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判斷方法稱為“小兒指診”,主要用於3歲以內的寶寶。它通過觀察寶寶食指橈側(靠近大拇指的一側)顯露的皮下淺表靜脈的變化,比如浮沉、顏色、部位和形狀等,來辨別疾病的表裡、寒熱、虛實和輕重。唐代醫家王超在《水鏡圖訣》中最早記載了這一方法。
具體方法是,先把寶寶食指伸直,家長用拇指從寶寶食指指端向指根部輕推,使皮下淺表靜脈顯示出來,然後仔細觀察其細節。幼兒正常皮下淺表靜脈是紅黃相兼,隱於皮下的,向遠端延伸也不超過連掌的第一指節。如果寶寶食指外側發紫,推時有滯澀感,說明其實邪內滯,有出現積食、痰溼、淤熱等疾患的可能。如果寶寶靠近掌部的食指關節顏色發紫,說明積食較輕,紫色越往指尖延展,說明情況越重。如果還有食慾低下、嘔吐、腹瀉、便秘、煩躁、夜間哭鬧等症狀,寶寶積食就更加明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