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泌尿外科門診中,女性泌尿路感染較為常見。病人往往出現尿頻、尿急、尿痛、血尿、下腹部疼痛等症狀。嚴重者,可以出現腎臟急性細菌性感染的特異性症狀如寒戰、高熱、腰痛等。大多數病人可以通過細緻的診斷流程和針對性的抗菌治療而得以成功解決,但是,當細菌的毒力較強或病人抵抗力低下時,尿路上皮中定殖的細菌往往不能完全清除,造成病人複發性尿路感染髮生。很多老年女性往往反覆發作、遷延難愈。
那麼甚麼是尿路感染?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與治療它呢?
1、尿路感染是尿路上皮對細菌侵入所產生的炎症反應。這些病人在進行尿液檢查時,在尿中常常可以檢出紅細胞、白細胞(稱膿尿)和細菌(稱菌尿)。臨床上,我們將尿路感染根據不同的感染部位來區分命名。感染部位在膀胱者,稱膀胱炎,感染部位在腎臟者,稱急性腎盂腎炎。其中,膀胱炎為多見。有數據顯示,女性出現菌尿的機會隨著年齡的加大而增高。65歲以上的人群中,至少有20%的女性和10%的男性患有菌尿。所以,菌尿的發生幾率增高,發生尿路感染的機會也越高。尿液中的細菌除了極少數通過血行、淋巴途徑感染外,造成尿路感染的病因通常是來源於腸道菌群的逆行感染。女性的尿道較短,細菌逆行感染的機會便大於男性。
2、在尿路感染的致病細菌中,大腸桿菌是最常見,約佔感染的50-85%。所以,在尿液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之前,運用的經驗性治療往往是針對大腸桿菌或厭氧菌的藥物。醫生根據經驗用藥或者根據尿液培養、藥物敏感性試驗的結果運用抗生素。病人往往會迅速痊癒。但是一旦病人發生尿路感染以後,復發的機率便大大增加。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其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粘膜和膀胱粘膜退行性改變,皮膚黏膜的正常菌群紊亂,導致抗感染的生理屏障作用減弱,易於感染並且反覆感染,較難治癒。
中醫將尿路感染歸屬於熱淋病。《景嶽全書·淋濁》說:“淋之初病,則無不由乎熱劇,無容辨矣。又有淋久不止,及痛澀皆去。而膏液不已,淋如白濁者,此惟中氣下陷及命門不固之證也。”同時,中醫在長期觀察實踐中,認識到尿感的疾病成因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溼熱之邪毒蘊結於膀胱,另一個方面病人正氣不足,免疫力低下。正是這兩方面,使老年病人較年輕人更加難以治癒。病雖去大半,但仍有排尿澀痛,或雖然痊癒,數週後疾病復發。一項針對235名女性尿路感染患者的1-20年長期觀察發現,治癒後再感染髮生於2周後。感染髮生次數越多,感染復發可能性越高;兩次感染間隔時間越長,其復發可能性越低。
中醫在治療上,也針對這邪實、正虛這兩個方面遣方用藥。對於疾病的不同階段,二個方面用藥各有側重。如感染急性期,疾病以邪實為重,故以清利溼熱為主,佐以理氣緩急之劑,這樣既可以迅速緩解疾病,又防止藥性過於峻猛而傷及正氣。在緩解期,邪已祛其大半,正氣虛衰,無以進一步祛邪外出,故以益氣健脾補腎扶正治療為主,佐以通淋利尿之品。這樣在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的同時,預防尿路感染的復發,或延長復發的時間,達到最終痊癒的目標。
實踐中,在緩解期運用益氣、溫陽、補腎、健脾辨證思路治療也的確收到較好的療效。中老年人脾腎日虧,正氣不足,抗生素治療後,雖然“驅邪衰其大半”,但無力抗邪外出,而餘邪伏於內。所以,一旦停用抗生素往往短期內就會有感染的復發。益氣扶正,調補虛衰,使患者陰陽平衡,振興正氣,提高免疫力,使正氣有能力進一步祛除餘邪,或者抑制細菌毒力,對於疾病的最終根治,起到積極作用。
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日益受到關注。複雜性尿路感染成為影響中老人生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手段,通過急性期的抗炎治療,緩解期的扶正治療,達到預防感染復發,或減少復發次數,最終治癒的目的。從而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