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50歲的男性患者,以往有明確的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血壓病史,平時缺少運動,愛食油膩食物,有長期的吸菸史。從未在靜息或活動時發生過胸悶、胸痛、心慌等症狀,入院前一週體檢時做常規靜息心電圖檢查,發現心肌缺血。收入心血管內科後行活動平板心電圖檢查為陽性。超聲心動圖檢查左室舒張功能減退。核素心肌顯像檢查發現左心室前間壁分佈稀疏,提示輕度心肌缺血。最後心內科醫師為患者進一步行冠脈造影發現患者左側冠脈的前降支中段有50%左右的狹窄,明確為冠心病。但是患者仍覺奇怪,為甚麼沒有胸痛、胸悶也是冠心病呢?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將冠心病分為五型即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型、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而該患者則屬於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型。這種疾病的患者多見於中年以上,平時無心肌缺血的症狀如胸痛、胸悶,但是心電圖(靜息、動態或負荷試驗)可有ST段壓低、T波倒置等,或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像示心肌缺血。該疾病需要行超聲心動圖、心得安試驗等檢查排除肥厚性心肌病與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最後通過經皮選擇性冠脈內造影確診。
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型冠心病患者與其它類型的冠心病患者之不同,在於並無臨床症狀,但已有心肌缺血的客觀表現,即心臟已受到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影響,可以認為是早期的冠心病,它可能突然轉為心絞痛或心肌梗死,也可能逐漸演變為缺血性心肌病,發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個別患者亦可能猝死。因此臨床上應該要高度重視。而對於中年以上的人群,尤其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菸的人群,不應該以為自己從未有過胸痛、胸悶,就不重視心電圖上的心肌缺血的表現。而應該認真對待,及時就醫。臨床醫師也應該對此類人群行進一步的認真和及時的檢查,如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像、超聲心動圖、經皮選擇性冠脈內造影等,以明確病變。
一旦診斷明確,治療方面可採用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各種措施,以防止粥樣斑塊病變加重及不穩定加重,爭取粥樣斑塊消退和促進冠狀動脈側支循環的建立。應該勸告患者戒菸,予以低脂飲食;應用調脂藥物如他汀類藥物;針對心肌缺血的治療可加用硝酸酯類藥物、ß受體阻滯劑或鈣通道阻滯劑。並且加用抗血小板治療如阿司匹林,還可酌情應用促進心肌代謝、改善心肌微循環藥物如丹參、能量合劑(維生素C,輔酶A,肌苷等)、1,6二磷酸果糖等。必要時可根據冠脈病變情況決定進一步的血管重建治療方法,如病變進一步加重可以行經皮冠脈內介入術,植入冠脈內支架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