癬病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甚至可以說是皮膚病當中知名度最高的一種疾病,我想大家特別是南方省市的民眾對此都應該不陌生。然而要問起癬病究竟是一種甚麼樣的疾病,能說個子醜寅卯來的人恐怕不多。今天在這裡,我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這個“癬”病。
或許會有聽眾不以為然,認為“癬”是個小毛病,就像那街頭小廣告一樣,雖有礙觀瞻,但卻無關大局,弄點藥膏塗一塗就可以了事,有甚麼可說的。其實不然,雖然“疥癬之疾”作為“心頭大患”的反義詞常常被人不屑一顧,然而當你真正得了“癬”病的時候,恐怕就不會這麼想了。試想白白淨淨的皮膚上,長了一塊癬,怎麼能不讓人膩味。這還不算,要是誰西裝革履,打扮整齊去出席正式場合,不想半中間癬病犯了,瘙癢難當,卻又欲抓不能,豈不尷尬?再或者一位美麗的白領小姐,氣質優雅,才貌雙全,只是一伸手幾個灰指甲露出來,是不是形象立馬大打折扣?更不用提癬病還會反覆發作,有時候還會傳染家人、誘發丹毒等其他疾病,箇中滋味,怕只有深受其苦的人才真正能體會到。
因而有鑑於此,我們多瞭解一些癬病的常識還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讓我們來明確一下甚麼是癬病。我們所熟知的癬是由淺部真菌如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紫色毛癬菌等感染所引起的一類皮膚、毛髮或指(趾)甲的疾病,如: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花斑癬、甲癬等。這一類病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患者、患癬家畜如狗、貓,或間接接觸被患者汙染的衣物而引起;也可由自身感染(先患有手、足、甲癬等)而發生;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或發生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也易發生癬病。當然,氣候溫暖、環境潮溼、經常接觸鹼性洗滌劑則更有利於本病的發生。一般來說,病情在夏季往往發作或加重,冬季減輕或消退。
發於頭皮和頭髮自然就叫頭癬了,兒童多見,這其中又包括好幾種類型。最常見的莫過於白癬了,中醫叫白禿瘡,因為它的特徵是在頭皮上最初出現環形紅色斑片,繼而變為上面附有灰白色鱗屑的小斑片,有瘙癢感。患病部位頭皮上的頭髮乾燥無光澤而易折斷。幸好,這種病到青春期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好,而且頭髮也可以再長出來,不會留下疤痕。相比之下,黃癬就討厭的多,這種又叫“瘌痢頭”的癬病的病程可長達十幾年,甚至終身不愈,不過經過多年防治,已不多見。與此同時,作為頭癬中的一個特殊類型的膿癬卻有增多趨勢,該病多由親動物或土壤的真菌引起,現在許多人家的寶貝寵物上就帶有這些真菌,這或許是它增多的一個原因吧。開始是毛囊炎樣丘疹,可逐漸腫大至胡桃大,上面有小孔,擠壓下會流膿,可留下瘢痕。
手足癬則多見於成人,男女比例無明顯差異,充分體現了兩性平等。手癬中醫也叫鵝掌風,最初的時候表現有脫皮、發水皰,癢的厲害,往往是水皰破了、好了,周圍又發新的皰疹,反覆發作後,手掌皮膚肥厚,枯槁乾裂,宛如鵝掌。至於足癬,則俗稱香港腳,是因為那裡氣候溫熱潮溼,發病率很高。主要表現為腳趾縫或腳底長水皰、皮膚因潮溼而發白,奇癢無比,經常可因為抓破皮膚而受感染,引發丹毒或管狀淋巴管炎而帶來更多麻煩。到後來可出現脫皮、乾燥、粗糙,入冬則出現皸裂。
除頭皮、毛髮、掌蹠、甲板以外的平滑皮膚上的真菌感染則稱之為體癬,股癬也是體癬的一部分,因其發生的部位特殊,主要位於腹股溝、會陰和肛門周圍的皮膚,故而單獨提出來命名。體癬一般好發於面、頸、腰腹、臀及四肢等皮膚處,臨床表現為紅斑、丘疹或水皰,由中心逐漸向周圍等距離擴展蔓延,形成環形或多環形。中央炎症減輕,伴脫屑或色素沉著,也就是說,患部中央有自愈傾向,日久成為環形。環的邊緣稍為比鄰近正常皮膚高起,該處炎症表現較明顯,其上有小丘疹、水皰或鱗屑附著。患者常感瘙癢,病久者因經常搔抓,可引起局部溼疹樣改變,或繼發細菌感染。股癬可單側也可雙側發生,基本損害與體癬相同,但由於發病部位溫暖潮溼,易摩擦,常表現為下側邊界清楚、炎症明顯的紅斑。病久者,皮損可失去典型表現,或因搔抓致浸潤增厚、苔蘚樣變。
如果真菌侵犯到指(趾)甲,則甲板就會失去光澤,日久增厚或者萎縮變形,呈灰白、汙黃色,這時我們稱之為甲癬,而民間則通常稱之為“灰指(趾)甲”。 有句廣告詞說的好:“得了灰指甲,一個傳染倆”。本病一般以1-2個指(趾)甲開始發病,重者全部指(趾)甲均可罹患。甲癬可致指甲變形變色,嚴重影響外觀,讓愛美的人士苦不堪言,與人交往時不得不“縮手縮腳”,嚴重不自信。
通常情況下,根據典型的皮損表現,癬病一般不難診斷。但是,有時候癬病還是常易被誤診為其他皮膚疾病,而給患者帶來許多不必要甚至是錯誤的治療。體癬常需與環形紅斑、慢性溼疹、神經性皮炎、玫瑰糠疹、紅斑狼瘡等區別;而股癬應注意與陰囊溼疹、擦爛紅斑相區別。如果在沒有明確診斷情況下,自己應用含有糖皮質激素的藥膏外搽治療,開始或許效果良好,皮膚炎症迅速消退,瘙癢明顯減輕,但經過一段時間,皮損會迅速擴大,損害邊緣也不再清楚,即使是皮膚科醫生也容易誤診,此時需要取損害邊緣鱗屑作真菌直接鏡檢以明確診斷,有時還需反覆檢查或作真菌培養才能診斷。
因此,我們如果得了癬病,首先想到就該是去醫院找醫生診治,藥該吃的吃,該搽的搽。一般來說,對於較輕的病情,僅用外用藥物就可以達到目的,如特比萘芬乳膏、咪康唑乳膏或者酮康乳膏等。要注意的是,待皮損消退後還應繼續用藥2周,以免復發。對皮損廣泛或單用外用藥療效不佳者,特別是外用藥物難以吸收的甲癬,則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內服一些副作用小的抗真菌藥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
但對於我們一般人而言,未病先防,才是上上之選。首先,積極鍛鍊身體,加強自身抵抗力。中醫有句傳世名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要知道,皮膚癬菌往往朝免疫力低的人下手。其次,要絕對注意個人衛生,把自己洗得乾乾淨淨的,儘量讓一些特定部位如趾間、會陰部保持乾爽,即防病又舒服,何樂而不為?再次,癬病大多具有傳染性,要避免去衛生不達標的公共場所如澡堂、髮廊、旅店等,不要和患有癬病共用生活用品,如頭癬患者的梳子、帽子、枕巾,腳癬患者的腳盆、浴巾、鞋襪等,體癬患者的貼身衣物及床上用品等。我在這裡教大家一個小常識,絕大部分真菌在100度時短時間內即死亡,因此,煮沸消毒是一種即方便經濟又高效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