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9 01:16

  歷史上,流行病學的研究方向是確診和控制廣泛傳播的傳染病。我和同事們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剛剛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指出,流行病專家還有另外一項任務:識別和控制醫療界造成的流行病。

  研究的背景是韓國。在過去20年裡,這裡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提高到了最初的15倍。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沒有哪種癌症能如此之快地增長。

  我們受過的教育都是,為發病率的顯著提高尋找生物學上的解釋,或許是新的病原體,或許是環境暴露。然而在韓國,我們看到了不同的情況,這種流行病是因為診斷造成的。

  1999年,韓國政府啟動了一項全國性的體檢計劃,主要目的是減少癌症和常見病。儘管其中並不包括甲狀腺癌篩查,但它只需要一個簡單的步驟:頸部超聲波檢查。醫院裡有超聲波設備,很多醫生的診所裡也有。醫院和醫生都認為,它是政府計劃之外一項廉價的補充檢查,因而鼓勵患者檢查。而患者也很樂於接受,尤其是因為政府、醫療界、新聞媒體和癌症“生還者”都稱讚,及早發現癌症有好處。

  但這樣做也意外地突顯了及早診斷的巨大危害:一種本來罕見的癌症,成為了韓國最常見的癌症。

  那些新增的甲狀腺癌患者是從哪裡來的呢?他們其實一直存在。早在1947年,病理學家就發現,儘管極少成為死因,但是在屍檢中經常發現死者患有甲狀腺癌的情況。從那時起,研究就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甲狀腺癌。其中幾乎所有人患的都是微小的“甲狀腺乳頭狀癌”,許多人一生中症狀都不明顯。

  除非這個人接受了超聲波檢查。事實上在韓國,幾乎所有新確診的甲狀腺癌都是乳頭狀癌。我們怎麼才能知道這不是真正的流行病呢?因為在韓國,死於甲狀腺癌的人數並沒有變化。如果超聲檢查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那麼死亡率應該降低才對,而如果流行病蔓延開來,死亡率應該緩慢上升才對――然而數據卻完全沒有起伏。

  診斷呈現的流行病對任何人的健康都沒有好處,而且它毫無必要地轉移了資源,也毫無必要地驚嚇了患者。然而最大的問題是,它在醫療體系內催生了過度治療。

  多數被診斷患有甲狀腺癌的患者,被切除了甲狀腺。然而甲狀腺是一個重要的腺體,它能分泌控制新陳代謝的激素。如果切除了,患者就可能會終生需要甲狀腺替代治療,而且醫生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為每一位患者找到恰當的劑量。與此同時,患者還要承受甲狀腺素水平過低或過高的後果,包括精力和體重的波動。

  這種手術也會產生一些並不十分常見的併發症。在韓國和美國,大約10%的患者產生了鈣質代謝問題,約有2%的患者發生了聲帶麻痺。此外,就像任何一種手術一樣,它可能會產生威脅生命的後果,如肺部血凝塊、心肌梗死和中風。每一千例甲狀腺癌手術中,大約會有兩名患者身亡。很罕見,但的確會發生。

  在韓國發生的情況也會在美國發生嗎?絕對會。儘管沒有各方同心協力推動篩查,美國的甲狀腺病例自1975年以來也已經提高到了最初的三倍。要想扭轉這種趨勢,我們需要積極地勸阻甲狀腺癌的早期檢查。及早檢查有好處的觀念根深蒂固,而且也很吸引人,所以許多人都認為,做一下檢查只會有好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韓國的經驗顯示出,試圖早期診斷癌症的做法有負面的影響: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甲狀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問題最為嚴重,然而對肺癌、乳腺癌、皮膚癌、腎癌也存在。當然還有對於檢查的焦躁,這可是對任何人的健康都不會有好處的。

