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0 19:41

       發物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發物的範圍很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屬於發物類的食物按其來源可分為以下幾類:
  1、食用菌類
  主要有蘑菇、香菇等,過食這類食物易致動風生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眩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
  2、海腥類
  主要有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這類食品大多鹹寒而腥,對於體質過敏者,易誘發過敏性疾病發作如哮喘、蕁麻疹症,同時,也易催發瘡瘍腫毒等皮膚疾病。
  3、蔬菜類
  主要有竹筍、芥菜、南瓜、菠菜等,這類食物易誘發皮膚瘡瘍腫毒。

  4、果品類

       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熱,發癰、瘡、疽、癤、蟲疳諸患,多食杏生癰癤,傷筋骨。

  5、禽畜類
  主要有公雞、雞頭、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等,這類食物主動而性升浮,食之易動風昇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腦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雞蛋雖不屬發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過2個,尤其是肝炎、過敏、高血脂、高熱、腎臟病、腹瀉病人,更不宜多吃。
  原因是雞蛋內含大量蛋白,但它們屬於異性蛋白,有相當一部分人吃了異性蛋白質後出現病態反應。此外,屬於發物的還有獐肉、腐乳、酒釀及蔥、蒜、韭菜等。現代臨床研究還證實,忌食發物對於外科手術後減少創口感染和促進創口癒合也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從中醫的四氣五味(寒、熱、溫、涼和辛、甘、酸、苦、鹹)來講,俗所稱的“發物”多屬溫熱辛散和鹹寒為主,“發”的症狀多為動風昇陽和皮膚症狀,少陽相火寄於肝膽,相火化生陽氣,陽主升發宣散,故肝主疏洩。肝主陽升,以升為常,動風昇陽的症狀多為肝用太過的症狀,《輔行訣》雲:肝德在散,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酸瀉之,辛補之,肝之氣發於春,春之氣溫而柔,乃陽氣宣發之時,故肝有喜疏散條達之性而稱其德在散,肝病則溫柔之用太過而情志乙曲不伸,失去其疏散之性,故應用辛味藥以助其疏散之德,如果肝疏散功能正常食用溫熱辛散的“發物”不及服用太多,機體就會出現動風昇陽的症狀。
  肺為五臟之華蓋,其性涼,陽氣上升達肺,則轉化為陰氣-津液。陰主沉降,肺主宣肅,主皮毛,以降為順,肺德在收,急食辛以散之,開腠理以通氣也,以鹹瀉之,以酸補之。肺所收的乃溼熱之氣(上承長夏之溼熱,其溼乃土中所滲之溼,其熱乃陽光積蓄之熱)。寒主收引,鹹能軟堅克剛,過食鹹寒之品,則影響肺“收”的功能,肺的宣肅功能失衡,溼熱外溢,則皮膚過敏,哮喘諸症出現。所以我認為“發物”主要影響的是肝肺功能,使其功能失調和相互制約失衡所致。

