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史:
陳××,男,8歲(2001年4月出生),四肢功能活動障礙數年。患兒家屬代訴其出生後易驚,手、口、眼協調功能差,運動發育落後。 患兒分娩方式為胎吸,出生時有窒息(Apgar評分不詳),餘孕產史無殊。2歲左右曾於外院行藥物治療(腦力健口服?)、家庭康復(以中醫按摩為主)。為進一步診治,於8月份入我院兒童康復中心治療。
PE:生命體徵平穩。一般可,營養狀況中,言語吐詞不清。餘一般體格檢查無特殊情況可呈。
專科檢查:全身肌張力增高,右側肢體稍甚。尖足,略內翻,髖關節輕度屈曲,步態不穩。
Ashworth:上肢:左右旋前肌群 1+,屈指屈腕肌群1+,屈肘肌群0~1。
下肢:左右髂腰肌、內收肌群1~1+。左右N繩肌1+。左右小腿三頭肌2。
內收肌角:87°,左足背屈角:90°,左N窩角:125°,右足背屈角:92°,右N窩角:120°。
GMFM:IV區89%,V區75%。
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腦CT、腦電圖無殊。
臨床診斷:腦性癱瘓(痙攣型,四肢癱)
功能診斷:運動障礙,姿勢障礙,語言障礙,生活能力障礙
2、治療方案:
(1)康復目標:改善運動功能,姿勢矯正,加強語言交往能力,提高生活活動能力。
(2)功能障礙:患兒全身性肌張力增高,以雙下肢為甚,在粗大運動方面,近期治療的原則是以降低全身性的肌張力,維持和擴大關節ROM,改善步態,提高步行能力為主。目前影響步態的主要因素有:
1、雙上肢的屈曲模式;
2、肩-骨盆的迴旋困難;
3、雙下肢:屈髖肌群、內收肌群、屈膝肌群、足踝屈肌群痙攣及其相對應的關節活動受限。
(3)治療項目:
①康復方案(PT、OT、ST;TT)
PT: 針對痙攣及其引起的異常姿勢康復訓練方案分別為:1)、關節被動活動訓練;2)、關節鬆解練習;3) 、反射性抑制法;4)、肌肉牽拉術;5) 、拮抗肌肌群的主動運動及肌力練習;6) 、相關肌群的綜合性練習和步態矯正訓練。
進行肌張力控制(肌肉牽拉),針對尖足進行跟腱牽拉、蹲斜板、踝背伸訓練。同時訓練膝立位的保持,單腿立位訓練,側臥位髖外展訓練、坐位抬腿,立位平衡等。
②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
在康復訓練方面我們的困難是,患者在來院從未接受過正規的持續的綜合性的康復訓練,其雙下肢的幾個大肌群全部都不同程度的受痙攣累及,特別是小腿三頭肌,且關節活動受限嚴重。如果依靠單純的手法治療可能很難在短期內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其典型肌群的痙攣皆非攣縮性,尤其是患兒小腿三頭肌的肌張力升高引起的尖足,造成步態、姿勢等障礙,是肉毒素應用的黃金適應症。
採取常規劑量200U,濃度50u/1ml,注射位置:左右小腿三頭肌各100U,根據肌腹大小或三塊肌肉肌張力障礙程度,採用2:2:2(若肌腹相對小時選擇,腓腸肌內、外側頭20U/點,可適當分層,比目魚肌10U點,深層注射)或4:3:3點注射(肌腹相對大時點數選擇,內側頭/比目魚肌/外側頭,10U/點)。該名患兒可採取前者。定位方法擬採取徒手定位法。
注射後一定要治療師進行正規康復訓練才可以保證效果。所以針對各位治療師的後續治療要求,擬定完善的評估、康復計劃很有必要。就患兒這一輪的注射而言,與患兒內收肌、N繩肌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痙攣一樣,其上肢肌張力障礙應該也不是此次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和可妨礙患兒康復治療進步的最明顯擬解決因素,須再評估治療效益風險。
肉毒素注射不是單純為了降低肌張力,而是為了重新獲得這些肌群因為肌張力障礙而喪失的功能。在不能確定獲得我們所要的“功能”,且患者的上肢痙攣沒有到嚴重影響護理程度前,此次暫不考慮對上肢進行注射。
③矯形器支具
④家庭康復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