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前路手術是治療頸椎退行性疾病、外傷、腫瘤、炎症和畸形等的一種療效良好、相對安全的常用方法,但其手術難度大,風險高,易發生併發症。頸椎前路手術一旦發生併發症,其處理往往都比較棘手,甚至造成嚴重後果。其常見的併發症包括脊髓損傷,神經損傷,血管損傷,呼吸道損傷,食道損傷,腦脊液漏,硬膜外血腫形成和內植物失敗等。近年來,頸椎前路手術已在國內越來越多的醫院推廣應用。不少文獻報道,其手術療效總體良好,但手術併發症時有發生,從而影響手術效果。迄今為止,侯鐵勝教授已親自做頸前路手術超過2500例,獲得了滿意療效。本文著重介紹侯鐵勝教授在預防和處理頸椎前路手術併發症方面的經驗體會及其國內外研究進展。
一、脊髓損傷
頸椎前路手術可引起或加重脊髓損傷。雖然較少見,但可造成嚴重後果。文獻報告發生率為0.1%。包括原發性損傷和繼發性損傷。前者為直接性損傷,如手術器械使用不當直接撞擊脊髓,在分離、切除致壓物時損傷脊髓,植骨塊移位壓迫脊髓等,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損傷。後者多為再灌注性損傷。當脊髓嚴重受壓,血供不良時,行手術減壓後,短時間內血流量顯著增加,可引起脊髓充血腫脹,造成脊髓功能障礙。本組無發生原發性脊髓損傷病例,但有3例發生術後脊髓功能不同程度障礙,究其原因均可能與再灌注性損傷有關,經採取積極的非手術治療後,脊髓功能均得到滿意恢復。為預防脊髓損傷,術中操作應仔細規範,植骨塊應嵌緊和固定牢靠;對脊髓受壓嚴重者,術中應用大劑量甲強龍,術後靜注地塞米松3-5天。此外,有學者指出術中行脊髓功能監測,對預防脊髓損傷具有一定價值。在治療方面,如存在植骨塊移位壓迫脊髓,應儘快手術探查減壓,重新牢靠固定植骨塊。術後應用激素、甘露醇、神經營養劑和行高壓氧療法等,對促進脊髓功能恢復具有重要作用。
二、神經損傷
在手術過程中,如對局部解剖辨別不清,操作不當和喉內氣管導管球囊壓迫等,可造成神經損傷。其主要包括喉上神經損傷和喉返神經損傷。前者的發生率為0.3-3%,後者為5-6.8%。喉上神經損傷主要表現為嗆咳。喉返神經一側損傷表現為聲音嘶啞,兩側損傷則出現聲帶麻痺,甚至發生窒息。大多數表現為一過性,無需特殊治療,在數週或數月後即可恢復。永久性聲帶麻痺的發生率為0.3%左右。本組有2例發生一過性喉上神經損傷,有4例發生一過性喉返神經損傷,經行對症治療後,均在1-3個月內完全恢復。掌握手術操作要領,熟悉局部解剖關係,視野不清晰時不盲目鉗夾和切斷組織,避免長時間過度牽拉氣管、食道等對預防神經損傷非常重要。有文獻報道,術中對喉內氣管導管球囊行間歇性放氣和充氣可使喉返神經損傷的發生率從6.8%降至1.7%。目前,對完全性喉上神經和喉返神經損傷尚無滿意的治療方法。近年來,國內外均有行喉返神經探查修復的文獻報道,但其術後效果尚不確切。
三、椎動脈損傷
較為少見,可一旦發生,可造成災難性後果。文獻報道其發生率為0.3-0.33%。Burke報道在行1976例頸前路手術中,發生椎動脈損傷的有6例,佔0.3%。本組有一例術中發生椎動脈損傷。患者為第五頸椎動脈瘤樣骨囊腫。術中在分離切除腫瘤時,左側椎動脈破裂,術中大量出血導致失血性休克。經行大量輸血,局部止血紗布填塞壓迫,待血壓穩定後,立即行血管造影(DSA),栓塞近心端,再行遠心端血管結紮。術後恢復良好。頸椎前路手術時,造成椎動脈損傷的原因主要包括:
1、椎動脈解剖結構變異和病損。如椎動脈出現行走位置內移,骨贅壓迫,炎性浸潤,腫瘤侵蝕等。
2、手術中操作不當,如偏離中線或向側方切除過多組織結構,分離切除病變組織時不慎損傷。
