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影像學、放射治療學、垂體腺瘤藥物治療研究的進展、經蝶顯微外科的日臻成熟和神經內鏡的應用,使垂體腺瘤治療方法的選擇趨於多樣化,個體化綜合治療的理念應用於臨床實踐,使垂體腺瘤治療效果明顯提高。目前國內診療規範化需要特別強調。
1、垂體腺瘤的早期診斷
在醫患中普及垂體腺瘤知識仍然是早期診斷的關鍵之一。目前鞍區MRI動態增強掃描結合臨床表現和內分泌學檢查明顯提高微腺瘤的檢出率和早期診斷率,對以微腺瘤為主的庫欣氏病的診斷尤為有價值。MRIT2加權像測定瘤體與周圍灰、白質的信號比對預測瘤體質地有一定參考價值,有助於判斷手術切除程度和預後評估。
2、垂體泌乳素腺瘤治療方法的選擇
多巴胺激動劑的應用產生了革命化的影響。大多數病例可首選以溴隱亭為代表的藥物治療。可使70%-80%病例血PRL恢復正常,80%-90%病人月經恢復,用藥後3個月內瘤體可縮小大於25%。因此,大型腺瘤伴有視功能損害亦可首選藥物治療,可使80%-90%患者視力改善。目前二代藥物,如卡麥角林長效,只需每週用藥1-2次,副作用小,療效更好。但迄今尚無足夠依據證明其能根治垂體腺瘤,需長期用藥,定期監測。約8%病例藥物反應不好,10%病人對其副作用不能耐受,這些病人需要手術治療。有經驗的神經外科醫師經蝶手術切除垂體微腺瘤可達到與藥物治療基本相同的療效,有人認為手術會喪失生育能力的觀點是片面的。因此,根據國情,對無生育要求的女性病人,不願長期用藥或經濟困難的病人,對帶瘤生存有顧慮並積極要求手術者亦可首選經蝶手術治療。對已出現明顯的視功能損害,究竟首選藥物或手術治療仍存分歧。原則上可先行藥物治療,如視功能改善不明顯應及早手術治療。我們傾向於先行手術使視神經迅速減壓,改善視力,如術後腫瘤殘餘,血PRL仍高再行藥物治療。對無閉經、溢乳的微腺瘤,其繼續生長的幾率較低,僅需隨診觀察,可不必治療,隨診中如發現腫瘤增大再行手術或藥物治療。
3、肢端肥大症的治療
目前仍首選經蝶手術治療。在療效評估方面,治癒標準應達到血GH水平、GH葡萄糖抑制試驗和IGF-1均恢復正常。奧曲肽(善寧和善龍等)和蘭樂肽已在國外較廣泛應用,50%-70%病人治療後血GH和IGF-1恢復正常,30%病例垂體腺瘤小,但需長期用藥。此藥昂貴,國內難以普及應用,目前主張有明顯呼吸和心功能障礙的病人,有條件者可行3個月的善龍治療,改善心肺功能以降低麻醉和手術的風險。對術後內分泌指標未達到治癒標準或腫瘤復發者,條件允許亦可考慮藥物治療。
4、大型和巨型垂體腺瘤的處理
目前96%垂體腺瘤均可經蝶手術。除明顯啞鈴型和鞍內部分甚小鞍上部分大的倒葫蘆型,均可首選經蝶手術切除。術後定期複查MRI和內分泌學檢查。腫瘤殘留較大,可酌情再次經蝶或經顱手術或輔以藥物和放射治療(包括γ刀),對侵襲性腺瘤一般需要手術、藥物及放療綜合治療。分泌性垂體腺瘤術後要力爭相應激素水平達到正常水平。
5、經蝶顯微外科的新進展
在經口鼻蝶手術基礎上擴大顯露範圍(擴大經蝶入路)以切除向前、後及側方發展的腫瘤,是有發展潛力的手術技術。在應用時應考慮下列兩點:
(1)權衡利弊。即要根據腫瘤大小及鄰近結構侵犯程度,尤其明顯向海綿竇生長者是否值得冒鄰近重要神經、血管和腦結構損傷的風險去切除不太可能全切的腫瘤。也就是說,殘餘的腫瘤還可以採取其它治療方法,比如放療;而一旦出現了神經功能障礙,則無法挽回,所以需要權衡利弊。
