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9 00:41

  顱腦腫瘤可以通過不開顱就能摘除顱內腫瘤嗎?對於以往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但現在隨時現代微創外科技術的發展,高科技手段的不斷應用,這樣的神話正一步步變成現實。上海市第一人民神經外科在樓美清主任的帶領下,與美國匹茲堡微創神經外科中心(JOE神經外科研究所)合作,5年來在微創領域的不斷合作和探索,通過神經導航、內鏡、超聲吸引及多普勒技術等應用,人們夢寐以求的通過不開顱的手術摘除腦瘤在部分腦部腫瘤中得以實現,而且可以實現這種方式的疾病譜在不斷擴大。

  完全可以通過不開顱解決的疾病有:99%的垂體瘤、99%顱咽管瘤、脊索瘤、大部分鞍結節腦膜瘤、前顱底腫瘤、嗅母細胞瘤和眶內腫瘤、顳下窩腫瘤;斜坡的腫瘤等等;

  其他的大部分腫瘤可以通過微小開窗切除顱腦的大腫瘤,骨窗大小約為一元硬幣大小,通過顱內的自然間隙切除腫瘤。如大腦深部的腫瘤、聽神經瘤、橋腦小腦角及小腦幕、大腦鐮的腫瘤等包含大部分顱內腫瘤。

  這種手術方式可以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福利,如頭面部無傷口,外表無異常,做完手術跟沒有做一樣,由於切口做在鼻腔內,病人創傷小,病人舒適感好,病人顧慮小,術後恢復快。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完成的手術約有450餘例,以下是一些病人的手術實例:

  病例一:唐X,男性,28歲,意識障礙,雙側視力下降致失明,顱內生長有巨大垂體瘤,侵犯鞍上、三腦室並導致腦積水,通過經鼻內鏡微創手術,腫瘤全切,術後視力恢復,術後意識改善,腦積水緩解,目前病人恢復正常上班已有3年。具體情況可查詢CCTV-10《失明,死亡的催命符》觀看。

  病例二:袁X,男性,35歲,進行性視力下降致近乎失明,顱內生長有巨大顱咽管瘤,已在4月前在兄弟醫院經開顱行腫瘤切除,但腫瘤復發,在2周內視力急劇下降,因手術風險極大醫生不願再次開顱手術,病人為此兩次簽署器官捐獻協議,我們經鼻腔在內鏡下將腫瘤徹底切除,病人術後視力恢復,得以痊癒。他的詳細情況可以查閱CCTV-13新聞《他為何兩次簽署器官捐獻,回報社會》

  病例三:周X,男性,50歲,因鼻噻檢查無意中發現顱內前顱底長有約125px 大小得顱內腫瘤,從前顱底生長進入鼻腔,以往手術需要開顱手術和五官科手術相結合,創傷非常大,我們利用內鏡一次性切除腫瘤,解決問題,病人在術後5天就恢復非常好,可以下床行走,幾乎與沒做手術一樣。