3、使用高速磨鑽操作失誤。因此,術前瞭解椎動脈的解剖結構,以及病變與椎動脈的關係,術中規範操作對預防椎動脈損傷非常重要。如術中一旦發生椎動脈損傷,局部應用止血紗布填塞為首選的急救措施。不要試圖修補椎動脈,因其操作相當困難。局部填塞後,如血壓穩定可行椎動脈結紮,但較為穩妥的方法是立即行血管造影(DSA),栓塞損傷的椎動脈。
四、呼吸道損傷
頸前路手術中,長時間過度牽拉,可壓迫和刺激引起呼吸道損傷,其發生率為1-7.3%。 呼吸道損傷表現為術後分泌物增多,呼吸道感染,嚴重者可因喉頭水腫導致急性呼吸道阻塞,如處理不及時可危及生命。術前進行氣管推移訓練和術中避免過度牽拉對預防呼吸道損傷至關重要。其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術後行超聲霧化吸入,應用激素,脫水劑,祛痰劑,抗生素等。對發生急性呼吸道阻塞者,應確保呼吸道通暢,如吸痰,給氧,必要時行氣管切開。本組有12例出現呼吸道損傷表現,其中3例發生急性呼吸道阻塞。經採用上述治療方法後,呼吸道功能均恢復正常。
五、食道損傷
頸前路手術中,由於拉鉤放置不當,長時間牽拉食道或誤傷食道等可引起食道損傷發生食道瘻,屬嚴重併發症。其發生率為0-4%。本組無食道損傷。對小的食道瘻,經禁食,胃腸減壓,鼻飼和抗感染治療後,一般可在2-3周內癒合。但對於嚴重的食道瘻,因其往往合併營養不良等全身併發症,治療難度大,需行手術清除壞死組織,修復瘻口。
六、腦脊液漏
術中在分離、切除致壓物時,可能引起硬膜破損,發生腦脊液漏。其發生率為2.31-9.37%。一旦發生腦脊液漏,可導致切口感染,化膿性腦膜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術中應仔細操作,儘量避免損傷硬膜。由於操作空間狹小,硬脊膜破損後,無法行直接縫合。本組有12例術中發生硬脊膜破損。經採用皮下筋膜和明膠海綿封堵填塞法處理,術後行引流、抗感染等治療,均獲得了優良效果。
七、硬膜外血腫形成
術後硬膜外血腫形成可引起脊髓壓迫,出現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礙。嚴重者可導致截癱,其發生率為0.1-0.3%。預防術後硬膜外血腫的主要措施包括:
1、對術前存在肝功能異常,凝血機制不良者不宜手術,應先行內科治療。
2、術中應徹底止血,必要時用骨蠟封住骨面滲血和用雙極電凝行減壓區內徹底止血。侯鐵勝教授採用米粒大小明膠海綿填塞加生物蛋白膠充填,達到了減壓區徹底止血目的。術後(尤其是術後24h內)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一旦出現血腫壓迫症狀,應積極處理。如能及時行手術探查,清除血腫,絕大多數病例可獲得良好效果。本組有4例發生硬膜外血腫,其中3例發生在術後24h內,1例發生在術後12d,經及時行手術探查,清除血腫,術後脊髓功能均恢復良好。
八、內植物失敗
在行頸椎前路減壓、植骨的同時行鋼板系統內固定是治療頸椎傷病的常用方法。大量的臨床應用研究證實,頸前路內固定系統具有能提供即刻穩定,牢固固定植骨塊,促進植骨融合,可使患者術後早期活動等優點,但其也可發生如鋼板移位、螺釘鬆動、斷裂等,導致內植物失敗。究其原因主要與手術操作不當,內植物質量欠佳和術後保護不當等因素有關。因此,正確選擇和放置內植物,確保達到內固定的標準要求,術後作適當保護是預防內植物失敗的關鍵措施。本組發生螺釘斷裂3例,螺釘鬆動、鋼板移位2例。對螺釘斷裂者均行內植物取出術。螺釘鬆動、鋼板移位者,因均發生在植骨癒合後,無食道壓迫等症狀,未行手術。已隨訪3-6年,未見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