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6 20:01

  隨著現代社會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的變化,結腸息肉、結腸癌的發病率逐漸升高,結腸息肉的早期預防、早期治療對於降低結腸癌發生風險有重要意義。

  結腸息肉是結腸壁出現的異常增生物,有不同的病理類型如增生性、炎症性、腺瘤等,在臨床表現上會出現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異常等症狀。結腸息肉引起的便血往往不同於痔瘡引起的便血,血出現在大便中,進行大便隱血檢查可以呈現陽性,不同於痔瘡先便後血;其大便習慣改變主要出現便秘,由於息肉引起排便不暢,有時可以伴有腹痛的症狀;大便由於腸壁息肉形狀不以圓柱體排出,而見變細、變扁。

  隨著1974年Morson博士等發表“大腸息肉-癌順序”一文,談及結腸息肉同腫瘤的關係後,結腸息肉的研究日漸深入。但面對結腸息肉時也不需要過度恐慌,不是所有的息肉、腺瘤都不可避免會發生癌變,息肉的演變也存在很長的過程,一般10~15年。正確對待,糾正不良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定期檢查是結腸息肉、結腸癌預防的重點。

  甚麼是引起結腸息肉的誘導因素?

  首先從遺傳角度來說,目前認為抑癌基因APC的缺失等是引起多發性息肉、息肉反覆發作原因,部分結腸癌的發生同家族性相關;其次年齡因素也是較為重要的,隨著年齡的增高,結腸癌的發生率升高;炎症性疾病如結腸炎也是息肉好發的誘因;生活習慣如飲食(纖維攝入少,飲食結構異常)、吸菸、排便習慣不規律(便秘、腹瀉);身體體質如溼熱較重,或氣虛等也是容易引起結腸息肉的重要誘導因素。

  有效的預防結腸息肉,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清楚認識到結腸鏡下息肉摘除術的重要性,尤其對於40歲以上,大便隱血試驗陽性,父母兄弟姐妹有結直腸癌病史、曾有息肉或腺瘤病史的高危人群,應定期檢查腸鏡,進行早期干預治療。

  2、控制體重,流行病學大量數據已經肯定肥胖同結腸息肉之間的關係,會增加結腸癌發生的風險,人體理想的體重可以通過體重指數(BMI)進行判斷,BMI=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理想的數值為22。要做到控制體重就要做到在“吃”和“動”之間達到平衡的狀態。

  3、攝入充足的水分,每日攝入約2000~3000毫升水分,水分可以軟化糞便、幫助體內毒素物質排出。

  4、從飲食的角度,應控制鈣鎂比例的合理攝入,現代人物質的豐富,為了預防骨質疏鬆等多喜歡服用補鈣的食物和藥物,多補鈣並不能預防結腸息肉和結腸癌,含有鈣的食物多為乳製品、豆類、魚、蝦、肉類食物,在補鈣的同時也要注意鎂的補充,含鎂豐富的食物如堅果類(松子、榛子等)、蔬菜(如油麥菜、慈姑、茄子、蘿蔔等);增加纖維物質的攝入;增加酸奶、乳酸菌的攝入,平衡腸道菌群的紊亂;增加海藻等食物的攝入,海藻等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大便的排出。

  5、從中醫體質角度,氣虛和溼熱的體質者罹患結腸息肉、結腸癌的風險較高。氣虛者多表現為乏力、氣短、容易疲勞,舌體胖,脈象虛緩,機體的防衛能力較弱,可以適量服用人參、黃芪、山藥等補氣健脾藥物;溼熱者多見喜歡進食肥甘、面部或皮膚油脂過多、容易口苦口黏膩,脈象滑,可以進食米仁、冬瓜、茯苓等食物。通過藥食調整體質,達到人體平和狀態是預防的理想模式。

