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8 07:36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常見的先天性足畸形。男性發病較多,可為單側發病,也可雙側性。畸形明顯,一出生就能發現,因此疏忽的病例較少見,多能及早治療,效果也較好,但畸形也易復發,應定期隨訪至骨骼成熟,約14歲以後。病因尚不清楚。

  [病因]:

  關於本病的病因有不少的假說,如環境因素、胚胎髮育畸形及遺傳等但均難以肯定。

  Bōhm認為胎兒足在胚胎內發育過程中是由馬蹄、內收、內翻位逐步地向正常位發展的。在此演變過程中因某種原因或胚胎的原發性缺陷而產生畸形。Dunn認為畸形是由於胎兒在子宮內遭受壓迫,使足前部被壓在內收、旋後及下垂位。Stewart觀察到夏威夷群島的日裔居民習慣於採取足內翻坐位,其發病率較高。這可能因所採取的坐位,子宮內胎兒易受壓而使發病率高。Wynne-Davis從遺傳角度進行了144例的家屬調查得出結論,部份是遺傳異常,但尚未找出顯性、隱性基因遺傳的規律。其他學說如Stewart認為與肌肉止點異常有關。Moore發現神經有異常,Sherman認為是距骨畸形所引起的。現今的觀點是各種因素複雜地結合在一起,產生不同程度的畸形,決非單一的原因。

  [臨床表現]:

  1、出生後即出現單側或雙側足部程度不等之畸形,足部呈踝關節屈位,內翻、內收畸形。

  2、患兒學行走時,用前足或足外側緣著地行走,隨著年齡漸大,畸形漸加重,嚴重者足揹著地行走,負重處出現滑囊和胼胝。

  3、x線攝片,患足正側位:出生後,x線片上可以看到距骨、跟骨、骰骨的骨化中心,有時可見到第三楔骨,所有的骨和趾骨均已出現,而跗舟狀骨要到3歲才出現骨化中心。

  4、根據三條線估計畸形:

  (1)在正位片上測定跟距角,若小於30°,表明足部無內翻;

  (2)測量第一骨縱軸和距骨縱軸所交叉的角,正常為0°―20°;

  (3)x線側位片測量距骨縱軸和跟骨面所形成的角,正常35°―55°,如果小於30°,則表明足下垂。如果距跟角小於15°,第一骨與距骨縱軸交叉所成的角大於15°,表明距舟關節半脫位(simon15°定律)。

  [診斷]:

  1、嬰兒出生後即有一側或雙側足部屈內翻畸形。

  2、足前部內收內翻,距骨屈,跟骨內翻屈,跟腱,筋膜攣縮。前足變寬,足跟變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內踝偏後且不明顯。

  3、站立行走時外緣負重,嚴重時足背外緣負重,負重區產生滑囊炎和胼胝。

  4、單側畸形,走路跛行,雙側畸形,走路搖擺。

  5、x線片:距骨與第一骨縱軸線交叉成角大於15°,跟骨面和距骨縱軸線夾角小於30°。

  [治療]:

  1、從出生後即開始,愈早治療,效果愈好。治療方法根據年齡和畸形程度而不同。目前國際國內較統一認識,早期 ponseti矯形石膏方法治療新生兒及嬰幼兒馬蹄內翻足療效滿意。我院已經常規開展。

  2、手法矯正法:新生兒出生後即開始,愈早愈好。由醫師教會母親或帶領患兒,先矯正足前部內收,再矯正距骨下關節內翻,然後矯正踝關節的屈。手法應輕柔,以免損傷骨骺。每種矯正位置保持10秒鐘,每次10―15分鐘。每日數次,一般主張餵奶前進行。

  3、ponsetti石膏管形外固定矯正:適應於新生兒至嬰兒階段,石膏需要定期更換,一般需要4~5次石膏矯形,部分嬰兒需要做一次經皮跟腱切斷延長小手術。

  4、手術治療,適用於早期延誤治療或者晚期復發,石膏無法矯正者。術式按年齡而異。

  (1)足內後側軟組織鬆解術,適用於6個月至6歲患兒。

  (2)足外側柱縮短術,適應於畸形嚴重3歲以上患兒,在足內側、後側軟組織鬆解術同時,行跟骰關節骰骨或跟骨楔形切除,或行跟骨外側楔形截骨術。

  (3)三關節融合術,適應於12歲以上畸形嚴重之患者。

  [預後]:

