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又稱為:異位性皮炎(先天性、過敏性、異位性皮炎)。
中醫文獻記載頗多,如浸淫遍體滋水淋漓的稱“浸淫瘡”;發於耳部叫“耳旋瘡”;在幗窩等處的稱“四彎風”;在腎囊部的稱“腎囊風”;發於小腿部,由於下肢靜脈曲張引起者稱為“靜脈曲張性溼疹”,患於乳暈部的稱為“乳暈部溼疹”。以上臨床統稱為溼疹。
溼疹之病,在臨床上往往纏綿難愈。其病因,外因多由風、溼、熱客於肌膚引起;內因多由臟腑失調,肝膽鬱火,脾溼不化,血虛風燥所致。
顧氏外科在臨床治療本病肘,常以自擬“除溼方”內服,配用家傳驗方“三黃洗劑”外用,療效較為滿意。
病例介紹:秦XX,女,6歲。2014年4月3日初診,眼部搔癢,出現丘疹、水瘡,搔癢奇甚,糜爛流水,逐步蔓延,曾在某某醫院用西藥治療,症狀未能控制。
2014年4月3日(初診)
5月8日複診時,見患者眼部、口周瀰漫性潮紅,丘疹、水泡、糜爛、滲液明顯好轉。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此乃溼熱內蘊不得外洩,擬涼血法風、清熱利溼,內服除溼湯,外以三黃洗劑。
2014年5月8日(複診)
5月8日複診時,見患者眼部、口周瀰漫性潮紅,丘疹、水泡、糜爛、滲液明顯好轉。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此乃溼熱內蘊不得外洩,擬涼血法風、清熱利溼,內服除溼湯,外以三黃洗劑。
2014年5月8日(複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