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23 09:59

  一层层、一丝丝分离,切断,在场参观专家仿佛置身于科幻小说中,“享受着”手术……北京同仁医院伍冀湘教授正在利用3D腹腔镜为一名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改良Heller加胃底折叠手术。
  年仅44岁的小宏(化名),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性格开朗,爱唱爱跳,深受同事们的喜爱。只是每当同事们高兴之余,互约一起吃饭,她都躲开了。并不是小宏不喜欢和大伙高兴,而是她有一个困扰自己15年的苦衷。在小宏30岁的时候,她就发现吃饭时费力,时轻时重。就诊于当地医院,各项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10年前,吃饭费力更加严重了,工作、学习越紧张越明显。听医生们说北京同仁医院擅长食管疾病诊治,她就找到北京同仁医院想找到病根。胸外科于磊副教授为其进行了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贲门口位置狭窄,食道测压显示食管下段静息压增高,食管体蠕动异常,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小宏不同意腹部小切口的手术治疗方案,支架扩张治疗15天后,患者进食费力明显改善了。但6-7年前又出现了这个症状,随着时间延长,现在即使吃流食,还要喝很多水帮着咽下,且时有喝下的水在进食30分-1小时后呕吐出来。再次找到于磊副教授寻求解决办法。于磊副教授告诉小宏:北京同仁医院多学科协作,一直以来从事食管疾病诊治研究工作。近些年利用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等食管功能性疾病,取得了非常好疗效。2013年7月21日小宏最终同意了腹腔镜手术。
  2013年7月24日时近晚七点,一次由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伍冀湘教授主持的多学科讨论会正在进行。与会的专家包括了胸外科李建业教授和于磊副教授、消化科钱冬梅教授和放射科田其昌教授等多位专家。讨论的内容是如何利用3D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宏的贲门失弛缓症。3D腹腔镜手术不仅具有普通腹腔镜的优点(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病人容易接受等),还可提供更全面而详尽的解剖细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效果,节约了手术时间。尤其在分离血管、展示细微结构和还原手术层次感上具有普通腹腔镜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些特点决定了3D腹腔镜在改良Heller手术(食管下段肌层切开)中将发挥更大价值。
  Heller术后最为常见并发症-下咽困难,其产生主要原因是:食管下段括约肌切开不彻底。尤其是靠近食管粘膜的食管环形肌,由于环形肌肌束纤细(通常比发丝细),紧贴粘膜,开腹和普通腹腔镜下不易被发现、判断。一些手术医生误判导致术中食管粘膜破损。多数手术医生采用的是纱布在食管粘膜表面反复擦试。切断环形肌肌束,效果不确切,术后一段时间有患者下咽困难复发。2013年7月26日上午9时在北京同仁医院手术室,由北京同仁医院伍冀湘教授为小宏成功进行了改良Heller加胃底折叠手术。伍冀湘教授手术中充分利用3D腹腔镜手术模拟双眼三维立体成像和视野高清放大的特点,不仅操作细腻,自食管粘膜表面将环形肌肌束一丝丝分离,超声切断,还在纵深方向清晰感知食管肌层和胃肌层切开长度,避免过度损伤胃套索纤维,减少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的可能。术中胃镜配合,食管下段括约肌切开部位打气显示,食管粘膜膨出完全,食管下段切开充分。
  术后第二天,小宏下床活动时开心的问医生,我真的做手术了吗?
  术后第三天,小宏早上喝着牛奶问医生,我真的患过贲门失弛缓症吗?