  1、治癒:足部畸形基本糾正,功能基本恢復,手術後傷口癒合。

  2、好轉:經手法治療或手術,畸形大部分糾正。

  3、未愈:畸形無改善。

甚麼是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畸形相關文章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指:出生後即發現單側或雙側足部形態異常呈現內收、內翻、馬蹄畸形。一、發病原因:1.原始骨基質發育異常學說:距骨內的原始胚芽缺陷引起距骨持續性蹠屈和內翻,並繼發多個關節及肌肉肌腱複合體的軟組織改變。2.神經肌肉學說:神經肌肉單位內的軟組織原發性異常,引起繼發性骨性改變,小腿肌肉明顯萎縮,經過治療後改善不明顯。二、診斷要點本疾病根據臨床表現均能做出診斷,一般不需要輔助確診:1、X線
發布於 2022-12-18 03:00
0評論
小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臨床最常見的小兒足部畸形,其特點是足的前半部內收、內翻,跟骨內翻、蹠屈、跟腱攣縮呈馬蹄畸形等。新生兒發病率為1‰~4.5‰,男女之比為2:1。單側多於雙側。引起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病因許多,目前在世界上尚無定論,可能與遺傳、環境、子宮內胎兒位置等因素有關。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如何治療?依據就診的年齡,分為六個月之前的保守治療和六個月之後的手術治療。目前國際上最好的最先進的治療是早
發布於 2023-03-15 02:56
0評論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一種兒童常見畸形,嚴重影響兒童骨與關節的生長髮育,可能是骨科領域內最常見的、需要特別治療的先天性畸形,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0餘萬的新生兒患有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目前治療的原則性共識是,如能早期適當處理,大多可獲較好的畸形矯治,如不治療,則將終生殘廢,影響生活和工作。在我國由於醫療資源得不足造成大量晚期病例,傳統採用的手術治療方法,由於治療時間太晚,手術創傷較大,足部組織
發布於 2023-03-05 14:11
0評論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一種兒童常見畸形,嚴重影響兒童骨與關節的生長髮育,可能是骨科領域內最常見的、需要特別治療的先天性畸形,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0餘萬的新生兒患有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目前治療的原則性共識是,如能早期適當處理,大多可獲較好的畸形矯治,如不治療,則將終生殘廢,影響生活和工作。在我國由於醫療資源得不足造成大量晚期病例,傳統採用的手術治療方法,由於治療時間太晚,手術創傷較大,足部組織損傷較
發布於 2023-03-04 01:51
0評論
馬蹄外翻足怎麼治 先天性馬蹄外翻足的治療以矯正畸形為主,應該從一出生就立即開始治療,因為愈早治療,效果愈好,如果早期能及時治療,腳部功能都可以恢復.治療方法根據年齡和畸形程度而有所不同. 1,手法矯正 這種方法只適合於六個月以外的患兒,六個月以上一歲以下的患兒如果畸形較輕也可以使用.治療愈早愈好,最好是從一出生就開始進行,而且要反覆多次進行. 矯正的手法應由醫師教會母親或其他照顧患兒的人,矯正時
發布於 2023-11-19 07:27
0評論
馬蹄足如果得不到及時緩解,有可能會造成踝關節攣縮、下肢不等長、骨盆傾斜、脊柱側彎等繼發問題。為甚麼要用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和固定矯正後的位置,逐漸恢復足部原來的正常形態。溫馨提示:石膏固定一般為4-6周,不可過早去除。首先帶大家瞭解馬蹄翻足的診斷依據包括哪些?診斷依據:1、嬰兒出生後即有一側或雙側足部蹠屈內翻畸形。2、足前部內收內翻,距骨蹠屈,跟骨蹠屈內翻,跟腱、蹠筋膜攣縮;前
發布於 2022-12-06 15:16
0評論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病因中醫認為是由先天稟賦不足所至。西醫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遺傳因素、胚胎髮育障礙、胚胎髮育缺陷、胎位異常、肌肉發育不良、骨骼發育異常等。 治療原則 1.從出生後即開始,愈早治療,效果愈好。治療方法根據年齡和畸形程度而不同。2.手法矯正法:一般適宜6個月以內或較輕型者。從出生後即開始,愈早愈好。由醫師教會母親或帶領患兒,先矯正足前部內收,再矯正距骨下關節內翻,然後矯正踝關節的蹠屈
發布於 2023-11-19 07:41
0評論
本病容易診斷,但有時需與神經管閉合不全所致的麻痺性仰趾外翻足,先天性垂直距骨相鑑別。 (1)麻痺性仰趾外翻足有小腿三頭肌、脛後肌或趾長屈肌肌力減弱,X線檢查可發現腰3、4以下椎板裂。 (2)先天性垂直距骨是距舟關節脫位引起凸形外翻足。因距骨頭向足蹠側移位,可在足底觸及骨性隆起X線側位片可發現距骨呈垂直狀態,距骨的中軸線位於骰骨的後側和蹠側。 足外翻畸形明顯時,一出生就可以根據外形確診,但如果剛出
發布於 2023-11-19 07:34
0評論
概述 馬蹄足是新生兒中骨關節最常見的畸形發生率1/1000,可能很多人對馬蹄足的症狀也並不瞭解,甚至有些人見都沒見過馬蹄足到底是甚麼樣子的。隨著現在醫學水平的提高,只要在懷孕時做好各方面的檢查工作,都是完全可以避免這些畸形發生的,但是有些時候也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有些基因會混亂,也是會容易導致胎兒出現馬蹄足的現象。 步驟/方法: 1、 馬蹄足內翻則足內翻呈馬蹄狀,主要分為先天畸形和踝部內翻損傷
發布於 2024-04-01 11:34
0評論
馬蹄足又稱足下垂、垂足、尖足,是足部常見畸形。其特點是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時足跟不能著地而以足尖著地持重,足跟懸空,形如馬蹄。檢查見足的前部蹠屈明顯,常合併凹足,跟腱短縮,足完全不能背屈,此即為馬蹄足。術前護理:1、術前檢查。2、患足皮膚準備。3、預防跌倒。4、心理護理。術後護理:1、觀察固定架及固定針有無鬆動、傾斜等。2、觀察患肢情況:有無神經、血管損傷或壓迫情況,注意觀察趾端血運情況。3、保持針
發布於 2022-12-06 15:2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