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5 15:41

  對待抗生素,媽媽們有兩種常見的極端態度:一種認為抗生素是感冒發燒的特效藥,凡遇寶寶發燒,必要主動要求使用抗生素。另一種視抗生素為洪水猛獸,無論寶寶的病情如何,對抗生素堅決予以抵制。其實,抗生素怎麼用,用多少,讓我們來一一瞭解下!

  1、 甚麼是抗生素?
  “抗生素”這個詞,爸爸媽媽們應該一點也不陌生,孩子得病,最常見的就是感冒發燒咳嗽。此時,抗生素便出現在家長面前。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某些微生物可抑制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並把這種現象稱為抗生。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終於從某些微生物體內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質,並把這種物質稱為抗生素,如青黴菌產生的青黴素,灰色鏈絲菌產生的鏈黴素都有明顯的抗菌作用。因此人們將某些微生物在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對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的這類化學物質稱為抗生素。抗生素的概念已經從最初的抗菌素,擴展到今天在臨床上抗病毒、抗衣原體、抗支原體,甚至抗腫瘤的抗生素。
  2、 是不是越新越貴的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效果越好?
  其實,每種抗生素的性能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選擇,根據感染的情況和細菌的藥物敏感試驗的結果選用相對敏感的抗生素,並不是貴藥或新藥的療效就一定比便宜或老藥好。比如,老牌抗生素青黴素、紅黴素,可謂物美價廉,而且藥效穩定,加之人們不常使用,療效可能更好。而且,老藥的不良反應比新藥更為明確,更有利於診療。
  也有一些家長“青睞”高檔抗生素,認為一分錢一分貨,貴的抗生素殺菌力強、覆蓋範圍廣、治療效果肯定比便宜的藥好。這其中多數是抗G-桿菌抗生素,其實作為門診病人,大部分感染系社區獲得性感染,雖然近年G-桿菌發病率有所增加,其病原依然主要是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G+細菌。對於這些細菌,青黴素類、第一代頭孢菌素等均具有良好的療效;高檔抗生素尤其是抗G-桿菌抗生素的使用不但增加了費用及細菌耐藥性,同時容易引起菌群失調,導致二重感染。
  3、 治療感冒發燒的特效藥——抗生素?
  有的爸爸媽媽習慣於只要寶寶一感冒,隨即就抗生素伺候,有時候甚至還不是吃一種,隨意搭配,聯合用藥。事實上兒童的上呼吸道感染95%為病毒性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中也有許多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容易導致正常菌群紊亂,增加藥物毒副作用的發生和細菌耐藥。 如果寶寶以發熱起病,可以先進行門診的血液化驗檢查,發現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分類增高,C反應蛋白明顯增高,當這些指標支持有明確的細菌感染,同時有明顯的感染灶,比如化膿性扁桃體炎等,才是應用抗生素的指徵。
  4、 一種抗生素不管用,要馬上換另一種?
  抗生素髮揮功效的前提是,藥物在血液裡的濃度,即血藥濃度達到有效的水平,因此,立竿見影的效果雖然不少見,但指望使用抗生素後總能藥到病除也不切實際。如果抗生素療效不明顯,先要考慮用藥時間是否足夠。提早換藥,不光無助於病情的好轉,而且會造成細菌對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另外一種現象也很常見,就是一旦見效馬上停藥。抗生素有其規定的療程。如果一有效果就停藥,不光治不好病反而可能會因為殘餘的細菌作怪而使病情反覆。
  5、 幾種抗生素一塊吃,寶寶病好得快?
  有的家長認為寶寶生病最好同時多用幾種抗生素,這樣可以防止細菌漏網。其實,臨床上如果沒有明確的治療指徵,不宜聯合應用抗生素,而且對非專業人士來說,更不能擅自聯用。不合理的聯用抗生素,不僅不能增加療效,反而會導致更多的不良反應發生。
  6、 寶寶服藥劑量是成人劑量減半?
