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20 00:11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的提高,膽囊息肉的發病和檢出率均呈現增高趨勢,而人們面對膽囊息肉的態度和處理方法卻各不相同,大多數人顯得過於焦慮抑或過於放鬆。下面介紹兩個典型案例,首先來看過度焦慮型,患者小彭(化名),男,35歲,體檢發現膽囊多發息肉半年,較大者6.6*5mm,自從發現該病變後總是自覺右上腹部刺痛不適,且非常擔心會轉變為膽囊癌,寢食難安,堅決要求手術切除膽囊,經勸解無效於2011-04-03日在我院行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手術;再看過度放鬆型,患者張女士,45歲,3年前體檢發現膽囊單發息肉,大小5*6mm,1年前再次檢查發現息肉增大至11*9mm,其仍未引起重視,後於2012-03-11日出現尿黃、皮膚和鞏膜黃染,行磁共振和CT檢查診斷為原發性膽囊癌,並累及肝臟和肝門部膽管,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誠然,這兩種都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也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後者更加悲情,那麼究竟該如何對待膽囊息肉呢?

  要正確面對膽囊息肉,我們首先要正確認識膽囊息肉。我們通常經B超檢查發現的膽囊息肉全稱應為膽囊息肉樣病變,是形態學和影像學診斷的概念,是指來源於膽囊壁並向膽囊腔內突出或隆起的病變。從病理學的角度主要包括膽囊息肉和膽囊腺瘤兩種,前者是非腫瘤性息肉,如膽固醇息肉,炎性息肉等;後者為腫瘤性息肉,可惡變,是膽囊癌的癌前病變。膽囊膽固醇息肉最多見,佔膽囊息肉樣病變的95%以上,多為多發,實際上是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而析出的膽固醇結晶,不會惡變,除膽囊頸部息肉外多無明顯症狀,通常無需手術治療,儘量避免進食高膽固醇類食品如:雞蛋(尤其是蛋黃)、肥肉、海鮮、無鱗魚類、動物內臟等即可,藥物治療主要以調節膽固醇代謝和調節膽汁中的成分為抓手,效果均不甚理想。膽囊腺瘤多為單發,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頭狀或非乳頭狀,惡變率約30%,癌變機會與腺瘤大小呈正相關,是膽囊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女性比較多見,男女之比約2: 7,大多數為單發,少數多發,可發生在膽囊的任何部位,合併急性膽囊炎時可出現右上腹陣發性脹痛或絞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直徑大於1cm或直徑大於5mm且進行性增大的膽囊腺瘤應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不能消除膽囊腺瘤。

  簡單來說,反覆發作急性膽囊炎或慢性膽囊炎症狀(右上腹隱痛、上腹部飽脹不適、噯氣等)長期存在影響生活質量的膽囊多發或單發息肉均應行手術治療;直徑大於1cm或直徑大於5mm且進行性增大的膽囊單發息肉應行手術治療;年齡大於50歲,或合併膽囊結石者,癌變幾率增大,應行手術治療;無症狀的膽囊多發息肉無需手術治療;發現膽囊息肉後,在未行手術治療之前,均應定期行B超隨訪檢查。回過頭來在看看前面提到的兩個病例,小彭為膽囊多發息肉,症狀不明顯,實際上無需行膽囊切除,我們要知道,膽囊是有功能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濃縮和排洩膽汁。膽汁是由肝臟持續性分泌的的,正常成人肝臟每日分泌600~1000ml膽汁,其中97%是水和電解質,而主要起脂肪消化吸收功能的膽汁酸鹽僅佔3%左右。在我們未進食時肝臟分泌的膽汁主要流入膽囊,膽囊可吸收膽汁中的水和電解質,從而提高膽汁中膽汁酸鹽的濃度;而當我們進食後,在一些神經體液因素的作用下,膽囊將膽囊膽汁排入小腸,幫助脂肪的消化吸收。因此,在將膽囊切除後,2~3月內可出現上腹部飽脹、噯氣、腹瀉甚至消瘦等消化功能不全的表現,雖然隨著時間的延長大多數患者可通過膽管擴張來代償,而也有少數患者可長期存在症狀。對於老張,我們真的非常遺憾,她如果提高警惕,早點行手術切除膽囊,她的生命也還能延續很長,而現在確即將走到盡頭,所以對於膽囊單發息肉我們一定要重視,及時複查,有變化時及時就醫。