  病例四:林X,男性,31歲,進行四肢無力2月輪椅入院,MR檢查提示有上斜坡巨大脊索瘤,因瘤子硬,腦幹等中樞已嚴重受壓,傳統手術不僅創傷大,風險極大。

“不開顱”切除顱內腫瘤相關文章
概述 顱內腫瘤大家都不會陌生,我就是一個腦腫瘤病患者,馬上今天我就要接受腫瘤切除手術了。在手術之前,醫生和我以及我的家人進行了一個術前談話,告知我們整個手術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的一些風險性。雖然我們找的是北京最好的醫院,但是醫生也不能百分百保證手術一定會成功,而且像是我腫瘤比較大,這種手術做完之後,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後遺症,所以必須要讓我們知曉。 步驟/方法: 1、 一般像是這種顱內手術切除之
發布於 2022-10-13 02:15
0評論
        有些腦瘤患者在得知需要手術治療後,由於對開顱手術缺乏瞭解,根據道聽途說產生嚴重的恐懼心理,導致血壓增高、睡眠障礙等臨床表現,影響術後的恢復。現就神經外科經常採用的冠狀切口右額開顱為例,介紹一下開顱手術的操作過程,讓大家對此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首先,主管大夫需要在頭皮上畫出切口的標記線,這樣才能做到切皮時胸中有數。        頭皮消毒後需要使用無菌敷料覆蓋,防止術中
發布於 2022-10-20 09:49
0評論
顱咽管瘤主要有三個臨床症狀: (1)、顱內壓力增高引起的頭痛,重時可伴有嘔吐。 (2)、視力減退,可發生一眼或雙眼 (3)、內分泌功能障礙,因垂體的生長激素的缺乏導致兒童生長髮育遲緩,體格矮小但身體各部
發布於 2023-02-21 02:52
0評論
顱內腫瘤發病率在腫瘤中排名第八位,其中以神經上皮性腫瘤、腦膜瘤、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生殖細胞瘤和轉移瘤為主,前三者達80%,顱內腫瘤手術治療為首選治療方法,放射治療也是其重要治療方法之一,放射治療目的有三,一是治療、消滅去除腫瘤,主要用於不能手術且對放射治療較敏感腫瘤,如生殖細胞瘤、轉移瘤、部分惡性程度較高的神經上皮性腫瘤;二是用於手術後防止腫瘤復發,神經上皮性腫瘤、腦膜瘤、神經鞘瘤術後大多數
發布於 2022-10-04 21:50
0評論
    顱內動脈瘤是血管局部的膨大形成的囊狀突起,由於特殊的組織病理學和血流動力學的原因,動脈瘤常常長在向腦部供血的血管上。屍檢分析成年人的患病率在1-5%之間。但是大部分動脈瘤很小並且據估計這些動脈瘤中大約50-80%的在一生中不會破裂。動脈瘤的形成與先天及後天獲得性因素有關。有2個以上的直系親屬患有動脈瘤或者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家族中成員的動脈瘤發病率在8-9%之間。很多結締組織病與動脈瘤的形成
發布於 2022-10-22 18:14
0評論
日常生活中,顱內動脈瘤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還比較陌生,但這種疾病卻可以出現在任何年齡的患者中,一旦發病死亡率極高,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還沒趕到醫院,已告別人世。顱內動脈瘤可以說是隱藏在我們身體裡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威脅到我們自身及周邊親人的生命。那麼甚麼是顱內動脈瘤呢?下面為大家做一下關於腦動脈瘤的臨床知識介紹。甚麼是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又稱腦動脈瘤,是腦動脈內腔的侷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
發布於 2022-12-22 03:30
0評論
甚麼是顱內動脈瘤?它是腦內血管壁上的局部膨隆,類似老化的輪胎鼓出一個大包一樣,在血流的衝擊下,這個大包破裂,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患者劇烈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症狀。下圖箭頭所指的是動脈瘤上的破裂或即將破裂的小泡泡。這種疾病需要儘快介入或手術治療,否則會引起致命的顱內出血。
發布於 2023-03-13 15:11
0評論
 有一些女性婚後不育,會到婦科和男科進行夫妻二人的身體檢查,如果原因不明就只能等待,往往忽視了內分泌異常導致不孕的罪魁禍首:“垂體瘤”。其實腦垂體瘤也會導致不孕!腦垂體和下丘腦共同主宰人體的內分泌系統。腦垂體瘤多發生在育齡女性身上,患者除可能出現頭暈、頭痛、嘔吐等一般症狀外,女性病人還可能出現內分泌紊亂,如泌乳、月經失調、閉經和不孕等。因腦垂體瘤造成不孕的患者,即使人工受孕,妊娠過程中也可能因
發布於 2023-01-14 08:32
0評論
 1.癌基因和遺傳學因素 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與腫瘤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基因有兩類基因。癌基因的活化和過度表達誘發腫瘤形成,抗癌基因的存在和表達有助於抑制腫瘤的發生。帶有癌基因的細胞並不一定都發生腫瘤,需要經過反覆多次的各種激惹,才能使細胞發生小的演變。病毒、X線、致癌化學物質等生物的、化學的和物理的刺激因素,都能促使細胞染色體上的致癌基因使細胞發生失控性增殖,形成程度不等的惡性腫瘤。神經
發布於 2023-01-14 08:05
0評論
視力下降、頭暈可能是顱內腫瘤前兆。專家提到,顱內腫瘤很多情況下在於患者自己不重視。“通常,在頭昏、眩暈不劇烈,沒有噁心、嘔吐的情況下,患者本身並不能覺察到,再加上視力下降也容易被忽視,很多人直到一側近乎失明或出現其他症狀就診時才被偶然發現。”“另外,由於兒童表達能力的欠缺,一部分家長又缺乏經驗,等到出現典型的臨床症狀,甚至顱內壓增高等症狀時再診斷為顱內腫瘤,往往腫瘤已經比較大,手術危險性及神經功
發布於 2023-03-03 05:5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