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22 07:09

  病理特征:肝腺瘤按肿瘤细胞学可分为肝细胞腺瘤、胆管细胞腺瘤和胆管肝细胞腺瘤(即混合腺瘤)。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软,黄褐色,绝大多数有完整包膜,少数无包膜者易恶变,恶变率有报道在6.9%左右。肿瘤直径在1~20cm,有症状者其直径多在8cm以上,2/3的肝腺瘤为单发,其余的1/3为多发。少数可带蒂。胆管腺瘤多位于肝包膜下,很少有包膜,多呈灰白色小结节,可发生恶变。混合腺瘤一般多见于儿童。
  临床表现:约半数的病人无自觉症状,约有42.1%的患者多表现为右上腹痛5,本文所总结的四例病人一例无症状,三例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痛。约有17.2~30%的病人以急性腹腔内出血来就诊。腹腔内出血是由于肿瘤的自发出血并破入腹腔所致。有文献报道急性的出血发作与月经关系密切。有症状者常可扪及肝脏肿块,本组病例中一位患者就因上腹包块就诊。
  辅助检查:肝功能和AFP检查通常正常。多数肝细胞腺瘤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低密度块,本文三例属此类,少数呈等密度。注射造影剂后无明显增强。若于出血后扫描则低密度瘤内出现相当于新鲜出血的高密度区。陈旧出血表现为低密度区。Angres7报告一例肝细胞腺瘤CT表现有瘤周透明环。注射造影剂后透明环无改变。病检证明透明环为瘤包膜的肝细胞内有过量的脂肪泡。这种透明环的诊断意义尚有待更多病例证实。放射性同位素Ga-67扫描表现为冷结节,Tc-99m PMT表现为早期的摄入、排泄延迟以及放射性稀疏区,为明确诊断提供帮助。本组病例中就有一位患者表现为放射性稀疏区。肝血管造影与恶性肝肿瘤不能区别。B超检查无特征性表现。细针穿刺活检有助于诊断,但有导致出血的危险。本组1例患者经细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我们认为细针穿刺活检不失为一明确诊断的好方法,但应严格选择病例。
  诊断与鉴别诊断:首先要引起注意的是男性也可以患肝腺瘤。本组病例中就有两例男性患者。其次就是与肝癌的鉴别诊断。通过复习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病例,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1)病史,肝癌患者多有肝炎、肝硬化等病史,一般状况较差;肝腺瘤患者多为女性,常有长期口服避孕药病史,一般状况较好。
  (2)化验室检查:肝癌患者多伴有肝功能异常及AFP增高;而肝腺瘤病人的肝功能及AFP多是正常。本组4例患者术前肝功能及AFP均为正常;
  (3)CT:多数肝癌境界模糊,肝腺瘤多有完整包膜,边界较清晰。本组1例患者CT检查示低密度影,强化后均匀增强,且边界清晰;
  (4)放射性同位素Ga-67扫描在肝癌多为放射性浓聚,而在肝腺瘤多表现为放射性稀疏区或缺损8。本组1例患者同位素扫描提示良性病变。根据我们的经验,术前详细的综合检查可使约半数左右的患者获得良性疾病的诊断。
  治疗:因肝细胞腺瘤有出血及恶变的危险,且常与肝癌不易相区别。故有学者主张一旦发现,均应行手术治疗。又因有学者发现在停用口服避孕药后有些肝细胞腺瘤患者肿瘤可发生退化,故多数学者认为大于5厘米的肝细胞腺瘤应积极手术治疗;小于5厘米的肿瘤,若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者,在停用口服避孕药的情况下,定期行CT或B超的检查;若有继续增大,则行手术治疗。
  对于因肝细胞腺瘤破裂所致腹腔内出血,Croes11有8例治疗经验。 其中4例经保守治疗分别于2~4个月后行肝叶或肿瘤切除术。另外4例行急诊腹腔镜探查术,其中3例行纱布压迫止血获得成功,并于3个月后行肝部分切除术;另1例行急诊部分肝切除术。
  多数病人手术后恢复顺利没有并发症,我院3例病人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均顺利痊愈出院。一例行保守治疗后失访。口服避孕药在所有病例中均应禁止,放疗或化疗通常无效。对于诊断模糊,无法与肝癌相区别者以及有症状的较大肝占位患者,我们认为无论其大小如何,只要无手术禁忌,均应及早探查,以防延误诊治。

肝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相关文章
PRL腺瘤的诊断既要垂体腺瘤影像学的依据又要实验室分析,表明存在持续的高泌乳素血症。正常男性和女性PRL水平分别低于25ug/l和20ug/l(常用的测定法,1ug/l相当于21.2mIU/l,WHO标准84/500)。然而,其他的测试法得到的PRL值相应地高或低,正常值范围也应该根据使用特定的测试法进行调整。干扰多巴胺作用通常使得PRL中度升高,很少超过150ug/l。总体来说,血清PRL水平
发布于 2022-10-20 10:14
0评论
泌乳素腺瘤是一种不同程度地表达和分泌泌乳素(PRL)的垂体腺瘤,绝大多数是良性的,是临床上的常见现象同时治疗上也是一个挑战。根据肿瘤大小,PRL腺瘤常分为微腺瘤(直径小于10mm)和大腺瘤(直径大于10mm)。90%以上的PRL腺瘤为小的鞍内肿瘤,罕见增大。偶尔,这种肿瘤具有侵略性或局部侵袭,引起重要结构的受压。恶性PRL腺瘤非常罕见,治疗难以奏效,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外播撒转移。PRL腺瘤的发生
发布于 2022-10-20 10:19
0评论
