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覆作用形成的瀰漫性肝損害。在我國大多數為肝炎後肝硬化,少部分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
肝硬化的主要發病機制是進行性纖維化。正常肝組織間質的膠原(I和Ⅲ型)主要分佈在門管區和中央靜脈周圍。肝硬化時I型和Ⅲ型膠原蛋白明顯增多並沉著於小葉各處。隨著竇狀隙內膠原蛋白的不斷沉積,內皮細胞窗孔明顯減少,使肝竇逐漸演變為毛細血管,導致血液與肝細胞間物質交換障礙。肝硬化的大量膠原來自位於竇狀隙(Disse腔)的貯脂細胞(Ito細胞),該細胞增生活躍,可轉化成纖維母細胞樣細胞。初期增生的纖維組織雖形成小的條索但尚未互相連接形成間隔而改建肝小葉結構時,稱為肝纖維化。如果繼續進展,小葉中央區和門管區等處的纖維間隔將互相連接,使肝小葉結構和血液循環改建而形成肝硬化。
因此在平時生活習慣上要注意,下面就介紹一些飲食方面的原因。
(一)飲食原則:
1、高熱量膳食,每日總熱量一般不應低於8400千焦(2000千卡)。
2、高蛋白膳食不僅有利於肝細胞的修復,而且對有低蛋白血癥和腹水的患者更為適宜。每日每千克體重可供給1、5克蛋白質,尤其應有足夠數量的優質蛋白質。但晚期肝硬變伴肝昏迷患者則應減少蛋白質攝入。
3、應採用低脂肪、少產氣及代纖維膳食。
4、注意補充含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5、有腹水者,應限制食鹽攝入。
6、膽鹼、蛋氨酸等是超脂性物質,在小米、白麵、牛奶、燕麥等食品中含量較豐富,應注意補充。
7、少量多餐,可在三餐之外增加2餐點心。
8、飲食應細軟、易消化、少刺激。
(二)食物選擇要點:
1、奶、蛋、魚、瘦肉、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食品,在每日膳食中應輪換供應。
2、可適當選用葡萄糖、蔗糖、蜂蜜、果汁等易於消化的單雙糖類,以增加肝糖原儲備。
3、酵母含豐富B族維生素,應注意供應。
4、忌酒精和一切辛辣及刺激性食品。
5、避免油炸及乾硬食品。
6、少吃或不吃含纖維較多的食品以及產氣多的食品,如芹菜、韭菜、黃豆芽、紅薯、幹豆類、汽水、蘿蔔等。
7、紅豆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等功能,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