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阻塞性疾病按分佈區域劃分主要可分為頭頸部、腹部內臟分支區、下肢區三部分。頭頸部的缺血癥狀多為頭暈、頭疼、黑朦、暈厥、上肢乏力等。腹部內臟分支區的缺血癥狀主要是腹痛、噁心、嘔吐、消瘦等“消化不良”表現。而當腎動脈發生阻塞病變,就可能出現高血壓、腎功能不全(腎衰)等。下肢區的動脈阻塞性病變的典型表現為間歇性跛行、靜息痛和壞疽,肢體一旦沒有了血供,就開始壞死,最後難逃截肢的厄運。
目前,以球囊-支架技術為代表的微創的血管腔內治療技術已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傳統的以人工血管旁路術為主的開放手術。在不斷進步的腔內血管設備和技術的推動下,動脈阻塞性疾病的治療範圍從軀體近端不斷向肢體遠端、從大血管不斷向中小血管擴展。
治動脈瓣狹窄
一旦主動脈瓣發生病變,就有可能對正常血液循環產生不利影響。由於主動脈瓣已重度退行性變,瓣膜鈣化致血液流出管道明顯狹窄,心臟內的血液已幾乎無法順利泵出,肌體正常血液循環幾乎限於停頓。此時的患者多合併不同程度的心功能衰竭,直接面臨死亡威脅。現在,微創的球擴式主動脈瓣腔內微創置換術的出現,真正成為了這些危重患者最後的生命寄託。
生活處方
儘管有了一系列微創的血管腔內技術,但是,從長遠來看,重在預防。據相關文獻,高血壓、冠心病、吸菸、先心病、遺傳性疾病等是誘發主動脈夾層的最重要因素。只有保持血管通暢,才能提高生活質量,使生活變得更輕鬆。因此,大家應該通過改變一些生活方式來避免或減緩這些誘發因素的發生,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如合理、科學地攝食,把好入口關;中老年人應選擇適合自己、有益血管健康的運動,如散步、爬樓梯、快步走、騎自行車、游泳、太極拳等;調整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為此,景教授給大家開了一個處方:邁開腿,管好嘴,少吃藥,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