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脾臟位於左上腹部,在膈肌之下,呈卵圓形。成人脾臟長約11-12cm,寬約7cm,厚約4cm,重約150-250mg。目前,一般認為脾臟主要有四大生理機能即破壞血細胞、儲存血液、血液濾過作用以及免疫功能。(1.破壞血細胞:脾臟內的巨噬細胞能將衰老的紅細胞、血小板和退化的白細胞吞噬消滅。2.儲存血液:脾有豐富的血竇,可儲存一定量(約200毫升)的血液。3.血液濾過作用: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是血液循環的一個過濾器。4.免疫功能: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紅細胞,細菌和異物,產生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脾中的淋巴細胞還能製造抗體。)據近來的研究報道,脾及通過其產生的酶來形成一種具有生物活性四肽,稱為促吞噬素,作為一個參與免疫調節的體液因子,具有顯著的抗腫瘤作用,除此之外,脾臟還產生多種免疫因子,促進吞噬作用,清除體內外抗原,這是切脾後兇險感染綜合徵(opsi)的原因所在,也是保脾手術的理論依據.
脾功能亢進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綜合徵,它的臨床表現是脾臟明顯增大;由於脾功能異常增強,引起一種或多種血細胞顯著減少,化驗檢查時,可發現周圍血象中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三種血細胞中的一種、二種或三種細胞數目減少。
因為脾大就會對人體起壞作用了,以往主要是採用傳統方法是全脾切除術,全脾切除術後雖可糾正脾亢引起的多種併發症,但可使機體免疫機能明顯降低。機體免疫水平下降往往使感染反覆發生,進一步加重病情。資料顯示,全脾切除者比未切脾者感染率高58倍,病死率高200倍;另外,手術創傷大、費用高。
部分性脾動脈栓塞術能夠保留部分脾臟的完整性及其生理功能,可明顯糾正脾功能亢進,同時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外周血象,減少患者的出血傾向,有“介入性脾切除”之稱,併發症明顯降低,患者痛苦及創傷小,故而在治療脾功能亢進患者時成為外科脾切除的代替方法,是首選的治療手段。
介入治療的適應症為各種原因所致的脾臟腫大併發脾功能亢進具有外科學術指徵的患者。介入治療術採用經皮穿刺股動脈,將導管超選至脾動脈主幹行脾動脈造影。根據脾臟大小及脾內動脈分支多少估計所需明膠海綿顆粒數目。將海綿顆粒與造影劑及抗生素溶液混合,在x線監視下緩慢注入。栓塞脾臟30%~50%。脾動脈栓塞術後24小時,白細胞可升高至基礎細胞數的兩倍,1周左右降到正常水平。術後反應輕微,主要表現為左上腹疼痛、發熱、嘔吐等,予對症處理即可。併發症少,脾功能亢進複發率低。手術創傷小,皮膚不留手術瘢痕,病人恢復快,第二天就可下床活動。介入放射技術為脾保留性手術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部分性脾動脈栓塞術作為一項微創、有效、安全的針對脾亢的治療措施,為脾亢患者帶來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