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7 19:16

  口腔癌是一類慢性的病理過程,在其進入典型的或明顯的癌症病變之前,需經歷數年,甚至十數年的口腔粘膜的癌前病變過程。它多見於口腔表淺部位,有利於醫生和患者自已直接檢查發現,便於早期診斷,及時防治。目前口腔醫務界認為:口腔粘膜白斑病、口腔粘膜紅斑、扁平苔蘚和粘膜下纖維增生應視為口腔癌前病變。其中以口腔粘膜白斑病的患病率最高,癌變的可能性也較大。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口腔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

  1、長期嗜好煙、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長期吸菸、飲酒史,而不吸菸又不飲酒者口腔癌少見。印度Trivandrum癌腫中心1982年治療234例頰粘膜癌,其中98%有嚼菸葉及煙塊史。世界上某些地區,如斯里蘭卡、印度、緬甸、馬來西亞等地的居民,有嚼檳榔或“那斯”的習慣。

  咀嚼檳榔等混合物能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基底細胞分裂活動增加,使口腔癌發病率上升。美國Keller資料顯示吸菸不飲酒或酗酒不吸菸者口腔癌發病率分別是既不吸菸也不飲酒的2.43倍和2.33倍,而有煙、酒嗜好者的發病率是不吸菸也不飲酒者的15.5倍。酒本身並未證明有致癌性,但有促癌作用。酒精可能作為致癌物的溶劑,促進致癌物進入口腔粘膜。

  2、口腔衛生差

  口腔衛生習慣差,為細菌或黴菌在口腔內滋生、繁殖創造了條件,從而有利於亞硝胺及其前體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細胞處於增生狀態,對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種種原因可能促進口腔癌發生。

  3、異物長期刺激

  牙齒根或銳利的牙尖、不合適的假牙長期刺激口腔粘膜,產生慢性潰瘍乃至癌變。

  4、營養不良牙

  有人認為與缺乏維生素A有關,因為維生素A有維持上皮正常結構和機能的作用,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增厚、角化過度而與口腔癌的發生有關。人口統計學研究顯示攝入維生素A低的國家口腔癌發病率高。維生素C缺乏尚無資料證明與口腔癌有關。也有認為與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有關,如食物含鐵量低。總蛋白和動物蛋白攝取量不足可能與口腔癌有關。鋅是動物組織生長不可缺少的元素,鋅缺乏可能導致粘膜上皮損傷,為口腔癌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5、粘膜白斑與紅斑

  口腔粘膜白斑與增生性紅斑常是一種癌前期病變。Silveman等報道257例口腔粘膜白斑病,平均追蹤7.2年,45例經活檢證實為鱗癌(17.5%),經以往報道的0.13%~6%高。因此不論口腔粘膜白斑病病程多長及其良性表現,均需長期隨訪以便早期發現癌變。據國內口腔粘膜白斑防治科研協作組1980年普查報道,中國人白斑患病率為10.47%。雖白斑癌變者甚少約為3%~5%,但舌是白斑的好發部位,白斑癌變的舌癌在舌癌中可佔1.6%~23%。Silverman等還指出癌前變除粘膜白斑病外,增生性紅斑更危險,其惡變幾達白斑病人的4倍。有作者認為紅斑實際上已是早期癌,其紅色是腫瘤血管生成及機體對腫瘤發生免疫反應的結果。Kramer等報道舌和口底白斑病人,平均隨4.3年,癌變佔15%,且紅白斑變比白斑的高5倍。對紅白斑病變取活檢應儘可能從紅斑區取材,此區陽性率較高。

  6、紫外線和電離輻射

  從事戶外工作者,長期暴露在日光直接照射下,其唇癌和皮膚癌的發病率都較高。電離福射可引起遺傳物質DNA的改變,激活腫瘤基因而導致癌變,無論是r線或X線都有致癌作用。在廣東省,由於鼻咽癌放射治療的廣泛應用,放射區的口腔任何部位第二原發癌的發病危險性都有所增高。

  7、其它

  諸如微生素A1和B2以及微量元素飲,鋅和砷的缺乏等都會增加機體對致癌物的敏感性。另外,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病毒感染等導致機體免疫力低下的疾病也與口腔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