  抗生素的劑量不能簡單地認為孩子的劑量就是成人劑量的一半。抗生素的使用必須有個限度和範圍,用量大了副作用反而會增高。有的家長則視抗生素為“毒藥”,醫生明明開了7天的藥,症狀一消失就自己停藥或者自行減量。抗生素用量太少的話難以達到一定的濃度,體內的細菌沒有被徹底殺死,這樣一來不僅容易復發,而且也更容易造成耐藥。另一方面,用量不足很容易引起耐藥的發生。因此,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時候,請遵循醫生的指導,劑量要準確,療程要足夠,這樣才能保證抗生素的最大效應,寶寶可以更順利地康復。
  7、 輸液比口服抗生素更好?
  門診過多使用靜脈用藥近年來,各大醫院都在抱怨門診的輸液人數明顯增加。在兒科,門診就診的大部分是呼吸道感染的患兒,使用抗生素靜脈輸注的數量也逐年增多;其中的大部分原因是家長擔心“病情進展”或希望“儘快好轉”而要求醫生使用抗生素輸液;結果不僅僅是導致醫療費用增加,更嚴重的是耐藥性增多,還形成“不輸液效果不好”的錯誤觀念。在各大兒童專科醫院的門急診裡輸液架子林立,其中感冒發燒患者並不少見。其實感冒發燒並不是一回事。感冒可以引起發燒,但有發燒未必都是感冒。通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於病毒是沒有效果的,此時濫用抗生素不但對病情沒有幫助,還可能增加細菌耐藥的風險。

如何正確給寶寶用抗生素 ?(一)相關文章
小兒眼科門診經常有寶寶來看流淚,不少年輕的爸爸媽媽在網上了解了一些相關的知識,認為流淚就是淚道不通、淚囊炎。其實,很多原因都會造成寶寶流淚,並不是都需要用抗生素眼藥水來治療。下面我們來具體談談幾種引起寶寶流淚的常見眼病。一、先天性淚道阻塞(新生兒淚囊炎):這種原因引起的流淚一般是生後不久開始的,可以是單眼或雙眼,它是由於寶寶在出生後淚道末端的膜組織沒有破裂、或者淚道系統存在先天發育畸形,致使正常
發布於 2023-01-22 00:11
0評論
乳癰在初期以乳汁淤積為主,通過手法按摩,使阻塞的乳管重新通暢,一般二三次即可痊癒,有的患者及時來院治療,一次就愈,推拿完後可繼續哺乳,即使發燒也不主張用抗生素。釀膿期膿腫逐漸形成,此時可繼發細菌感染,但大多範圍侷限不侵及全身,也不主張使用抗生素,若運用大量不敏感抗生素,則易形成僵塊,遷延難愈,給治療帶來麻煩。但若出現腫脹迅速向周圍蔓延,皮色轉暗,高熱寒戰,頭痛,煩躁,甚則神昏驚厥等敗血症、膿毒血
發布於 2023-01-19 00:21
0評論
很多家長對於給孩子滴眼藥這種事情十分發怵,每次滴藥都是與孩子的一場拉鋸賽,好不容易滴進去的藥水,又被孩子的大哭的眼淚給沖刷出來,影響了孩子的治療效果,如何能正確的滴眼藥,請好好讀以下這篇科普:1、首先,需要看看手中的眼藥上的標籤,不要滴錯了;2、家長需要清洗雙手,然後使用溼紙巾或者乾淨的棉籤把孩子的眼分泌物擦乾淨;3、有的眼藥是混懸液,點之前需要搖勻;4、安撫好孩子,讓孩子不要緊張,輕輕告訴孩子
發布於 2022-09-26 09:05
0評論
概述 給寶寶衝奶粉雖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卻也是最容易做錯的一件事情。很多的爸爸媽媽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對於怎麼照顧孩子還是不太瞭解,怎麼給寶寶衝奶粉是新手爸媽需要上的第一堂課,奶粉是寶寶的食物,如果衝奶粉衝得不正確的話很容易會導致奶粉中的營養流失,導致寶寶吸收不到全部的營養,就會很容易導致寶寶的身體變弱,那麼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衝奶粉。 步驟/方法: 1、 在給寶寶衝的奶粉水一定不要用
