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性驚厥是兒童期常見緊急症狀,好發於6個月~5歲小兒,尤其以9個月~3歲為發病高峰,多在發熱的最初24 h 內發生,可引起全身或局部肌肉強直、痙攣或抽動,意識不清,呼之不應,伴有雙眼上翻、凝視或斜視、牙關緊閉、口吐白沫,伴或不伴大小便失禁。發作時間可由數秒至數分鐘不等,自然緩解後意識很快恢復清醒。一般一次發熱病程中只發作1 次,少數可反覆發作,甚至發作時間>10 min 呈驚厥持續狀態。
1、為甚麼有些兒童易發生熱性驚厥呢?
多數小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相關。父母有驚厥病史的兒童發生熱性驚厥的幾率較大,另外,免疫功能下降、微量元素缺乏、貧血等也是誘發驚厥發生的原因。
2、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體溫達40℃以上時發生驚厥,有些孩子體溫不到38℃就發生驚厥,有甚麼不同呢?
臨床上,將熱性驚厥分為單純性熱性驚厥和複雜性熱性驚厥兩種。典型單純性熱性驚厥為全面性發作,多發生在發熱的最初24 h內,1 次病程中僅發生1次,持續時間<10 min,到6歲左右不再發生,患兒無神經系統功能缺陷。
複雜性熱性驚厥特點為:(1) 首次發病年齡<6個月或>6歲;(2)首次發作即表現為驚厥持續狀態;(3) 一次發熱中發生≥ 2次的驚厥;(4) 熱性驚厥反覆發生≥ 5 次;(5) 發作時體溫低於38 ℃甚至不發熱也出現驚厥;(6) 可表現為局部性發作;(7) 伴有神經系統缺陷。複雜性熱性驚厥易於轉化成為癲癇,影響腦部功能造成腦損傷。
3、為甚麼熱性驚厥容易反覆發作?熱性驚厥就是癲癇發作嗎?
首發年齡<15個月、一級親屬患癲癇或有熱性驚厥史、首次發作即表現為複雜性熱性驚厥為兒童熱性驚厥再發的高危因素,同時具有此三種危險因素者再發概率可高達50%~100%。首發熱性驚厥>5 歲復發者較少,轉變為癲癇的危險度也較低;而首次熱性驚厥發作年齡偏小者複發率較高,且發展成癲癇的危險度較高。
4、熱性驚厥是兒科神經科常見緊急症狀,一旦發生熱性驚厥,家長及臨床醫師都要採取積極措施控制驚厥:
4.1 多數熱性驚厥發生在未就醫前,家長可將患兒平臥,頭部偏向一側防止誤吸引起窒息,注意不要過分壓制患兒痙攣的四肢以免造成骨折。單純性熱性驚厥一般2~3 min自動緩解,無需特殊治療,但為防止再次抽搐和明確病因應儘快就醫。
4.2降低體溫如患兒意識清醒,家長可給予口服退熱藥物,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同時鼓勵患兒多飲水多排尿,室內通風降溫,結合應用退熱貼、溫水擦浴等物理方法達到降低體溫的目的。通常體溫低於驚厥閾值就不會再次發生驚厥。
4.3祛除病因熱性驚厥多由各種非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導致高熱誘發,70% 以上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如扁桃體炎、皰疹性咽峽炎等;還可見於消化道感染、泌尿系感染、闌尾炎以及腮腺炎等各類傳染性疾病。凡是能引起發熱的感染性疾病都有可能誘發熱性驚厥,需進一步明確感染灶及感染性質,對症應用抗感染藥物祛除病因。
4.4進一步明確驚厥病因熱性驚厥的診斷需注意排除腦炎、腦膜炎、中毒性腦病、癲癇等一系列疾病,需繼續觀察臨床症狀,並通過相應的檢查來逐個排除。比如頭部CT 檢查可排除大腦先天發育異常、腦出血、腦腫瘤、腦積水等;腰椎穿刺檢查化驗腦脊液,以排除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電圖檢查可以排除是否有癲癇;血尿篩查排除代謝性疾病等。
4.5在診斷兒童熱性驚厥、評估治療效果及其預後中,腦電圖(EEG) 目前已被作為常規檢查之一,該檢查為非創傷性手段,易被患者接受。臨床上常在熱性驚厥發作後10~14 d 進行腦電圖檢查,若此時腦電圖出現侷限性慢波或棘、尖波或者棘慢複合波,則今後轉變為癲癇或持續性腦電異常的可能性較大。不過,腦電圖正常也不能排除進展為癲癇的可能性。
總之:預防熱性驚厥復發及改善預後是臨床醫師及患兒家長共同關注的問題。家長需精心護理,常備退熱藥物,一旦發熱>37.5 ℃及時給予降溫處理。預防復發的重點應放在對家長進行應對發熱和驚厥的自我管理、教育和諮詢上,進行普及健康教育;引導患兒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加強體質鍛鍊、糾正營養不良和貧血、防止反覆呼吸道感染、降低發熱的幾率,以減少熱性驚厥發作。可有效的減少家長經濟和心理負擔,改善患兒預後及生活質量。
諮詢電話:上海德濟醫院癲癇中心 021-66300999-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