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20 14:14

  顱內動脈瘤是顱內動脈壁上的異常膨出。根據大宗屍檢報道,顱內動脈瘤的發生率為0.2%7.9%,但大多數為未破裂動脈瘤,破裂顱內動脈瘤年發生率為10%。據統計,該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其高峰發病年齡為4060歲。動脈瘤一旦破裂,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達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為6070%。第一次出血後經保守治療存活下來的病人,有35%將在一年內再次出血而死亡,51%將在5年內死亡。動脈瘤出血後1年內發生嚴重病殘或死亡者超過60%。所以對此類病人應及時明確診斷,及時治療,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

  一、顱內動脈瘤的診斷

  及時正確的診斷,早期消除再出血的危險是治療顱內動脈瘤的關鍵;

  1CTCTA:具有較高的輔助診斷價值。CT可以發現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部位、血腫的大小、有無腦受壓、腦積水等。CTA可以清楚的顯示顱內動脈瘤,對直徑大於2mm的動脈瘤診斷率達98%。三維重建可顯示動脈瘤的幾何形態及其與載瘤動脈的關係。

  2MRIMRAMRI可以發現動脈瘤內有無血栓形成。MRA可以清楚的顯示顱內動脈瘤,對直徑大於2mm的動脈瘤診斷率達98%。並可以三維重建而清楚顯示動脈瘤的幾何形態及其與載瘤動脈的關係。

  3、腰椎穿刺:是診斷顱內動脈瘤破裂後SAH的直接證據。對有症狀而CTMRI無顯示的動脈瘤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但腰穿放腦脊液時要謹慎,避免過多、過快,防止腦疝或動脈瘤再破裂出血。

  4、全腦血管造影(DSA):目前是診斷顱內動脈瘤的“金標準”。血管造影不僅可以發現動脈瘤的大小、部位、形狀、數目、瘤頸的寬窄、瘤頸的伸展方向、有無側枝血管及動脈血管硬化,3-D造影還可以明確動脈瘤與載瘤動脈的關係,為顱內動脈瘤的治療提供直接、形象的證據。但是,全腦血管造影是一種有創檢查,而且存在一定的假陰性率,因此,首次造影陰性的出血患者需在出血後12月再次行DSA檢查,包括頸內、外動脈和椎動脈。

  二、顱內動脈瘤的治療

  動脈瘤是中青年患者中死亡率和致殘率極高的疾病。一經確診,必須緊急給予必要的外科治療。其原因:

  1、急性期出血刺激腦底或腦表面的血管引起腦血管痙攣,進而導致腦梗塞,出現意識障礙加重、偏癱、失語等腦損害表現。

  2、此類病人2周內再出血率約為20%左右,使患者病情惡化,甚至導致死亡。

  外科治療的目的是去除病因,爭取達到防止動脈瘤再次破裂的作用。它包括顯微神經外科的開顱動脈瘤夾閉術和血管內神經外科的動脈瘤囊內栓塞術或二者的綜合治療。

  開顱動脈瘤夾閉術:患者在全麻的情況下切開頭皮,去除相應部位的顱骨,然後分離腦組織間隙,找到動脈瘤並分離出瘤頸,應用動脈瘤夾夾閉動脈瘤頸,然後進行顱骨復位,達到動脈瘤的治療目的。

  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治療術:患者在全麻或局麻的情況下,行股動脈穿刺,經血管系統將微導管送入動脈瘤腔內,以微彈簧圈、醫用膠等材料閉塞動脈瘤,從而防止動脈瘤破裂出血和復發,達到治癒目的。目前部分歐美國家已將血管內治療術作為治療顱內動脈瘤的首選方法。對於開顱困難、一般情況差難於耐受手術的或出血急性期的患者,血管內治療同樣可以奏效。

  另外,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治療術具有創傷小、痛苦小、危險性低、成功率高等突出優點,為病人所廣泛接受。