發布於 2023-05-06 19:22
0評論
聲音是由發音器官——喉中的肌肉帶動聲帶振動發出的(我們在頸部中央摸到的“喉結”就是喉的一部分),而產生振動的動力源則來自我們呼吸道的氣流。當我們吸氣時,氣流經打開的聲門進入肺;當我們發音時,氣流經肺,通過並衝擊閉合的聲門,由聲帶振動產生聲音。而這些只是產生聲音的基礎,除了聲帶本身的長度、厚度等決定聲音的因素外,優美而動聽的嗓音還需要頭顱、鼻腔、口腔、咽喉等結構的協同振動共同參與,這就是我們所說的
發布於 2023-02-05 04:27
0評論
概述 如果眼部不適,或者眼部發炎的話,就要滴些眼藥水來治療炎症。但是有很多的朋友在給眼睛滴眼藥水時,沒有注意到自身的衛生問題,導致眼部再次被感染。我在眼科做護理時,時常會發現有很多本來小問題卻因為滴眼藥水而加重病情的,我總結了一些注意事項分享給各位朋友們。 步驟/方法: 1、 在滴眼藥水的時候記得要先做好手部和臉部的衛生,然後在給眼睛滴眼藥水,以免發生因為沒有消毒而受感染。點完眼藥水後,最好
發布於 2024-01-26 21:56
0評論
概述 很多寶寶在生長的時候,容易出現缺鈣的現象,是媽媽們很頭痛的現象之一,寶寶缺鈣的現象除了配合專業的醫生進行治療,日常注意飲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如果給寶寶補鈣? 步驟/方法: 1、 可以多吃一些酸物質,日常在孩子的食物裡面多增加一些醋酸的量,特別是給孩子熬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可加入一些醋或檸檬,以加速鈣質的排出。 2、 海產品或者是海里面的小魚、海藻對缺鈣鈣物質都有很好的作
發布於 2023-01-04 20:39
0評論
概述 我單位的同事巧巧的寶寶這幾天的了溼疹,因為白天要墊尿布,晚上要穿尿不溼,開始的幾天只是小屁屁有點紅,結果巧巧沒有及時的處理,結果幾天後就紅腫起來,而且寶寶一尿尿就疼的直哭,只好老抱著寶寶給他晾小屁屁,可是又要上班沒時間,後來去諮詢了醫生,醫生給提了幾條寶寶溼疹後護理的注意事項,很管用,和大家分享一下。寶寶溼疹如何正確護理。 步驟/方法: 1、 你好,寶寶的皮膚很薄不耐磨,尿布一定要選擇
發布於 2023-02-18 13:33
0評論
父母為新生兒準備的尿布一般都是用舊床單、舊衣裳做的,雖然這些舊布柔軟且吸水,但是由於它們經過多次的反覆搓洗,布上的絨毛早已變成了一層毛刺,這些毛刺在舊布乾燥狀態時很堅硬,對皮膚嬌嫩的新生兒來說是十分有害的。 新生兒在大小便後,父母常常在換尿布時順手用幹尿布給他們擦屁股,再加上新生兒的大便比較黏,需要反覆擦幾次才能乾淨,從而增加了損傷新生兒皮膚的機會。還有的父母用廢紙給新生兒擦屁股,這更容易使新生
發布於 2023-02-14 11:40
0評論
1、正確使用退燒藥。如果小兒體溫不超過38.5度,一般不需要用退燒藥物,但應該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若小兒體溫達到39度時,為防止發生熱痙攣,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適當的退熱藥治療,或採用物理降溫,如用75%的酒精或溫水擦腋下、腹股溝、手心、腳心等血流量豐富的部位,也可以幫助退燒,而且效果很好,小兒願意接受。但必須注意要邊擦邊注意給患兒隨時蓋好,以免受涼。 2、發燒時要減衣服,不應採取捂汗的辦法降體溫
發布於 2023-08-01 12:0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