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0歲的女性患者因右側枕部矢狀竇的鐮刀狀腦膜瘤接受了右側枕部開顱手術,手術很順利,腫瘤被完全切除,術後恢復良好。患者術前術後均無癲癇發作,因此她對抗癲癇藥物的使用提出質疑。出院後半個月,她出現了上腹部和背部疼痛,下頜淋巴結腫大,但幾天後症狀就自行消失了。她說:"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解釋一下。繼發性癲癇是開顱手術後的常見併發症,但開顱手術後抗癲癇藥物的使用在國內外都存在爭議。根據2009年衛生部中華醫學會最新編寫的《神經外科臨床指南》的建議,對於顱上腫瘤的開顱手術,如果術前和術後沒有癲癇發作,術後需要預防性應用抗癲癇藥物至少3個月(3~6個月)。如果術前沒有癲癇發作,但術後有過癲癇發作,術後需要預防性應用抗癲癇藥物至少6個月(6~12個月);如果術前沒有癲癇發作,但術後有過癲癇發作,術後需要預防性應用抗癲癇藥物至少6個月(6~12個月)。~如果病人在術前和術後都有過癲癇發作,術後至少要預防性應用抗癲癇藥物1年(1-2年))。對於上皮下開顱手術者,如果術前或術後沒有發作,術後使用預防性抗癲癇藥物1周後即可停藥。上述病例為上皮層腫瘤開顱手術,術前術後均無癲癇發作,因此預防性抗癲癇藥物至少需要使用3個月。
抗癲癇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是過敏、血象和肝功能的改變,使用期間應定期複查血象和肝功能(大約一個月左右一次)。該患者用藥過程中出現的上腹痛、背痛、下頜淋巴結腫大等表現與使用丙戊酸鈉緩釋片無關,應該是其他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