結腸息肉的早防早治相關文章
今年6月6日是全國第15個愛眼日。糖尿病是一組以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徵性的代謝性疾病,聽起來似乎與眼病沒有太大聯繫,但是幾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如視網膜病變、白內障、角膜病變、青光眼、虹膜炎等。糖尿病患者發生視網膜病變的風險約80%以上,是失明的主要原因,由糖尿病引起的失明比一般人多10-25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和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關。研究證實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
發布於 2022-11-24 15:51
0評論
1、對居室的要求。 (1)室內溫度最好保持攝氏18~20度,溼度50~60%,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在室內安放加溼器。 (2)空氣要新鮮,因此,不論春夏秋冬都要通風換氣,但不要使小兒處在有對流風的地方。 (3)居室要安靜,光線不宜太強,以利於小兒休息。 (4)衣被要輕柔,冬季要保暖,衣服要寬鬆,以免影響小兒呼吸。 (5)尿布應及時更換,避免產生尿布疹。 2、保持患兒氣道通暢,及時清除鼻痂及鼻腔分泌物
發布於 2023-01-21 08:16
0評論
隨著對重症急性胰腺炎認識的逐步深入,其救治率由上世紀70年代的3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85%。但是昂貴的醫療費用卻是人盡皆知的事實。因此如何預防和早期治療是降低醫療費用的重要措施。首先需要從病因預防做起,重症胰腺炎常見病因是膽結石,如果膽囊內有微小結石以及肝內膽管有泥沙樣結石應當儘早行外科手術治療,尤其是發作過一次輕度胰腺炎的病人更應當及時切除膽囊。也許有的人認為切除膽囊後就不會發胰腺炎了,其實不
發布於 2023-02-11 05:02
0評論
從現在的醫學觀點看,及時對腦癱患兒進行治療,可以最大限度地刺激受損的腦細胞,使孩子獲得最好治療效果。年齡越小,受損腦細胞的可修復性越大。如果錯過早期治療的時機,這些孩子的康復就比較困難了。對於腦癱患兒來說,早期接受康復治療是恢復的最大保障,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做好早期診斷的工作。我們必須瞭解腦癱患兒的一些基本症狀,認真做好科學篩查工作。1、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為
發布於 2023-01-24 23:47
0評論
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關節炎共有100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兩種。許多種關節炎影響不同年齡的人,兒童也不例外。全世界有3.55億關節炎患者,其中1.9億人患骨關節炎,超過1650萬人患類風溼關節炎。在亞洲,每6個人中就有1人患上關節炎。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的關節炎患者已超過1億人並正不斷增加。關節炎引起關節疼痛、腫脹、變形,使患者失去勞動甚至活動能力。由於其對人
發布於 2022-09-25 00:03
0評論
概述 病毒流感在我國的臨床上還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好發於我們的春冬季節,並且一般認為還是需要積極的治療的,否則的話,還是非常容易誘發其他方面的併發症的。比如說,急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等等,所以還是需要做到早發現,早就診,早治療,這樣有利於我們自身的身心健康的,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積極的重視疾病。 步驟/方法: 1、 病毒流感一般認為還是比較嚴重的,同學一般認為發病的情況下,還
發布於 2023-08-23 07:34
0評論
結腸息肉的病情演變及轉歸,應根據其病理類別而定,常見幾種病變的轉歸與預後簡述如下:腺瘤,由於可能為多發性或有惡變並存,而且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一定條件下,良性息肉樣惡變都會發生惡變。 1、多發腺瘤直徑大於2.5cm,或手指、器械觸之較硬,或充血明顯,或表面有潰瘍,即應考慮有惡變的可能性,而其惡變的可能性應與腺瘤性質和大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除炎
發布於 2024-03-15 09:26
0評論
概述 早搏,其實就是早上搏動的簡稱。一般來說,早搏是常見的一種心率。只要不超過100,基本是正常的現象,不需要太過於擔心。跟心臟病沒關係。 步驟/方法: 1、 只要保證自己的飲食,生活規律都正常,一點點早搏的異常也是可以調整後,恢復正常水平的,甚至不需要吃藥。 2、 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早搏的患者要留意,要對這個原發病進行治療,緊急情況下可靜注一定量的利多卡因,直到早搏症狀消失為止。
發布於 2024-05-08 01:51
0評論
1、發病早、難自愈 多動症是一種慢性疾病,發病較早,大多在學齡前期就開始有各種行為異常了。而此時家長和老師常常不認識,以至於等到症狀很明顯時才發現。那如何才能早期,特別是學齡前期就能發現多動症呢?如果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應引起重視: (1)嬰幼兒期:主要是生活規律性差。常表現為活動過多,不知疲倦,不聽話,難管教;睡眠不安,餵食困難,亂丟玩具,過分哭鬧,容易激惹,母親常怨恨自己的小孩難撫養。 (2
發布於 2023-03-09 12:42
0評論
先天性巨腸是由於直腸或結腸遠端的腸管持續痙攣,糞便淤滯的近端結腸,巨結腸肥厚、擴張,是小兒常見的先天性腸道畸形。先天性巨結腸有以下幾種表現: 1、胎便排出延遲,頑固性便秘腹脹 患兒因病變腸管長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痙攣段越長,出現便秘症狀越早越嚴重。多於生後48小時內無胎便排出或僅排出少量胎便,可於2~3日內出現低位部分甚至完全性腸梗阻症狀,嘔吐腹脹不排便。痙攣段不太長者,經直腸指檢或溫鹽水
發布於 2024-02-10 09:5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