  口腔癌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臨床表現:

  1、疼痛:早期口腔鱗癌一般無痛或僅有感覺異常或輕微觸痛,伴發腫塊潰瘍時始發生較明顯的疼痛,但疼痛程度不如炎症劇烈。因此當病人主訴疼痛,特別是牙齦痛或舌痛時應仔細檢查疼痛處有無硬結、腫塊與潰瘍。若疼痛或舌痛時應仔細檢查疼痛處有無硬結、腫塊與潰瘍。苦疼痛局部有上述體徵,應高度懷疑該處有癌症。

  口腔癌中舌癌與牙齦癌早期主訴疼痛者較多。若疼痛部位與口腔腫塊潰瘍的部位不符,則需要考慮腫瘤有向其他部位擴散的可能。牙痛可因牙齦癌引起,亦可因頰粘膜癌、硬顎癌、口底癌或舌癌擴散侵犯牙齦或舌神經所致。耳痛、咽痛可以是口咽癌的症狀,亦可以是舌體癌侵犯舌根或頰、硬顎、牙齦,或側口底癌向後侵犯咽側壁而引起。

  2、斑塊:口腔鱗癌位於淺表時可呈淺表浸潤的斑塊,此時不作活組織檢查難與白斑或增生性紅斑相鑑別。

  3、潰瘍:口腔鱗癌常發生潰瘍,典型的表現為質硬、邊緣隆起不規則 、基底呈凹凸不平的浸潤腫塊,潰瘍面波及整個腫瘤區。

  4、腫塊:口腔鱗癌起源於口腔粘膜上皮,其腫塊是由鱗形上皮增殖而成。無論向口腔內潰破形成潰瘍或向深部浸潤,其形成的腫塊均較淺表,其粘膜上總可見到癌組織病變。另外,口腔癌多先向附近的頸部淋巴結轉移,有時原發灶很小,甚至症狀還很不明顯,頸部淋巴結已有轉移、變大。故如突然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也應仔細檢查口腔部位

  診斷

  一旦臨床確定腫塊來自口腔癌即應進一步判斷其侵犯範圍與深度。凡伴有咽痛、耳痛、鼻塞、鼻出血、張口困難、舌運動受限以及三叉神經支配區域疼痛、麻木等感覺異常時,均應考慮腫瘤可能已侵犯至口咽、上頜竇、鼻腔、舌外肌、咀嚼間隙以及下頜骨,從而結合口腔癌所在部位選用適當的景象學檢查來進一步推斷。