“發物”的中醫機理是甚麼?相關文章
中醫講“發物”究竟是甚麼看中醫時,大夫會囑咐病人忌食“發物”,理由是“發物”會加重病情。那“發物”究竟是甚麼,這種說法有道理嗎?中醫認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於它本身特有的性味所決定的,這就是食物的“食性”。但如果不懂食性,對某些特殊體質的人或患者,食性就會誘發舊病,或加重已發疾病,或削弱藥力這是食物的“發性”,也就是民間所說的“發物”。多瞭解發物和忌口的知識,能夠避免很多由飲食不當引起的
發布於 2022-10-18 18:49
0評論
關於減肥,我曾列舉10種方法,其中談到針灸減肥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之一,但在那篇文章裡並沒有說明為甚麼好。在此,我想談談我對針灸減肥的機理的認識。可以說,在浩瀚的中醫古籍中,並沒有關於減肥的論述和具體治療方法,但是我們今天採用的有關減肥的治療手段早已存在於中醫治療雜病的經驗之中。針灸療法治療肥胖症之所以能夠取得顯著的療效,正是因為運用中醫基礎理論,針對該病的病因、病機、病位以及由此引起的臟腑失調進行
發布於 2022-12-06 18:41
0評論
慢性盆腔炎疾病針灸心悟盆腔炎症性疾病(PID)當前發病趨勢愈來愈高,而治療方法名目繁多。筆者用針灸配合中藥外敷臨床治療此病多年,取得顯著療效,也獲得不少體會,以下就幾方面和同道探討。一、現代醫學對盆腔炎症性疾病的認識機理。盆腔炎症性疾病(PID)是發生在女性上生殖道的炎症性疾病的統稱,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膿腫及盆腔腹膜炎等的任意合併。其致病微生物從宮頸、陰道上行而致上生殖道感染,
發布於 2023-03-19 22:16
0評論
腰椎間盤突出症(以下簡稱LDP),一個臨床上醫生和患者使用頻率頗高的名詞,由於腰腿痛發病率高,治療效果不理想,加之CT、MRI等診斷技術廣泛應用於臨床,幾乎有將腰腿痛症狀與影像學報告相加,而不加區別的即等同於LDP的趨勢,以至於LDP的患者激增,造成診斷和治療的誤區。LDP診斷標準: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或受寒溼史。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有慢性腰痛史。常發生於青壯年。腿痛重於腰痛,腿痛呈典型的坐骨神經
發布於 2022-11-27 08:51
0評論
中醫基礎第一節中醫基本理論1、基本概念1.1中醫學中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疾病的診斷與防治,以及攝生康復的一門傳統醫學科學,它有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1.2中醫學理論體系中醫學理論體系是由中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按照中醫學邏輯演繹程序從基本原理推導出來的科學結論,即科學規律而構成的,是以中國古代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即氣一元論和陰陽五行學說為哲學基礎,以整體觀念為指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
發布於 2023-01-20 01:46
0評論
中醫治療癌症,既辨證又辨病,在治療時應當遵循因時,因地,因人治宜,而不是一味盲目的用中藥克伐腫瘤,當有所禁忌。第一忌、忌活血藥用的太過活血化疲是中醫治療癌瘤的一種方法,但是必須注意其適應症,如果腫瘤尚未切除,或確有血疲之象,且患者身體尚實,這時才可用行氣通絡、活血化疲之品。如果患者腫瘤已經切除,或已發生多處轉移,體質較虛者,則儘量少用活血之品。因長期應用活血之品,可使病體更虛,並有可能激活癌細胞
發布於 2022-09-24 20:31
0評論
現代醫學對冠心病的研究,在最近20多年獲得了飛速的發展。以前總是關注於冠狀動脈的狹窄(現在也依然很重要,但不夠),現在則更加重視冠脈斑塊的穩定性以及是否有血栓形成。所以,對中藥治療冠心病的機理也是隨著現代醫學的認識而有所提高。當初,在我學習的時候,中藥治療冠心病的研究總是著眼於冠狀動脈的擴張和對心肌缺血的改善程度,而大量的實驗證明,中藥在冠心病的治療中,其擴張血管、抗血小板聚集、調脂等作用並不強
發布於 2022-09-29 06:04
0評論
甚麼是中醫“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病後康復三個方面。“未病”不僅是指機體處於尚未發生疾病時段的狀態,而且包括疾病在動態變化中可能出現的趨向和未來時段可能表現出的狀態,包括疾病微而未顯(隱而未現)、顯而未成(有輕微表現)、成而未發(有明顯表現)、發而未傳(有典型表現)、傳而未變(有惡化表現)、變而未果(表現出愈或壞、生或死的緊急關頭)的全過程。中醫治病要“防患於未然”,等到疾病來臨的時
發布於 2023-02-24 00:16
0評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加大及環境汙染等各種因素,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治療腫瘤的關鍵在於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好多腫瘤早期發現是可以治癒的。腫瘤早期篩查的方法很多,如胸片,B超,CT,核磁檢查等,但成本較高,或比較侷限,而腫瘤標誌物檢查,更快捷,簡便,及經濟。腫瘤標誌物是指在腫瘤的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所產生的或者是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反映腫瘤存在和
發布於 2022-09-24 21:05
0評論
儀器把脈看面相中醫體檢就是通過中醫體質辨識儀、中醫四診儀、二十五音分析儀、中醫證素分析儀4種儀器,分析中醫體質和亞健康測評的體質類型、易患疾病、健康狀態、環境適應能力、心理指數、生存質量、生命週期中醫詮釋等。中醫四診儀是根據中醫“望聞問切”中的“望、切”來判斷患者的身體狀況。首先,體驗者把下巴擱到類似驗光儀的白色儀器上,內部的攝像頭就會拍下面部和舌頭的照片。經過數據分析舌象和麵相的信息。比如面色
發布於 2023-02-23 23:3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