  。。。。。。
  据悉,作为国内早期腹腔镜手术技术开创者之一,伍冀湘教授已在北京同仁医院带领外科中心积极推广3D腹腔镜手术,先后在胃肠、肝脏、泌尿系肿瘤、妇科手术中应用此技术。并计划创办微创外科培训交流中心,普及推广微创外科技术,造福广大患者。
  伍冀湘教授主持的多学科讨论会,与会的专家包括了胸外科李建业教授、于磊副教授、消化科钱冬梅教授和放射科田其昌教授等多位专家。
  伍冀湘教授、于磊副教授正在利用3D腹腔镜进行改良Heller加胃底折叠手术

3D腹腔镜手术如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相关文章
目前对于贲门失弛缓症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是腹腔镜下Heller术加抗反流术。随着对贲门失弛缓症病因、病理、发病机制等认识的不断深入,尤其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应用于临床,将更好地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对手术疗效的判断。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手术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初由Heller于1913年首先通过食管贲门部黏膜外肌层切开手术(即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之后Heller术因其疗效确切成
发布于 2022-10-03 16:28
0评论
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胃交界部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受损。1、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2、症状与食管收缩程度可能并不一致,容易引起延诊误诊。原发性液体吞咽困难是提示贲门失弛缓的经典症状。3、不同的亚型对于治疗有不同的反应。4、对于外科治疗无禁忌症的患者,建议采取肌切开术(腹腔镜或内镜)或气囊扩张术等能确切减轻梗阻的治疗方法。
发布于 2022-10-04 04:05
0评论
ACG发布贲门失弛缓症诊断与治疗指南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少见但典型的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疾病,以食管下括约肌(LES)舒张不全和食管蠕动消失为特征,典型症状为固体和液体食物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常被误诊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目前贲门失弛缓症尚无治愈方法,因此疾病管理对于此症患者十分重要。7月23日《美国胃肠病学杂志》(AmJGastroenterol)在线发布《贲门失弛缓症诊断和管理临床指南
发布于 2022-10-04 04:40
0评论
概述 我的一个很要好的同事最近很不好,因为他得了白血病喷门失缓症,他不是不想吃饭,是因为由于一吃饭就感觉到喉咙里面针刺一样疼痛,感觉特别不舒服,所以吃的很少,因此导致了,身体特别不舒服,所以一段时间下来,身体就瘦下去了,最后我带她去看医生了,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来治疗好了,西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白血病贲门失弛缓症? 步骤/方法: 1、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白血病贲门失弛缓症是食道的毛病,因
发布于 2023-04-20 09:13
0评论
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achalasia)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迄今不明。一般认为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主要表现为:1、无痛性吞咽困难是本
发布于 2022-10-03 22:25
0评论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achalasia)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贲门失弛缓的治疗可通过手术及球囊扩张两种治疗方式:1、球囊扩张:胃镜下球囊扩张术是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治疗方法,是通过球囊张力使下食管括约肌松
发布于 2022-10-04 08:40
0评论
贲门,即胃与食管连接部位。贲门失弛缓,即吞咽时贲门不能正常松弛。贲门失弛缓症为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和食管体部缺乏蠕动性收缩引起的原发性食管动力紊乱性疾病,属于功能性疾病。贲门失弛缓症目前原因不明。咽下困难是其突出症状。一般开始较慢,经数月或数年逐渐加重,亦可突然发生,常因情绪受到打击或进食有刺激性食物而诱发。疾病早期,咽下困难可间歇出现,时轻时重,后期则变为持续性。开始时,往往感到吞咽固体有困难
发布于 2022-10-02 07:00
0评论
进食后胸骨后堵噎感,感到食物下咽困难,堵在胸口下部,尤其在生气、情绪激动时明显,有时可自行缓解,有时需大量饮水方可将食物送下,常在进食后出现反食现象,如此症状,提示注意――“贲门失弛缓症”。贲门,即胃与食管连接部位。贲门失弛缓,又称贲门痉挛。贲门失弛缓症目前原因不明。咽下困难是其突出症状。一般开始较慢,经数月或数年逐渐加重,亦可突然发生,常因情绪受到打击或进食有刺激性食物而诱发。疾病早期,咽下困
发布于 2022-10-02 08:05
0评论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本病为一种少见病(估计每10万人人中仅约1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20~39岁的年龄组。儿童很少发病,男女发病大致相等,较多见于管扩张的一种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其主要病理
发布于 2022-10-02 11:20
0评论
贲门失弛缓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咽下困难、呕吐,胸骨后胀痛,反食、呛咳。钡餐造影检查见食管体部扩张,贲门呈鸟嘴样狭窄,钡剂通过受阻;胃镜检查常见食管扩张,腔内残留液及食物。贲门失弛缓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内镜下及手术治疗。内镜下气囊扩张为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的有效治疗方法。治疗前患者无需复杂特殊准备。只需空腹,清醒状态下,先行胃镜检查,确定治疗部位,然后采用球囊扩张完成治疗
发布于 2022-10-02 07:50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