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顱內動脈瘤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還比較陌生,但這種疾病卻可以出現在任何年齡的患者中,一旦發病死亡率極高,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還沒趕到醫院,已告別人世。顱內動脈瘤可以說是隱藏在我們身體裡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威脅到我們自身及周邊親人的生命。那麼甚麼是顱內動脈瘤呢?下面為大家做一下關於腦動脈瘤的臨床知識介紹。
甚麼是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又稱腦動脈瘤,是腦動脈內腔的侷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瘤狀突出,顱內動脈瘤多因腦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的基礎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過去人們稱之為先天性腦動脈瘤,事實上先天性腦動脈瘤佔腦動脈瘤的70%~80%。
為甚麼會患腦動脈瘤?為甚麼會破?會不會再破?
腦動脈瘤好發於腦動脈分叉和主幹的分支處,由於此處動脈壁的肌層先天發育缺陷,同時這裡又是受到血液衝擊最大的地方,在長期血流的壓力和衝擊力的作用下,使此處動脈壁的薄弱點向外突出,逐漸擴張、從而形成動脈瘤。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外傷及感染等因素也與動脈瘤的發生與發展有關。
腦動脈瘤就像是在腦血管壁上吹起的一個氣球,隨時都有可能破裂,當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勞累、頭部劇烈擺動、猛彎腰、急起身、飲酒、用力排便、舉重物、上樓、性生活等誘因下,引起血壓突然增高,很容易引發破裂出血,對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脅。據統計,腦動脈瘤第1次破裂後死亡率為30%。所以腦動脈瘤就像是埋藏在人腦中的一棵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據統計40-50%的病人會在破裂後的1個月內發生第2次破裂,第2次破裂後死亡率約為70%,第3次破裂後死亡率為100%。
腦動脈瘤早期症兆?患者頭痛與常見頭痛有何區別?
腦動脈瘤在發生破裂之前可以不引起任何症狀,但約有半數的病人在動脈瘤發生大量出血之前有警兆症狀,其中最常見的症狀是由動脈瘤小量漏血所造成的突發劇烈的頭痛,猶如頭被棒子重擊一般;其次是因動脈瘤增大壓迫鄰近神經組織而引起症狀如眼瞼下垂、一側眼睛睜不開、複視、偏盲、視力喪失以及面部疼痛等。另外亦有因血管痙攣而出F缺血癥狀如頭暈等。因此疑似上述的先兆症狀出現時,應找神經外科醫師診治,腦動脈瘤出血前的診治是p少死亡率和致殘率的最佳方法。
腦動脈瘤如何進行治療?
動脈瘤一經確診,應積極採取治療,其治療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儘可能儘早手術,這樣可使再出血的危險性降低至最低限度,也可減少術後腦血管痙攣伴發腦梗死的危險,以及繼發的全身性併發症的危險。
治療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開顱手術夾閉動脈瘤,即用特製的動脈瘤夾,夾閉動脈瘤頸部,並保護載瘤動脈的通暢性;另一種是介入療法即血管內栓塞技術,是在大腿根部用針穿一個小口,將微導管和導絲插入腦動脈瘤體內,通過微導管送入微彈簧圈或醫用生物膠逐步填塞動脈瘤腔,直至完全閉塞動脈瘤,達到治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