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在就我們臨床上見到最多的,也是最困擾大家的關節盤可復性移位和不可復性移位做些探討。
在之前提到的紊亂病的分型中,有一類是:“結構紊亂疾病: 為關節正常有機結構關係的異常改變, 包括關節盤各種移位( 可復性盤前移位、不可復性盤前移位、關節盤旋轉移位及關節盤內、外移位等) , 關節囊擴張及關節盤各附著鬆弛或撕脫等。在關節囊擴張、鬆弛、關節盤附著鬆弛或撕脫的病例中, 常伴有關節半脫位。在由可復性盤前移位發展為不可復性盤前移位的過程中, 常常存在中間狀態, 臨床表現為開口過程中反覆發生的暫時性鎖結, 關節盤不能恢復正常位置。單純此類疾病X 線檢查應無骨性關節結構的退行性改變, 但可同時伴有輕、中度骨關節病樣改變。”
這類患者主要表現為張閉口彈響或者張口受限疼痛。患者都很恐懼,尤其是對於不可覆盤前移的患者,看到醫生的診斷中有“不可復”三個字,就理解為不可恢復,無藥可救,無醫可救。而有的患者在就診時,也被醫生對於“不可復關節盤移位”的後繼發展著實下了一跳,具這些醫生的描述,將來肯定會骨質嚴重磨損,自己不手術就只有等著關節自己完蛋,而手術是唯一的辦法,別的治療都是沒有用的。真的是這樣嗎?這裡請大家參考顳頜關節紊亂病到底開刀還是保守治療?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國內最早引入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手術方法的北大口腔醫院專家馬旭臣教授。準備手術的患者請仔細讀,認真讀,耐心讀。手術在醫學中越來越常見,但一定要抓住手術適應症,避免殺雞用牛刀,造成不必要的結果。
不可復移位的患者基本上都是從可復性盤前移的過程發展來的。很多原因導致關節囊鬆弛,繼發關節內部結構紊亂,造成關節盤移位,早期還是可以復位的,患者往往在張口時會發生彈響,閉口時有些會彈響有些則不會,早期的彈響聲音也比較清脆洪亮。這時候關節盤後方的彈性纖維還能維持一定張力,在張口早期髁突還能夠回到關節盤下方。很多患者不太理解這個過程,我在臨床會用這個比喻:我們的顳下頜關節就像一個房間,正常人的這個房間是完好無損的,張閉口房間裡面的人可以在房間內前後移動都不會離開房間,而發生可復性移位的患者,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房間後牆破了個洞(後方的關節囊鬆弛),在完全閉口的時候,人就會離開房間到房間外(髁突滑移到關節盤後方),而在張口早期人又回到房間內(髁突回到盤下方,這時發生彈響)。這樣很多患者理解了這個過程,就方便我們教他們治療的方法。
有可復性移位的患者可以發現大多數患者有以下幾個共性:喜好大張口,單側咀嚼,頭前伸頸椎姿勢不好,上下牙接觸或緊咬牙,很多患者會發現發生彈響的同時自己的下頜後縮了,或者自己的上牙好像比之前凸了(還是因為下牙後縮而顯得上牙前突)。因此這個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改變這些不良的習慣和姿勢,儘量將關節維持在沒有移位的位置,大家可以做一個實驗,從上下磨牙完全咬住開始張口,張口早期彈響,彈響後可以正常張口到最大,然後慢慢閉口到上下門牙牙尖接觸而不是完全閉口,這時候再張開,是不是還是可以正常張口,沒有彈響?這個現象很說明問題的,注意,是非常說明問題的,為甚麼在上下門牙接觸的位置再張開,沒有彈響呢?因為這個位置,關節還是出於正確的內部關係。很多患者問,那我不能一直維持這個姿勢吧,這裡不做太多探討,大家可以參考這篇文章:醫生話你知:休息位對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多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儘量多的時間將關節維持在正確的內部關係,這樣給關節充分的時間自我修復鬆弛的關節囊,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彈響的聲音會變輕,慢慢的彈響不見了。這裡同時需要大家做這個練習,蔡斌醫生已經貼了這個練習給大家:運動治療因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造成的顳下頜關節彈響,大家耐心練習,原文的作者對於這個問題的治療,定的治療時間是3個月,也可以配合頜墊維持休息位,效果會更好。
很多患者在關節響著響著後,發現彈響的聲音越來越悶,有些患者尤其是小年齡的患者還特地整天讓自己關節彈響,後來就逐漸開始有關節卡住張不大的情況,這個就提示關節內部紊亂從關節盤可復性移位往不可復移位發展了。當完全成為不可復移位後,患者大多表現為張口受限,張口末端疼痛,也有些患者咀嚼疼痛,只能吃軟食甚至流質,嚴重影響生活。這個階段的患者往往非常痛苦,並且自己能難改善現有的情況,如果自己不能很好改善現有狀況的話,我還是建議早點就醫,口腔科有很多治療方法,而我們康復科也有很多專業武器去解決這個難題:顳下頜關節病的物理治療-新的治療選擇!治療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而且我們對於張口受限的患者有著非常多的治療經驗。現在對於不可復移位的治療不在於恢復關節內部紊亂,而主要是恢復正常的關節功能,改善疼痛,維持正確的關節使用習慣,這些在馬旭臣老教授的那篇論文中也有大量文獻支持。
還是一句話,希望這些能讓大家脫離恐懼,並且能幫到每一位被這個疾病困擾的患者早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