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宮收縮乏力,子宮收縮乏力又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在臨產一開始即表現出子宮收縮強度不夠為原發性;而在產程進展到某一階段出現子宮收縮乏力則為繼發性。臨床表現:臨產後正常情況下,子宮收縮一般間隔2~5分鐘,持續時間達40~50秒,子宮體較硬。而收縮乏力者間隔時間延長至6~7分鐘或更長,持續時間縮短,不超過30秒,且收縮力減弱,觸摸宮體硬度不夠。
2、子宮收縮過強可分為協調性與不協調性兩種。協調性:如無頭盆不稱,可加速產程進展於3小時內結束,造成急產。常發生軟產道損傷、產後出血、新生兒窒息等。不協調性:因產婦過度緊張或陰道檢查過多,手法過重,或應用宮縮劑不當而導致子宮肌局部痙攣性收縮(也有普遍性強直性收縮)而在子宮上下段交界處或圍繞胎體狹窄處(如頸部)出現狹窄環。此環宮縮時不上升,宮口不開大,胎頭不下降出現梗阻。
宮縮乏力:(一)腹部檢查:子宮收縮時指壓仍感覺強度弱、肌肉軟。(二)肛診或陰道檢查:在一定時限內宮頸口不擴張或先露不下降。宮縮過強:進行常規婦產科檢查。陰道檢查可觸及較硬而元彈件的狹窄環。
前面提過,子宮體積縮小、惡露減少至消失是子宮恢復的指標,因而常有人將下腹部突出歸為子宮收縮不良。事實上不然,產婦小腹無法消除,常常是因為懷孕時將小腹的皮膚撐到鬆弛,以至於無法縮小,其實多數產婦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但如果在小腹部仍然摸得到一團東西,就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了。不過事實上還要看看惡露減少的情況,有時候子宮體積沒有縮小是因為有長子宮肌瘤。這些都需要再到醫院檢查,如果是真的子宮收縮不良,最主要的危險就是會造成產後大出血,這是真正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