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產後出血有4大原因,子宮收縮乏力約佔產後出血的50%;軟產道撕裂約佔20%;胎盤殘留或滯留佔5%~10%;凝血功能障礙引起產後出血者極少。
1、宮縮乏力
胎兒娩出後,胎盤自宮壁剝離及排出,母體宮壁血竇開放致出血。在正常情況下由於產後宮腔容積縮小,肌纖維收縮加強,使交織於肌纖維間的子宮壁內血管被壓迫止血,與此同時血竇關閉,出血停止。同時由於孕產婦的血液呈高凝狀態,粘在胎盤剝離後損傷血管的內皮膠原纖維上的血小板大量聚集形成血栓,纖維蛋白沉積在血小板栓上,形成更大的血凝塊,有效地堵塞子宮血管,使肌纖維收縮後放松時也不再出血。若胎兒娩出後宮縮乏力使子宮不能正常收縮和縮復,胎盤若未剝離、血竇未開放時尚不致發生出血,若胎盤有部分剝離或剝離排出後,宮縮乏力不能有效關閉胎盤附著部子宮壁血竇而致流血過多,是產後出血的主要原因。
(1)全身性因素:如產婦平素體質虛弱、有急慢性病史、產程過長、滯產、精神緊張、使用鎮靜劑過多或深度麻醉等。
(2)局部因素:①子宮肌壁過度膨脹,肌纖維過度伸張,影響肌纖維縮復。如羊水過多、多胎妊娠、巨大兒、巨大胎盤、α-地中海貧血、胎兒水腫綜合徵等。②多產婦,反覆妊娠分娩,子宮肌纖維受損,結締組織相對增多,有退行性變。③子宮發育不良或有手術瘢痕。④胎盤因素影響子宮縮復。如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蛻膜壞死出血、子宮肌層滲血、胎盤後血腫等。⑤膀胱、直腸過度充盈可影響子宮收縮。
2、軟產道撕裂
妊娠時軟產道血管豐富而充血,分娩時若發生軟產道撕裂傷,失血量可以很大,特別是當裂傷涉及陰道上部、宮頸及子宮時,止血往往較困難。發生軟產道撕裂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急產:急產時因產力過強或產婦用力過猛,會陰尚未充分擴張,胎兒娩出可以造成較重的軟產道裂傷。
(2)巨大胎兒:產前對胎兒大小估計不足,未作會陰切開或切口不夠大,可造成軟產道裂傷。
(3)產科手術:如產鉗、手轉胎頭、毀胎、內倒轉術或肩難產時均可造成會陰、陰道、宮頸甚或子宮下段裂傷而導致產後出血。上海市某區曾統計產後出血發生原因,其中因產科陰道手術操作不當而發生產後出血的高達37.9%,此與年輕產科醫師操作技術不熟練有關。
(4)會陰本身的彈性及伸展性差:如會陰先天性發育不良、外陰陰道炎症、白色病變等。
(5)血腫形成:若損傷累及血管,而產道的黏膜、皮膚保持完整,或在縫合傷口時未能完全縫扎止血,或宮頸、陰道穹隆裂傷向上延伸使闊韌帶內血管撕裂而形成血腫,此時外出血可能不多,但血腫內出血可以很多而導致休克。
3、胎盤因素
胎盤因素引起的產後出血,包括胎盤剝離不全、胎盤剝離後滯留、胎盤嵌頓、胎盤粘連、胎盤植入、胎盤和(或)胎膜殘留。
胎盤部分剝離及剝離後滯留可因宮縮乏力所致。胎盤嵌頓偶發生於使用催產素或麥角新鹼後引起宮頸內口附近呈痙攣性收縮,形成狹窄環,把已完成剝離的胎盤嵌頓於宮腔內,防礙事宮縮而出血,這種狹窄環也可發生在粗暴按摩子宮時。膀胱過度充盈也可阻礙事胎盤排出而致出血增多。胎盤全部或部分粘連於子宮壁上,不能自行剝離,稱為胎盤粘連。部分粘連易引起出血。多次人工流產易致子宮內膜受損及發生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炎也可由於其他原因感染所致,子宮內膜炎可引起胎盤粘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