  當然,檢查在一些情況下是有意義的,尤其是癌症真正的高危患者:家族內有多人死於癌症的患者。患病風險中等,但預期壽命足夠長,未來可以體驗到潛在收益的人――以及那些願意接受現在並不需要的治療帶來的受到損害的可能性的人――或許也會認定接受檢查是合理的。

  儘管如此,有興趣及早檢查的人們,也應該考慮一下多早算早的問題。當然,我們寧願早些診斷微小的乳腺腫塊是不是癌症,也不願意坐視它發展成大腫塊。但如果就此推論,應當尋找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微小腫塊,恐怕就過頭了。韓國發現的許多甲狀腺癌變的尺寸不足一釐米。如果我們去尋找癌變的話,總能發現更多病例。但超過了一個限度,我們確診出的問題就太多了,還不如讓它們留在那裡不被發現好。簡而言之,讓醫生不要那麼熱衷於發現早期的癌變,符合患者的利益。

  這正是流行病學的意義。太多的流行病專家不是關注於控制傳染病,而是希望尋找環境暴露因素對健康產生的微小影響,更糟的是,尋找微小基因差異可能產生的影響。或許他們應該去關注人類健康更重要的風險:醫療界造成的流行病。

甲狀腺癌流行事出有因相關文章
甲狀腺癌一般分為分化型甲狀腺癌包括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和甲狀腺濾泡狀癌,低分化型甲狀腺癌如髓樣癌和未分化型甲狀腺癌,還有一些少見的惡性腫瘤,如甲狀腺淋巴瘤,甲狀腺轉移癌及甲狀腺鱗癌等。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的比例約為90%,甲狀腺濾泡狀癌的比例約為5%,甲狀腺髓樣癌的比例約為4%,其餘為甲狀腺未分化癌等其他惡性腫瘤。一、症狀:通常分化型甲狀腺癌以女性多見,女:男比例約為3:1,且分化型甲狀腺癌的
發布於 2022-12-28 12:20
0評論
CASTLE(carcinomashowingthymus-likeelement)甲狀腺癌,中文叫“伴有胸腺樣成分甲狀腺癌”。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甲狀腺癌,其發病率極低,目前文獻報道的病例不超過100例。組織發生比較複雜,多數認為起源於濾泡上皮細胞、胚細胞(幹細胞)及殘留的甲狀舌管,由於局部微環境的變化,導致原有組織化生,進一步癌變。第四版WHO腫瘤學分類已將CASTLE做為甲狀腺獨立腫瘤納入分類
發布於 2023-01-29 04:57
0評論
甲狀腺癌會轉移。甲狀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甲狀腺癌患者到了中晚期大多數都會發生擴散轉移,甲狀腺癌轉移遠端症狀:腦部轉移引起頭痛及嘔吐、肺部或縱隔腔轉移引起咳嗽、喀血及胸部不適、骨頭轉移造成病理性骨折引起疼痛、脊髓轉移引起手腳痠麻或無力等。建議定期去醫院複查。 甲狀腺癌轉移局部症狀:頸部淋巴結的腫大,尤以乳突癌及髓質癌較易出現頸部淋巴結的轉移腫大。
發布於 2022-12-11 17:32
0評論
處方1 [組成]下瘀合劑(含丹參,桃仁、王不留行,土鱉蟲)。 [制用法]用下瘀合劑(上藥製成合劑)15ml/次,2次/日,口服;2個月為1個療程。然後,繼續用原藥。 [療效]據報道,用下瘀合劑治療惡性腫瘤(病種包括甲狀腺癌、乳腺癌、胃腺癌、食道磷癌、直腸癌、結腸癌、鼻咽癌、小腦髓母細胞瘤、肺腺癌、肝管癌、淋巴肉瘤及膀胱鱗癌患者)51例,瘀血癥9項好轉率11%~50%;體外血栓(長度、溼重及乾重)
發布於 2024-03-11 00:21
