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厭食是指主動通過節食等手段,有意導致體重明顯減輕,明顯的體重減輕比正常平均體重減輕15%以上,或在青春期前不能達到所期望的軀體增長標準,並有發育延遲或停止。出現此問題者多為十幾歲的少女,也有年幼的女孩,這些患者的性格一般較為脆弱,追求完美。其發病率在現代社會、尤其在發達國家較高,我國的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
神經性厭食有生物學因素,但社會心理因素對該問題的發生起了很大的作用。發病因素與青少年追求身材苗條、家庭不合、學習壓力大、重要親人重病或死亡等心理因素有直接的關係。發病早期的症狀較為隱蔽,不易發覺,對於那些想使自己苗條者,最初是試圖通過節食達到目的,他們常常躲避開家人採取一些使自己體重減輕的措施,如進食極少、不吃早餐、不吃葷食、有時故意製造嘔吐、服用瀉藥、過度運動等。但日久引起厭食,不能自拔。有約50%的孩子在厭食期間出現週期性的貪吃、暴食,食後又設法誘吐;對於心理受刺激或心理負擔嚴重的孩子,由於精神抑鬱而造成食慾減退、厭食。患兒少食、拒食、誘吐,因而體重很快減輕、體型消瘦、精神不振,但即使如此,有的患者仍認為自己瘦得不夠、感覺很胖。
長期的厭食不僅導致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障礙,,還可以導致很多軀體和精神障礙,如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抵抗力差,焦慮不安,煩躁,失眠,注意不集中,強迫性思維和和異常行為;由於內分泌失調而造成生長髮育延緩甚至停止,青春期後的女孩子出現閉經等等。
神經性厭食症的病程較長,有的患者可自行緩解,但若長期延續則後果嚴重、治療困難,嚴重病例的死亡率較高,據報道為6~20%,所以應早發現、早治療。在診斷上首先要排除因為其它疾病引起的飲食障礙,治療上醫生根據具體情況採取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如藥物可採用抗抑鬱劑、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可採用支持性療法、陽性強化法、家庭心理治療等,嚴重者需要聯合營養師予以營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