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2 22:31

  顱內動脈瘤是動脈壁發生先天性或後天性病理變化導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侷限性擴張。其病程隱匿,發病突然,殘死率極高,首次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SAH)後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內殘死率在60%以上,2年內殘死率在85%以上。

  動脈瘤好發於中年人(30-60歲),女性略高於男性(1.34∶1)。其主要病因有先天性血管缺陷、血管炎症、動脈硬化、粥樣硬化、高血壓等。發生部位以頸內動脈最常見,其次為前交通動脈,大腦中動脈瘤, 大腦前動脈瘤, 椎-基底動脈瘤較少見。動脈瘤按直徑大小分:小動脈瘤(直徑<5mm);一般動脈瘤(5mm≤直徑<15mm);大動脈瘤(15mm≤直徑<25mm);巨大動脈瘤(直徑≥25mm)。按臨床病理形態分:囊性動脈瘤;梭形動脈瘤;夾層動脈瘤;假性動脈瘤。

  典型症狀:突發劇烈頭痛,約97%,伴嘔吐及意識障礙,重者可昏迷,呼吸驟停,頸腰部疼痛。可伴發侷限性腦神經功能障礙。

  輔助檢查

  1、腰椎穿刺術:是SAH最敏感的檢查法,可測出顱內壓,腦脊液顏色、含血濃度、細胞計數、後期腦脊液化驗蛋白含量等。

  2、CT檢查:頭顱CT主要用於SAH的診斷,為首選檢查, CT可明確出血量、出血部位、動脈瘤可能發生位置、腦室有無急性擴張、有無腦血管痙攣造成的腦梗塞等。CTA 尤其是3D-CTA對診斷腦動脈瘤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在緊急情況下可作為首選。能比較清楚的顯示動脈瘤位置,大小等。

  3、MRA:可作為動脈瘤診斷的無創檢查首選方法,可以顯示3mm直徑以上的動脈瘤。與CTA、DSA的檢查效果相媲美,為無創性診斷和隨診提供了可能。

  4、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DSA):DSA是診斷顱內動脈瘤的“金標準”。可顯示0.5mm的腦血管,僅極少量病人歸於不明原因SAH。另外還可顯示血管痙攣,以及管腔狹窄等情況。其診斷準確率大於95%,是目前任何一種影象學也取代不了的一種檢查技術。特別是3D-DSA,對動脈瘤敏感度為97.2%,特異度100%。

