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週期中子宮內膜經歷3階段週期性變化
子宮內膜分為基底層和功能層,子宮內膜功能層受卵巢激素變化的調節,具有周期性的增殖、分泌和脫落性變化;基底層在月經後再生並修復子宮內膜創面。根據子宮內膜組織學變化,月經週期分為增殖期、分泌期、月經期3個階段。
1、增殖期
月經週期第5~14日,與卵巢週期中的卵泡期相對應,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內膜表面上皮、腺體、間質、血管均呈增殖性變化,稱增殖期。這段時期子宮內膜逐漸增厚,增殖早期子宮內膜厚3~6毫米,卵泡達成熟時,子宮內膜厚度一般可達10~14毫米。
2、分泌期
月經週期第15~28日,與卵巢週期中的黃體期相對應,黃體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使增殖期子宮內膜繼續增厚,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有利於受精卵的著床,稱分泌期。分泌晚期,子宮內膜厚度可達10毫米。
3、月經期
月經週期第1~4日,為子宮內膜海綿狀功能層從基底層崩解脫落期。經前24小時,內膜螺旋動脈節律性收縮及舒張,導致遠端血管壁及組織缺血壞死、剝脫,脫落的內膜碎片及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即月經來潮。月經乾淨後2~3天,子宮內膜厚度一般為5~6毫米。
內膜增厚、回聲不均有3種可能
1、子宮內膜增生症
包括單純性增生、複雜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可因月經期內膜脫落不全而致。正常月經前子宮內膜各部脫落同步、完全、快速,而無排卵時子宮內膜由於雌激素的波動,脫落不規則和不完整,缺乏足夠的功能層組織丟失而難以有效刺激內膜的再生和修復,超聲圖像上可以表現為子宮內膜回聲不均勻。
2、很小的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是因炎症等因素作用而形成,由內膜腺體及間質組成的腫塊,常有蒂突向宮腔。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可能出現月經的改變,包括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出血等,超聲聲像圖表現為回聲增強、與子宮內膜分界清晰。但如果息肉較小時,患者可以無任何臨床症狀,僅在病理檢查時發現子宮內膜息肉的存在。
3、子宮內膜癌
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子宮內膜腺癌最為常見。超聲聲像圖上表現為宮腔內有實質不均質回聲,內膜不均。子宮內膜癌患者極早期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的進展,會出現陰道出血、陰道排液、疼痛等症狀。
超聲是婦科疾病的主要輔助檢查手段,但超聲檢查僅僅是一種影像學檢查,不可能代替病理檢查。在某些疾病的早期,超聲表現不典型時,超聲診斷有一定的主觀性,不同的醫生可能會有不同的診斷。可以行診斷性刮宮或宮腔鏡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