口腔癌的病因有甚麼引起的?相關文章
1.長期嗜好煙、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長期吸菸、飲酒史,而不吸菸又不飲酒者口腔癌少見。 2.口腔衛生差 口腔衛生習慣差,為細菌或黴菌在口腔內滋生、繁殖創造了條件,從而有利於亞硝胺及其前體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細胞處於增生狀態,對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種種原因可能促進口腔癌發生。 3.異物長期刺激 牙根或銳利的牙尖、不合適的假牙長期刺激口腔黏膜,產生慢性潰瘍乃至癌變。 4.營養不良 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
發布於 2022-12-27 04:27
0評論
1.長期嗜好煙、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長期吸菸、飲酒史,而不吸菸又不飲酒者口腔癌少見。 2.口腔衛生差 口腔衛生習慣差,為細菌或黴菌在口腔內滋生、繁殖創造了條件,從而有利於亞硝胺及其前體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細胞處於增生狀態,對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種種原因可能促進口腔癌發生。 3.異物長期刺激 牙根或銳利的牙尖、不合適的假牙長期刺激口腔黏膜,產生慢性潰瘍乃至癌變。 4.營養不良 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
發布於 2024-08-21 02:30
0評論
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的總稱。其中大部分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口腔癌包括牙齦癌、舌癌、軟硬顎癌、頜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唇癌和上頜竇癌以及發生於顏面部皮膚黏膜的癌症等,是頭頸部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口腔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分為: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中藥治療。早期的口腔癌如未見頸部淋巴轉移,應該單獨採用手術或者放療;中晚期的口腔癌,較適合使用外科手術合併化療或者(與)放
發布於 2023-02-18 03:26
0評論
1.癌基因:多種核原癌基因,在甲狀腺濾泡細胞中表達,對細胞生長、分化起重要作用。正常基因過度表達,變更基因表達,以及抑制基因喪失,癌基因擴增,均可促使細胞惡變發生惡性腫瘤。 2.生長因子:例如促甲狀腺激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等影響。甲狀腺乳頭狀癌細胞中分離出ptc癌基因。 3.電離輻射:X線較碘131更具致癌作用,致癌機理是放射線誘導細胞突變促進生長,在亞致死量下可殺滅部分細胞減少T
發布於 2024-06-01 21:33
0評論
甲狀腺癌在我國發病率近年來卻在不斷提高,老年和幼年是甲狀腺癌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男性。癌的發現比多髮結節的病人更多見。結節與附近結構粘連固定,聲帶麻痺,淋巴結腫大,同樣與惡性危險性增加有關。甲狀腺的病因比較複雜,一般普遍認同的有如下幾種: 1.癌基因:多種核原癌基因,在甲狀腺濾泡細胞中表達,對細胞生長、分化起重要作用。正常基因過度表達,變更基因表達,以及抑制基因喪失,癌基因擴增,均可促使細胞惡變發
發布於 2024-10-17 16:41
0評論
卵巢癌的發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環境因素。工業發達國家卵巢癌發病率高,卵巢癌的原因可能與飲食中高膽固醇含量有關遺傳和家族因素。約20%~25%的卵巢癌的病人有家族史所謂家族聚集性卵巢癌指一家人均高發,主要是上皮性癌,皮-傑氏綜合徵婦女有5%~14%發生卵巢癌,而基底細胞痣綜合徵常與卵巢纖維並存內分泌因素。乳腺癌或子宮內膜癌併發卵巢癌的機會較一般高2倍這三者均發生於激素依賴性者。卵巢癌患者中
發布於 2022-10-08 02:15
0評論
導致前列腺癌變的因素 1:年齡因素。年紀越大,發生前列腺癌的機會也就越高。 2:遺傳因素。血親中有前列腺癌的人,得前列腺癌的機會就比一般人高;換句話說,約有9%的前列腺癌患者有家族病史。 3:荷爾蒙因素。絕大部分的前列腺癌細胞表面有男性荷爾蒙的接受器,而失去男性荷爾蒙的刺激,前列腺癌細胞就會萎縮退化。可以這樣說,男性荷爾蒙分泌越多的人,罹患前列腺癌的機會也就越多。也因為這個原因,從小被閹割或睪丸
發布於 2023-05-21 05:43
0評論
薑黃素,一種咖喱香料薑黃根粉中的成分,被發現能夠減慢或限制的HPV病毒導致的口腔和宮頸癌。薑黃是印度和亞洲烹飪中常見的香料,最新發表在ecancermedicalscience中的研究表明,薑黃能在與人類乳頭狀瘤病毒相關的口腔癌症中發揮治療作用。薑黃素是薑黃中的一種主要活性成分,它作為一種抗氧化劑可以減弱人乳頭瘤病毒(HPV)活性。HPV是一種病毒,能夠促進宮頸癌和口腔癌的發展。薑黃素雖然不能治
發布於 2023-03-20 02:01
0評論
臨床發現某些因素可能大大增加發病的危險性。它們包括: 1.發病年齡,大多數病人在50歲以後發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級親屬,比如說父母,得過結直腸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險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約四分之一的新發病人有結直腸癌的家族史。 3.結腸疾病史:某些結腸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機會。他們結腸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結直腸癌是從小的癌前病
發布於 2024-03-13 11:51
0評論
膽囊癌病因尚不清楚,臨床觀察膽囊癌常與膽囊良性疾患同時存在,最常見是與膽囊結石共存。多數人認為膽囊結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Moosa指出“隱性結石”5~20年後,發生膽囊癌者佔3.3%~50%。國內大宗資料報告20%~82.6%的膽囊癌合併有膽結石,國外報告則高達54.3%~100%。癌腫的發生與結石的大小關係密切,結石直徑小於10mm者癌發生的幾率為1.0,結石直徑20~22mm者的幾
發布於 2024-02-24 22:0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