0評論
一、甲狀腺癌飲食 1、宜多吃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髮菜、淡菜、乾貝、蟶、海蜇、海參、龍蝦、帶魚、鮐魚、魚肚、蚶、蛤、甲魚。 2、宜多吃具有消結散腫作用的食物,包括菱、芋艿、油菜、芥菜、獼猴桃。 3、宜多吃具有增強免疫力的食物:香菇、蘑菇、木耳、核桃、薏米、紅棗、山藥。 4/忌菸、酒。 5、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蔥、蒜、花椒、辣椒、桂皮、姜等。 6、忌肥膩、油煎食物。 二、甲狀腺癌食療 1、
發布於 2024-03-11 00:07
0評論
一、具有抗甲狀腺癌作用的食物:茯苓、山藥、香菇、猴頭菇、無花果、慈姑、蘿蔔、菱、杏、魔芋、海參、海帶及牛、羊、鹿等動物的靨肉。 2二、具有增強免疫力作用的食物:甜杏仁、柿餅、蘆筍、薏米、甲魚、烏龜、核桃、香菇、蘑菇。 3三、具有健脾利水作用的食物:如核桃、黑大豆、山藥、韭菜、荔枝、桑椹、青魚、蝦、淡菜、豬羊腎、雀肉、鵪鶉蛋、石榴、梅子、薏米、扁豆、山藥、魔芋。 甲狀腺癌飲食禁止 1.忌菸、酒及辛
發布於 2024-09-16 21:27
0評論
      在醫學上,如果某種癌起源一個組織或者器官,我們通常就以這個組織或者器官命名。凡起源於甲狀腺的癌變,我們就命名為甲狀腺癌。所謂癌變,其實多數是因為我們人體內的個別細胞或者細胞群發生變質或者叛亂,變質細胞的生長髮育突然失去控制,開始無規則繁衍。隨著癌細胞繁衍數量的不斷增加,他們聚集在一起的體積也不斷增大,這樣在身體內形成癌變結節。有一些野外生存和繁衍能力特別強的癌變細胞還可以背井離鄉、遠
發布於 2023-01-30 17:07
0評論
術語縮寫甲狀腺乳頭狀癌(ThyroidPapillarycarcinoma,TPC)乳頭狀甲狀腺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濾泡性甲狀腺乳頭狀癌(Follicularvariant,ThyroidPapillarycarcinoma,FV-TPC)定義變現為分化性及特徵性核改變的來源於濾泡細胞的惡性上皮腫瘤。病因學/發病機制環境暴露放射性碘暴露兒童時期暴露史與
發布於 2022-12-16 05:39
0評論
1、乳頭狀癌約佔成人甲狀腺癌總數的70%,而兒童甲狀腺癌常常都是乳頭狀癌。乳頭狀癌常見於中青年女性,以21-40歲的婦女最多見。該類型分化好,生長緩慢,惡性程度低。該病有多中心性發生傾向,且可能較早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需爭取早期發現和積極治療,預後現對較好。2、濾泡狀癌約佔15%,多見於50歲左右的婦女。此型發展較快,屬中度惡性,且有侵犯血管傾向。頸淋巴結轉移僅佔10%,因此預後不如乳頭狀癌。3
發布於 2023-01-29 05:27
0評論
甲狀腺癌的TNM分期標準T是原發腫瘤的大小、N是區域淋巴結是否有轉移、M是是否有遠處轉移。具體來說甲狀腺癌的TNM分期標準如下:原發腫瘤(T)注:所有的分類可以再分為:a、孤立性腫瘤;b、多灶性腫瘤(其中最大者決定分期)TX原發腫瘤無法評估T0無原發腫瘤證據T1腫瘤最大徑≤2cm,侷限於甲狀腺內T2腫瘤最大徑>2cm,但≤4cm,侷限於甲狀腺內T3腫瘤最大徑>4cm,侷限於甲狀腺內或
發布於 2023-01-29 07:0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