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動脈瘤是動脈壁發生先天性或後天性病理變化導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侷限性擴張。其病程隱匿,發病突然,殘死率極高,首次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SAH)後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內殘死率在60%以上,2年內殘死率在85%以上。
動脈瘤好發於中年人(30-60歲),女性略高於男性(1.34∶1)。其主要病因有先天性血管缺陷、血管炎症、動脈硬化、粥樣硬化、高血壓等。發生部位以頸內動脈最常見,其次為前交通動脈,大腦中動脈瘤, 大腦前動脈瘤, 椎-基底動脈瘤較少見。動脈瘤按直徑大小分:小動脈瘤(直徑<5mm);一般動脈瘤(5mm≤直徑<15mm);大動脈瘤(15mm≤直徑<25mm);巨大動脈瘤(直徑≥25mm)。按臨床病理形態分:囊性動脈瘤;梭形動脈瘤;夾層動脈瘤;假性動脈瘤。
典型症狀:突發劇烈頭痛,約97%,伴嘔吐及意識障礙,重者可昏迷,呼吸驟停,頸腰部疼痛。可伴發侷限性腦神經功能障礙。
輔助檢查
1、腰椎穿刺術:是SAH最敏感的檢查法,可測出顱內壓,腦脊液顏色、含血濃度、細胞計數、後期腦脊液化驗蛋白含量等。
2、CT檢查:頭顱CT主要用於SAH的診斷,為首選檢查, CT可明確出血量、出血部位、動脈瘤可能發生位置、腦室有無急性擴張、有無腦血管痙攣造成的腦梗塞等。CTA 尤其是3D-CTA對診斷腦動脈瘤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在緊急情況下可作為首選。能比較清楚的顯示動脈瘤位置,大小等。
3、MRA:可作為動脈瘤診斷的無創檢查首選方法,可以顯示3mm直徑以上的動脈瘤。與CTA、DSA的檢查效果相媲美,為無創性診斷和隨診提供了可能。
4、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DSA):DSA是診斷顱內動脈瘤的“金標準”。可顯示0.5mm的腦血管,僅極少量病人歸於不明原因SAH。另外還可顯示血管痙攣,以及管腔狹窄等情況。其診斷準確率大於95%,是目前任何一種影象學也取代不了的一種檢查技術。特別是3D-DSA,對動脈瘤敏感度為97.2%,特異度100%。
治療:顱內動脈瘤最佳的治療仍然是手術夾閉動脈瘤頸,還有動脈瘤包裹或加固術、孤立術等。近年來血管內栓塞動脈瘤腔越來越受到關注,直接將導管置入動脈瘤腔,用各種材料填塞動脈瘤腔內,達到閉塞動脈瘤的目的。介入技術選擇應該選在手術夾閉困難或夾閉失敗的動脈瘤、老年、身體狀況差、有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術、寬頸動脈瘤、複雜動脈瘤(如後循環動脈瘤、梭形動脈瘤、巨大動脈瘤等)、夾層動脈瘤及假性動脈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