就可能需要使用胰島素,防止麻醉和手術誘發的血糖急劇增高。
全面檢查、綜合分析,明確主要病變部位
脊柱是由33塊脊椎骨通過椎間盤連接而成,分為頸椎、胸椎、腰椎、骶尾椎4個區域。老年脊柱疾病患者頸、胸、腰椎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病變,常常既有頸肩痛、手麻等頸椎病症狀,又有腰腿痛等腰椎病症狀,但這些症狀往往以某個區域為主。另外,即使只涉及頸椎、胸椎或腰椎一個區域,也往往累及多個節段。這就要求醫生詳細詢問患者病史,進行仔細全面的體格檢查,再結合X線、CT、磁共振這些影像學資料,必要時還需要進行脊柱造影、肌電圖檢查,以及請神經內科排除相關疾病,綜合分析,才能最終明確主要病變部位。
術中進行神經功能監測,確保安全減壓
老年人脊柱退變及椎管狹窄均較嚴重,也就是說,老年脊柱疾病患者的神經“居住面積”更小,因此老年患者的脊柱減壓手術就像是從一個塌掉的小房子裡救人一樣,難度更高。我們在為老年脊柱疾病患者手術時,常規採用神經功能監測,可以在手術過程中實時發現神經功能的任何細微變化,確保安全解除神經壓迫。
想方設法,減少創傷
老年人身體耐受能力下降,不能接受大型手術,因此必須想方設法減少手術創傷。我們一般只剝離一側椎旁肌肉顯露手術視野,對側行潛行減壓,如果患者無嚴重骨質疏鬆,則只進行單側內固定,這些措施都可減少手術創傷,從而降低手術風險。這些措施減少了內固定物的使用,因此也減少了患者的花費。
術後護理,醫生家屬都要“給力”
老年患者手術後往往併發症較多,包括食慾不好、肺炎、認知功能障礙等,因此術後需要多學科合作,密切觀察,及時診治各種併發症。比如前面提高的王大爺,手術後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家人開始都不理解,還埋怨他,覺得他脾氣變古怪了。經過神經內科會診,原來這是老年人手術後的常見併發症,需要對症用藥,更需要醫護人員和家屬的精心護理,以防發生意外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