生物学特点:肿瘤生长缓慢,体积小,包膜完整。手术切除后极少复发。组织发生:内层细胞为柱状,外层为基底样细胞,结构上与排泄管相类似,推测其组织来源可能为排泄管上皮。 管状腺瘤又称“腺瘤性息肉”,是大肠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管状腺瘤绒毛成分占20%以下。腺瘤呈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色粉红,质实,常有长度粗细不等的蒂附着于肠黏膜上。但肿瘤仅数毫米大小时,也可呈广基状而无蒂可见。管状
发布于 2024-01-29 23:56
0评论
垂体腺瘤的诊断包括三个方面:临床症状+内分泌检查+磁共振影像检查1、内分泌检查: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泌乳素(PRL)增高,超过正常值的10倍;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生长激素(GH)增高,超过正常值;垂体促肾上腺激素腺瘤的血液皮质醇(F)增高,促肾上腺激素(ACTH)增高。2、磁共振检查(MRI):(1)垂体微腺瘤MRI表现:T1加权像示多数微腺瘤为低信号,少数为等或高信号,并可见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等间
发布于 2022-10-10 10:13
0评论
根据临床症状判断:患者通常有痛经的病史,常常在月经来前一、二天就开始痛,持续整个经期,月经结束后几天都还会痛。有些妇女合并有贫血、经血过多、性交疼痛及不孕等问题。妇科内诊:可以发现子宫弥漫性肥大,通常呈球。月经期间子宫会肿大,内诊时子宫会有压痛,月经终了时稍微会缩小,并且压痛会消失。超声检查:B超为目前最为常用和简便的辅助诊断方法。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部是否
发布于 2023-03-20 10:11
0评论
在临床上,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而在随机尸检中垂体腺瘤的发生率则高达3~24%。目前垂体腺瘤的分子发病机制仍然不明,一般认为垂体腺瘤是由于单个变异的细胞不受控制地增生而形成的,是单克隆起源的,单个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后,多种促进因素促使该单克隆细胞扩增。近年来有关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如下:不同类型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策略1、垂体泌乳素腺瘤在国外的文献中,应用多巴胺激
发布于 2022-10-10 12:53
0评论
垂体腺瘤需与其他鞍区、鞍上和鞍旁疾病鉴别。成人鞍区病变多为垂体腺瘤,儿童鞍区病变多为颅咽管瘤和生殖细胞瘤,而垂体腺瘤少见。具体包括以下疾病:1、肿瘤或假性肿瘤。(1)垂体癌或垂体癌肉瘤:生长速度快,与垂体腺瘤的鉴别需依靠病理诊断,其病理性细胞核分裂相多见。(2)神经垂体肿瘤。①转移瘤:是垂体后部或整个垂体最常见的肿瘤,可能与血供丰富有关,乳腺及肺是最常见的原发灶。②垂体细胞瘤:最常见的起源于神经
发布于 2022-10-10 13:18
0评论
近日来,根据很多的血管瘤患者反应,他们被血管瘤疾病困扰着,都不知道该如何摆脱血管瘤疾病。同时血管瘤的治疗也成为头号问题。 (1)多见于1个月-1岁的婴幼儿,有的在儿童期可自然消退。 (2)一个或数个红色,柔软分叶状似草莓样丘疹团块,深部型可表现为肤色或蓝红色肿块,混合型表现为深部的质软的肿块和中央部的浅表红色丘疹样团块,压之色淡。 (3)好发于头部、颈部、躯干、四肢或其他部位。 (4)检测血清雌
发布于 2024-09-21 21:34
0评论
在某些非地方性甲状腺肿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较高,说明非缺碘的单一因素。近代研究,对内分泌系统的肿瘤,提出了“触发因子——促进因子学说”,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先由致甲状腺肿瘤物质、致癌物质、或放射性损伤等一个或数个触发因子引起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特性的改变,然后具有刺激甲状腺生长作用的垂体促甲状腺素(TSH)作为促进因子,促使病变发展,导致细胞突变,发展而成甲状腺瘤。目前已查明,头颈部的外
发布于 2023-03-16 00:42
0评论
1.囊腺瘤 由于腺瘤组织中的腺体分泌物淤积,腺腔逐渐扩张并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因而得名。主要见于卵巢,偶见于甲状腺及胰腺,卵巢囊腺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黏液性囊腺瘤,常为多房性,囊壁光滑,少有乳头状增生。另一种是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腺上皮向囊腔内呈乳头状增生,并分泌浆液,所以称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2.纤维腺瘤 是女性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除腺上皮细胞增生外,同时还伴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这
发布于 2024-10-06 19:3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