顱內動脈瘤及其治療相關文章
日常生活中,顱內動脈瘤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還比較陌生,但這種疾病卻可以出現在任何年齡的患者中,一旦發病死亡率極高,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還沒趕到醫院,已告別人世。顱內動脈瘤可以說是隱藏在我們身體裡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威脅到我們自身及周邊親人的生命。那麼甚麼是顱內動脈瘤呢?下面為大家做一下關於腦動脈瘤的臨床知識介紹。甚麼是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又稱腦動脈瘤,是腦動脈內腔的侷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
發布於 2022-12-22 03:30
0評論
顱內動脈瘤是動脈壁發生先天性或後天性病理變化導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侷限性擴張。其病程隱匿,發病突然,殘死率極高,首次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SAH)後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內殘死率在60%以上,2年內殘死率在85%以上。動脈瘤好發於中年人(30-60歲),女性略高於男性(1.34∶1)。其主要病因有先天性血管缺陷、血管炎症、動脈硬化、粥樣硬化、高血壓等。發生部位以頸內動脈最常見,其次為前交通
發布於 2022-12-02 22:31
0評論
小而未破裂的動脈瘤無症狀。    顱內動脈瘤的症狀分為三類:(1)顱內出血:多數病人是單純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表現為突發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癲癇樣發作及腦膜刺激徵。(2)局灶症狀:大動脈瘤常產生壓迫症狀、偏癱、動眼神經麻痺及梗阻性腦積水。(3)腦缺血及腦動脈痙攣:病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偏癱、失語、深淺感覺減退、失明、精神症狀等。確診顱內動脈瘤需行腦血管造影術。凡病人有蛛網膜下腔出血、
發布於 2022-10-01 11:49
0評論
生長在腦內的動脈瘤稱顱內動脈瘤,儘管動脈瘤分很多類型,但對於常見的動脈瘤,通俗地解釋,就是腦血管在局部發生膨出,宛如血管上吹出一個小的氣球,它是一種血管病,不是腫瘤。常見的動脈瘤一般為先天性,但不要誤解,這裡所說的先天性,並不是出生後就有,或者父母一定會遺傳給子女,而是指病人的血管在發育上存在一定的結構缺陷,但有缺陷不一定就會長動脈瘤,所以不必過分擔心。動脈瘤最大的危險是破裂出血,一旦破裂後,死
發布於 2023-03-06 09:16
0評論
儘管動脈瘤頸夾閉術仍是作為顱內動脈瘤治療的金標準,但是由於其創傷較大,風險高,尤其是後循環的動脈瘤和病情嚴重的患者,手術可能會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導致死亡。在提倡疾病治療微創化的潮流中,應用血管徑路作為到達和治療顱內血管病變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各種輸送系統(如微導管等)和其它器械的發展。顱內動脈的扭曲、狹窄及不規則性,如頸內動脈虹吸部成為顱內導管超選的障礙,使治療較為困難。而顱內動脈被腦實質包
發布於 2022-12-27 02:20
0評論
病情分級:Hunt和Hess分級法分類        標準0級       未破裂動脈瘤Ⅰ級       無症狀或輕微頭痛北京協和醫院介入治療科張曉波Ⅱ級       中一重度頭痛.腦膜刺激徵.顱神經麻痺Ⅲ級       嗜睡,意識混濁,輕度局灶神經體徵Ⅳ級       昏迷,中或重度偏癱,有早期去腦強直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Ⅴ級       深昏迷,去大腦強直.瀕死狀態適應證①破裂動脈瘤:如患者全
發布於 2022-10-19 06:29
0評論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治療自九十年代以來,顱內動脈瘤的治療已進入微侵襲時代,取得很大進步。由於神經影像學的進步,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發現率也相應增高,但在治療上仍有不同意見。我科自1991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顱內動脈瘤332例,其中未破裂顱內動脈瘤58例,現將治療情況報告如下。臨床資料1、一般資料和分類本組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病人共5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齡19-71歲,平均46.
發布於 2023-02-09 07:02
0評論
對於顱內未破裂動脈瘤,保守的內科治療與積極的介入栓塞或外科治療孰優孰劣,目前尚存在分歧。日前公佈的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結果,也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影響出血的危險因素目前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國際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研究報道了其研究結果。I期回顧性對於無蛛網膜下腔出血史的無症狀性動脈瘤患者,直徑小於10毫米的動脈瘤年破裂率為0.05%,而直徑10~25毫米和大於25毫米者分別為1%和6%以上。
發布於 2022-10-20 15:29
0評論
對於顱內未破裂動脈瘤,保守的內科治療與積極的介入栓塞或外科治療孰優孰劣,目前尚存在分歧。日前公佈的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結果,也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1、影響出血的危險因素目前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國際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研究報道了其研究結果。I期回顧性對於無蛛網膜下腔出血史的無症狀性動脈瘤患者,直徑小於10毫米的動脈瘤年破裂率為0.05%,而直徑10~25毫米和大於25毫米者分別為1%和6%以
發布於 2022-10-20 13:34
0評論
甚麼是顱內動脈瘤?它是腦內血管壁上的局部膨隆,類似老化的輪胎鼓出一個大包一樣,在血流的衝擊下,這個大包破裂,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患者劇烈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症狀。下圖箭頭所指的是動脈瘤上的破裂或即將破裂的小泡泡。這種疾病需要儘快介入或手術治療,否則會引起致命的顱內出血。
發布於 2023-03-13 15: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