  治療:顱內動脈瘤最佳的治療仍然是手術夾閉動脈瘤頸,還有動脈瘤包裹或加固術、孤立術等。近年來血管內栓塞動脈瘤腔越來越受到關注,直接將導管置入動脈瘤腔,用各種材料填塞動脈瘤腔內,達到閉塞動脈瘤的目的。介入技術選擇應該選在手術夾閉困難或夾閉失敗的動脈瘤、老年、身體狀況差、有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術、寬頸動脈瘤、複雜動脈瘤(如後循環動脈瘤、梭形動脈瘤、巨大動脈瘤等)、夾層動脈瘤及假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檢查與治療相關文章
顱內動脈瘤是顱內動脈壁上的異常膨出。根據大宗屍檢報道,顱內動脈瘤的發生率為0.2%~7.9%,但大多數為未破裂動脈瘤,破裂顱內動脈瘤年發生率為10%。據統計,該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其高峰發病年齡為40~60歲。動脈瘤一旦破裂,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達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為60~70%。第一次出血後經保守治療存活下來的病人,有35%將在一年內再次出血而死亡,51%將在5年內死亡。動脈瘤出血後1年
發布於 2022-10-20 14:14
0評論
病情分級:Hunt和Hess分級法分類        標準0級       未破裂動脈瘤Ⅰ級       無症狀或輕微頭痛北京協和醫院介入治療科張曉波Ⅱ級       中一重度頭痛.腦膜刺激徵.顱神經麻痺Ⅲ級       嗜睡,意識混濁,輕度局灶神經體徵Ⅳ級       昏迷,中或重度偏癱,有早期去腦強直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Ⅴ級       深昏迷,去大腦強直.瀕死狀態適應證①破裂動脈瘤:如患者全
發布於 2022-10-19 06:29
0評論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治療自九十年代以來,顱內動脈瘤的治療已進入微侵襲時代,取得很大進步。由於神經影像學的進步,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發現率也相應增高,但在治療上仍有不同意見。我科自1991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顱內動脈瘤332例,其中未破裂顱內動脈瘤58例,現將治療情況報告如下。臨床資料1、一般資料和分類本組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病人共5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齡19-71歲,平均46.
發布於 2023-02-09 07:02
0評論
日常生活中,顱內動脈瘤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還比較陌生,但這種疾病卻可以出現在任何年齡的患者中,一旦發病死亡率極高,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還沒趕到醫院,已告別人世。顱內動脈瘤可以說是隱藏在我們身體裡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威脅到我們自身及周邊親人的生命。那麼甚麼是顱內動脈瘤呢?下面為大家做一下關於腦動脈瘤的臨床知識介紹。甚麼是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又稱腦動脈瘤,是腦動脈內腔的侷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
發布於 2022-12-22 03:30
0評論
小而未破裂的動脈瘤無症狀。    顱內動脈瘤的症狀分為三類:(1)顱內出血:多數病人是單純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表現為突發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癲癇樣發作及腦膜刺激徵。(2)局灶症狀:大動脈瘤常產生壓迫症狀、偏癱、動眼神經麻痺及梗阻性腦積水。(3)腦缺血及腦動脈痙攣:病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偏癱、失語、深淺感覺減退、失明、精神症狀等。確診顱內動脈瘤需行腦血管造影術。凡病人有蛛網膜下腔出血、
發布於 2022-10-01 11:49
0評論
生長在腦內的動脈瘤稱顱內動脈瘤,儘管動脈瘤分很多類型,但對於常見的動脈瘤,通俗地解釋,就是腦血管在局部發生膨出,宛如血管上吹出一個小的氣球,它是一種血管病,不是腫瘤。常見的動脈瘤一般為先天性,但不要誤解,這裡所說的先天性,並不是出生後就有,或者父母一定會遺傳給子女,而是指病人的血管在發育上存在一定的結構缺陷,但有缺陷不一定就會長動脈瘤,所以不必過分擔心。動脈瘤最大的危險是破裂出血,一旦破裂後,死
發布於 2023-03-06 09:16
0評論
顱內動脈瘤是顱內動脈血管由於先天異常或後天損傷等因素導致局部的血管壁損害,在血流動力學負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漸擴張形成的異常膨出。人群中顱內動脈瘤的患病率約為2%~7%,任何年齡均可發病,40~60歲常見,但其發生率存在明顯的地域及種族差異。一項經動脈腦血管造影研究提示亞洲人群中顱內動脈瘤患病率約為2.5%~3.0%。顱內動脈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殘率極高,其中10%~15%的患者來不及就醫直
發布於 2023-01-10 01:16
0評論
對於顱內未破裂動脈瘤,保守的內科治療與積極的介入栓塞或外科治療孰優孰劣,目前尚存在分歧。日前公佈的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結果,也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影響出血的危險因素目前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國際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研究報道了其研究結果。I期回顧性對於無蛛網膜下腔出血史的無症狀性動脈瘤患者,直徑小於10毫米的動脈瘤年破裂率為0.05%,而直徑10~25毫米和大於25毫米者分別為1%和6%以上。
發布於 2022-10-20 15:29
0評論
對於顱內未破裂動脈瘤,保守的內科治療與積極的介入栓塞或外科治療孰優孰劣,目前尚存在分歧。日前公佈的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結果,也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1、影響出血的危險因素目前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國際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研究報道了其研究結果。I期回顧性對於無蛛網膜下腔出血史的無症狀性動脈瘤患者,直徑小於10毫米的動脈瘤年破裂率為0.05%,而直徑10~25毫米和大於25毫米者分別為1%和6%以
發布於 2022-10-20 13:34
0評論
動脈瘤是指血管壁上的局部膨大,形似氣球,其內充滿血液。而顱內動脈瘤特指發生於顱內血管壁上的動脈瘤樣結構,好發於顱內的willis環。由於腦血管解剖結構的特殊性和血流動力學原因,顱內動脈系統較顱外動脈更易發生動脈瘤。 當動脈瘤較大時,其破裂風險也隨之上升。科學研究發現,前循環<5mm未破裂動脈瘤每年破裂的概率為0,既往有破裂史的再破裂概率為0.3%;5-12mm動脈瘤年破裂的概率為0.5%
發布於 2023-01-16 15:1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