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傳統上歷來非常重視情志與疾病的關係,將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和五志(喜、怒、憂、思、恐)並稱為“情志”來泛指人的情緒、情感活動,認為情志內傷是疾病的病因之一,常歸之為因“鬱”致病。金元時期著名醫家朱丹溪就認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拂鬱,諸病生焉,故人身之病,多生於鬱”。對於乳腺癌來說也是如此,情緒因素也常常是發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乳腺癌古稱“乳巖”,到疾病晚期,病灶堅硬如巖,所以命名為乳巖。情志內傷是乳腺癌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一點歷代醫家已有深刻的認識,體現在許多中醫著作中,主要認為不良的情緒,比如抑鬱、焦慮、發怒、憂愁等等,如果長期刺激的話,就容易影響人體經絡的通暢,導致人體氣血運行的失常,進一步就容易產生乳腺癌。
為甚麼情志活動與乳腺癌有這樣密切的關係呢?中醫學認為情志活動主要依賴氣和血,早在《內經》中已有大量描述,如:“血氣者,人之神”;“血脈和利,精神乃居”。而中醫學又認為婦女“以血為本,以氣為用”,意思是說“血”是婦女生理活動的根本,“氣”是婦女生理活動的推動力,因此氣血功能正常對婦女而言尤為重要。如果氣血功能異常,則情志活動失去了生理物質基礎,就會導致情志不調,產生情志疾病。產生了情志疾病以後,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加重氣和血兩者功能,首見氣機失調,表現為人們常說的“肝氣鬱積”,中醫學說認為“肝”對調節乳房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一旦這種調節不能正常進行,長此以往,就容易發生乳腺癌。
現代醫學也有“不良情緒可能是癌細胞的促活劑”之說,其影響過程非常複雜,研究認為病理性的情緒可影響交感神經系統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產生多方面的改變,如改變生活方式(吸菸、脂肪攝入增加、運動減少、體重指數增加等)、改變DNA結構(DNA破壞增強,修復減弱,端粒酶長度和活性下降等)、改變免疫功能(包括細胞和體液免疫)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生成,最終導致不良生活習慣、DNA改變、腫瘤表型改變、腫瘤血管生成和轉移。
情志內傷與乳腺癌兩者的關係可稱為互為因果,惡性循環。情志內傷可引起乳腺癌,反過來來,乳腺癌也可引起或進一步加重情志內傷。大量的研究顯示,乳腺癌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二存在抑鬱或焦慮,以及睡眠質量下降,約10%-20%的患者有嚴重疲勞感,在年輕患者及合併用藥多的患者中更明顯。有研究分析了不同疾病階段影響乳腺癌患者情志的因素,總結認為確診期的影響因素主要為高學歷、低年齡、病症嚴重;手術期主要由手術引起,發生率15%~60%;放化療期多為藥物不良反應引起;康復期家庭和社會關係有很重要的影響;其它因素還包括:內分泌治療(更年期綜合症樣表現)、遺傳等。
中醫非常重視乳腺癌患者情志的調攝。常從調理氣血入手,採用疏肝、理氣、健脾、養心、安神、寧志等多種手段進行調理,並配合一定的心理輔導,常常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另一方面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抑鬱的情緒,使患者能樂觀對待病情,積極配合治療,有利於乳腺癌的康復,戰勝疾病,積極迴歸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