如何正確認識膽囊息肉?相關文章
對於膽囊息肉,大部分患者是體檢時B超發現,並無症狀。少數患者會出現右上腹疼痛、噁心嘔吐及食慾減退等不適。由於少數膽囊息肉可能為早期膽囊癌或病程中可發生癌變,因此,對於膽囊息肉,要給予適當的重視。對於以下情況,應視為可能發生癌變的危險因素:直徑達到1cm;年齡超過50歲;單個息肉病變;短期息肉逐漸增大;合併膽囊結石,合併膽囊炎等。對於出現上述症狀的宜行手術切除,現在一般行微創手術,腹腔鏡下處理,恢
發布於 2023-03-27 05:01
0評論
膽囊息肉(polypofgallbladder),是指膽囊壁向囊腔內呈息肉樣隆起的一類病變。又稱為膽囊息肉樣病變(polypoidlesionofgallbladder,PLG)。膽囊息肉樣病變可分為良性或惡性病變,但以非腫瘤性病變為多,一般認為直徑15mm以上的膽囊息肉樣病變幾乎全是惡性腫瘤性病變,故膽囊息肉樣病變近幾年來倍加重視。?病理病因膽囊息肉樣病變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認為該病的發生與
發布於 2023-03-13 07:51
0評論
概述 近期喝酒喝多了,總感覺右側肋骨第三根的區域有脹痛的感覺。以為是肝臟有問題,就去醫院檢查。做了彩超和大小三陽均無問題,就膽囊出有一塊小息肉。經常吃藥和生活調理,感覺不錯,在這裡分享希望能幫助大家。謝謝! 步驟/方法: 1、 首先聽從醫院的醫囑,按時吃藥,因為要治療要達到一定的藥物濃度,所以要按時按量的吃藥,藥物溶度達到要求時,治療的效果最明顯,有效。 2、 其次是從病因著手,起因是因喝
發布於 2023-12-26 17:11
0評論
膽囊息肉一般症狀輕微,甚至無症狀。少數患者有上腹不適,可伴有腹痛,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可伴有向右肩背放射。息肉位於膽囊頸部可出現膽絞痛,在合併結石時可有膽絞痛發作及急、慢性炎症發作的表現。膽囊息肉多數是在偶然的B超體檢才發現的,單位組織的查體中約有5%的人檢查出膽囊息肉。近些年膽囊息肉檢出率有增多趨勢,已成為一種常見病症。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體檢普及率提高,另一方面可能是中國人飲食結構和飲
發布於 2022-10-22 09:39
0評論
臨床上,經常會遇到患者非常焦慮的拿著B超檢查單來就診,因為發現有“膽囊息肉”。大部分患者都比較緊張,然而,也有少數患者卻不以為然。所以有必要做些科普宣傳,介紹一下膽囊息肉相關的知識,以及合適的治療方法。由於B超的普及,因此臨床上發現膽囊佔位性病變很常見,這些佔位性病變,通常診斷為膽囊息肉。一般來說,膽囊息肉分為非腫瘤與腫瘤性病變兩大類。一、非腫瘤性病變:1、膽固醇息肉最為多見(一般不會癌變)。2
發布於 2023-01-26 09:12
0評論
息肉本身不同不癢,人們之所以對息肉有“偏見”主要是擔心息肉惡變。的確,一部分膽囊癌起源於膽囊息肉惡變。但其實,超聲報告上的“膽囊息肉”或膽囊息肉樣變,與真正會發生惡變的息肉還是有差別的。膽囊息肉或膽囊息肉樣變是個籠統稱謂,一般來說超聲報告描述的是“膽囊息肉樣病變”,所謂“息肉樣”,就是說像息肉,而不一定是息肉。這是在影像學檢查下的稱呼,具體膽囊息肉是好是壞,病理檢查是金標準,但通過影像學特點可以
發布於 2023-03-22 04:06
0評論
概述 姐夫是一個做生意的人,商人。長年累月四處跑。平時應酬也很多,經常喝酒,經常大魚大肉上的。工作的時候也特別忙,經常熬夜又加班的,有時候節假日就會睡得很晚,早餐也就沒有吃了。前幾天,姐夫身體很不舒服,在姐姐的極力說服下,姐夫上醫院去做了檢查,檢查結果表示姐夫得了膽囊息肉了。姐夫這才意識到預防勝於治療,防患於未然。 步驟/方法: 1、 飲食要有規律。早餐要吃好。膽囊中的膽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
發布於 2024-01-21 02:20
0評論
眩暈是患者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發作時患者感到非常痛苦,輾轉尋求診治。不過大部分患者對眩暈並不瞭解,甚至有很多誤區,希望能幫助您正確人數眩暈,更好的配合診治,早日恢復健康。1、甚麼是眩暈?“眩暈”是指人們的空間定位障礙所致的一種主觀錯覺。發作時,睜眼看到東西在轉;閉眼會覺得自己在轉,還會有搖晃感、漂浮感、升降感等。不少患者還伴有噁心、嘔吐、出汗,甚至跌倒。2、眩暈和頭暈、頭昏是一回事嗎?“頭暈”或
發布於 2023-01-04 00:41
0評論
腸功能障礙可由於解剖組織、消化吸收和屏障功能受損等引發,故處理上也可以概括為營養代謝治療、維護腸屏障功能和消化道解剖功能重建。臨床營養支持被譽為20世紀後1/4世紀醫學上的一大進展。當腸功能發生障礙時,消化吸收功能有明顯減退或完全喪失,導致機體的營養缺乏。無疑,營養支持對腸功能障礙是一項不可少的治療措施。20世紀70年代以前,當腸消化吸收面積不足時,缺乏有效的營養補充方法,小腸短於50cm者難以
發布於 2023-01-07 07:46
0評論
春天是過敏高發的季節,很多寶寶容易在春季患上過敏或導致過敏情況加重,這到底是為甚麼呢?又該如何應對呢?免疫機能是人體與生俱來的抵禦外界病毒和病菌入侵的能力。我們的睫毛、鼻毛、呼吸道的粘膜和皮膚是第一道防線,起到封鎖入口的作用。我們體內的白血球等免疫細胞是第二道防線,他們會製造出抗體來對抗有害物質的入侵。像感冒時打噴嚏、咳嗽都是免疫反應的一種表現。人體雖然有免疫機能的保護,但有的時候它也會犯點小錯
發布於 2023-03-16 00: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