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多數人在事業上開始有所建樹,正是發揮自己才能的大好時機。然而,很多中年人總是覺得疲倦、乏力,精力、體力都遠不及青春時期,而到了醫院檢查卻又查不出任何原因。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後,不少人出現了腰痠背痛、耳鳴重聽、失眠健忘、多動氣急、性慾減退、夜尿增多、頭髮花白、牙齒疏動等早衰的徵象。對此,西醫通常用“亞健康”一詞來解釋,但中醫卻有自己的說法。
從中醫理論來講,健康的本質在於“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這是源自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的一句至理名言。指的是人在正常情況下,五臟、六腑的功能,營衛氣血,四肢百骸,十四經絡都能陰陽協調,達到相對平衡,即平衡是健康的象徵。人到中年出現的這種“亞健康”狀態,主要是因為人體陰陽氣血失調,以及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失衡所引起,特別是腎的陰陽失調,突出的表現就是“腎虛”。
由於腎是五臟之首,主心、脾、肺、肝、髓等,故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主骨、生髓、藏精,主生殖機能及水液的代謝,在生長髮育和生命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生命的原動力。腎又為百病之源,腎氣足,陰陽平衡,則體健神旺;腎氣虛,使人倦怠,免疫功能和循環功能衰退。
因此,人到中年注意保養腎氣,不僅可以防病健體,而且還能延緩衰老。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年四十則陰氣自半,起居衰矣”的說法。就是說人過了四十歲,就如同午後的太陽,要逐漸走向衰退,各個臟器開始衰老。有人曾對二十歲以上的235人進行調查,其中三十歲的腎虛率為58%,四十歲為71%,五十歲為80%,六十歲為90%,七十歲為95%。由此可見,腎虛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遞增。而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緊張,環境汙染,飲食起居不合理等原因,無疑也加重了腎虛的各種疾病徵象。
由此可見,人到中年要延緩衰老,還得注重從補腎入手。通常可根據每個人的體質情況,服用一些補腎的中成藥。如果經常出現腰痠眩暈、耳鳴盜汗、遺精咽痛、口乾舌紅、脈細等症狀時,可服六味地黃丸或左歸丸;經常出現腰痠眩暈、怕冷盜汗、動則氣急、陽痿早洩、面色蒼白、舌淡脈緩等偏於腎陽不足的,可服金匱腎氣丸或右歸丸,且一年四季均可服用。同時,除了順應自然規律,勞逸適度,節制房事,積極治療已有的慢性病。
還可選擇幾種益腎強身的自我保健方法:
1、鳴天鼓:
用兩掌心緊貼兩耳,十指按抱後腦,然後有節奏地用食指尖彈向枕骨凹陷處。每次左右各彈50下,早晚各一次,對眩暈耳鳴、健忘、思維能力減退等症有一定療效。
2、摩腎區:
將兩手掌按順時針方向用力按摩腰兩側,每次50圈,然後用兩手上下磨擦腰背部,每次10分鐘,可防腎虧。
3、填腎精:
盤腿靜坐,意守丹田,然後每隔半分鐘咽一次唾液,能填養腎精。
4、收肛肌:
臨睡前用力收縮肛門肌肉50至100次,對治療早洩、性功能減退有益。
同時,在藥膳飲食方面,常常服用枸杞子紅棗粥、蔥燉豬蹄等膳食,對心慌失眠、頭暈及腎氣衰退所引起的房勞損傷有一定的作用。也可以在日常菜餚中多選服淡菜、蝦、泥鰍、驢肉、牡蠣、鵪鶉、蛋類、蛇肉、鴿肉、狗肉、韭菜、荔枝、麻雀、羊腎、枸杞子、松子等補腎壯陽的食物,對中年腎虛者,有一定的強身壯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