(2)術者的經驗和設備條件,沒有十分把握,不要貿然行之。
6、關於內鏡切除垂體腺瘤
多年來已積累較多經驗。術中可窺見和切除手術顯微鏡視野死角的腫瘤,提高手術效果。缺點是其為二維圖像,需較長時間的訓練和實踐才能適應和掌握;術中遇到明顯出血時,止血較困難。蝶竇氣化不良者不宜單純應用內鏡手術。目前所用的手術器械尚需進一步研發和改善。作者個人通過比較單純內鏡下手術和單純顯微鏡下手術的技術操作和手術後療效來看,目前顯微鏡下手術更具有優勢,這種優勢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直視下更容易區分垂體腺瘤組織和正常垂體組織,更容易將腫瘤完全切除。
2、顯微鏡下手術時術者可以使用雙手操作手術器械,一般情況下單人即可完成手術操作;而內鏡下手術時大多需要騰出一隻手來持內鏡,只能用另外一隻手來操作手術器械,需要助手幫忙拿吸引器等其他手術器械,一隻手幹活肯定沒有兩隻手幹活靈巧,並且直視下止血操作相對更容易和更徹底。
3、從微創的角度看,顯微鏡下手術能更好地保護鼻腔粘膜和蝶竇腹側壁粘膜,可以做到解剖復位,而內鏡下手術難以做到,即使是內鏡下手術操作技術最為熟練的國際和國內知名專家也難以完整保護好鼻腔粘膜,甚至出現鼻中隔穿孔、萎縮性鼻炎等。
不過還是推崇內窺鏡和顯微鏡相結合的經蝶垂體腺瘤切除手術方式,可以取長補短,一方面可以在直視下操作,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內鏡觀看顯微鏡下難以看到的死角,不過這種手術方式只能叫做“內窺鏡輔助下經蝶垂體腺瘤切除術”了,而不叫“完全內窺鏡下經蝶垂體腺瘤切除術”。
7、放射治療(包括γ刀)
目前由於手術和藥物治療的進步、γ刀的應用,傳統的外放療做為輔助治療需要嚴格掌握適應症以避免放射損傷、視功能損害加重和垂體功能低下。γ刀治療有較大發展,可控制腫瘤生長,降低分泌性垂體腺瘤的激素水平,但需1-2年時間,其確切療效和遠期併發症有待按循證醫學評定,目前主要做為術後的輔助治療。術後殘餘腫瘤較大或再生長又不宜手術和藥物治療者可考慮放療。
8、展望
大型和巨大型侵襲性垂體腺瘤,尤其無功能腺瘤難以全切,複發率高,又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仍是神經外科的難題之一。未來研究的重點將立足於進一步改進經蝶顯微手術技術,如採用擴大經蝶手術入路,促進導航系統、術中MRI和內鏡技術在經蝶顯微外科中的輔助應用;通過設備和器械的完善提高經蝶內鏡手術切除效果。鑑於無功能垂體腺瘤和ACTH腺瘤仍無顯效的藥物治療,針對這些腺瘤的藥物研發將具有重要意義。γ刀有肯定的療效,需要按循證醫學的要求進行評估。未來垂體腺瘤的治療將是在上述各種治療方法的基礎上,以手術治療為主,按個體化的要求,手術、藥物和立體定向放射外科相結合的綜合治療。近年來有關垂體腺瘤基因治療的基礎研究已取得一定進展,隨著垂體腺瘤發病機制和新的分子治療靶點的深入研究,有望使基因治療成為垂體腺瘤的重要治療方法之一,但真正能應用於臨床將經歷一個較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