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9-13 21:21

  1.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伤寒论》麻黄汤)

  2.治太阳、少阴两感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麻黄附于细辛汤)

  3.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二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小青龙汤)

  4.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言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闷气短 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日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局方》三拗汤)

  5.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治咳喘上气,喉中水鸡声者射干十三枚,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

  7.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上五咪,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三温三服。(《金匮要略》越婢汤)

  8.治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者 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一枚(炮)。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金匮要略》麻黄附子汤)

  9.治水气病,皮水无汗者 甘草二两,麻黄四两。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金匮要略》甘草麻黄汤)

  10.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11.治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者 麻黄三十铢,独活一两,细辛十二铢,黄芪十二铢,黄芩十八铢。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千金要方》引张仲景三黄汤)

  12.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 麻黄五两(去根节了,秤),桂心二两。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圣惠方》

  13.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一升(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取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14.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 麻黄三两,以醇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要方》麻黄醇酒汤)

  15.治水饮内停,上凌于心,心下悸动 半夏、麻黄各等分。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半夏麻黄丸)

  16.疗人嗜眠喜睡方 麻黄、术各五分,甘草三分。捣末,服一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17.治流痰及一切阴疽,漫肿无头,平塌白陷 麻黄五分,熟地一两,白芥子二钱(炒、研),炮姜炭五分,甘草一钱,肉桂一钱,鹿用胶三钱。水煎服。(《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18.治疥疮 猪油四两,斑蝥三个,麻黄五钱,蓖麻子(去壳研烂)一百粒,大枫子(去壳研烂)一百粒。先将猪油化开,下斑蝥煎数沸,随去斑蝥,再下麻黄,煎枯滤去渣,将大枫、蓖麻肉和匀听搽。(《医学心悟》麻黄膏)

  19治病疮疱倒黡黑者 麻黄(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热尽服之,避风,何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本草衍义》)

  20.治酒皶鼻 麻黄、麻黄根各二两,头生酒五壶。将药入酒内煮三炷香久,露一宿,每早晚各饮3~5杯。(麻黄宣肺酒)

  21.治内外障眼 麻黄一两,当归身一钱。上二味,同为粗末,炒黑色,入麝香、乳香少许,共为细末。含水,鼻内(口畜)之。(《兰室秘藏》(口畜)药麻黄散) 22.治眼目偏痛及头风 麻黄(烧灰)半两,盆硝二钱半,麝香、脑子各少许。为细末,鼻内(口畜)之。(《昔济方》如圣散)

炙麻黄的附方相关文章
麻黄是临床常用药物,性温,味辛、微苦,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应用上有生麻黄与炙麻黄的区别,二者的功效有一定的差别。 生麻黄:辛散作用较强,长于发汗解表利水,多用于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等风寒表实证,常配伍桂枝增强其发汗解表之力;还可用于风水浮肿,常配伍生姜、白术等。 炙麻黄:用蜂蜜拌炒后,辛散作用减弱,发汗解表利水的功效减低,但宣肺平喘的作用增强,多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咳喘
发布于 2023-09-13 21:14
0评论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有去节、碎剉和煮数沸等炮制方法(《玉函》)。宋代增加了杵末(《证类》)、酒煎(《圣惠方》)、清炒(《博济》)、沸汤泡(《苏沈》)、蜜炙(《衍义》)等法。元代又有炒黄、烧炭(《宝鉴》)。明代增有炒焦和姜汁浸制(《普济方》)、炒黑(《一草亭》)、沸醋汤浸(《仁术》)、酒蜜拌炒焦法(《景岳》)等。清代有酒洗(《暑疫》)、酒煮(《得配》)。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20余种。 【现代炮制方
发布于 2023-09-13 21:01
0评论
发汗利尿麻黄汤不仅对子宫起作用,对膀胱、肾脏也有作用,这就是我们说麻黄汤能够发汗利尿。这个案例是我的“经方沙龙”上的案例:说有一个老太,患有焦虑、坐卧不安,一直在服阿普唑仑的。有一天牙痛,吃了阿莫西林以后,全身大肿如泥,原来很瘦弱的人,一下就变成了一个南极仙翁,头啊肿得非常厉害,医生用了十多天的药,激素脱水剂都用了,都没有效果,当时血压130/90。结果这个医生他给她用了什么药?麻黄汤加防己、生
发布于 2022-11-25 16:36
0评论
①治-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两,缩砂仁八两,甘草(爁)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盐汤点下。(《局方》快气汤) ②治心腹刺痛,调中快气:乌药(去心)十两,甘草(炒)一两,香附子(去皮毛,焙干)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人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局方》小乌沉汤) ③治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两,
发布于 2023-11-11 15:41
0评论
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所以,我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今天呢,我也来介绍一些临床应用的经验,还有一些我收集到的资料,主题是讲一讲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在座都有不少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你们都有独到的经验,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关于麻黄麻黄是我们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大家知道,冰毒主要来
发布于 2022-11-25 16:46
0评论
1、用于风寒表证。本品辛温升散之性较强,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在发散风寒药中,其发汗作用最强,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治疗此证,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更能增强发汗、散寒以解表之力。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伤寒论》麻黄汤。本品亦可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同用,如《和剂局方》十神汤,其与紫苏等药配伍。 2
发布于 2023-09-13 21:08
0评论
经方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 破格救心汤:附子30~100~200克,干姜60克,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3-0.5克。 附子粥:制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二药研为细末,每次用5克,与粳米加水煮粥食。亦可将二药减半,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 源于《圣惠方》。本方以附子温里散寒、止痛,炮姜温中散寒、止
发布于 2023-09-16 04:29
0评论
【别名】 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来源】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8~10月间割取绿色细枝,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晾干或晾至6成干时,再晒干。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 【性状】 ①草麻黄 又名:田麻黄。茎呈细长圆柱形而微扁,少分枝,直径约1~2毫米,通常切成长约2~3厘米的小段。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走棱线,手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5~6厘
发布于 2023-09-13 20:54
0评论
麻黄一般分为生麻黄和炙麻黄,不同的炮制方法是麻黄产生了不同的作用,生麻黄的发散风寒作用强一些,而炙麻黄的平喘止咳作用强一些,在临床上应该区分使用。 一般麻黄生用,我们见到的一般都是麻黄的草质茎,下面有比较粗的木质茎,很粗,面上有那种棕褐色的,或者棕色的那种比较粗的木质茎,这个长的木质茎,因为麻黄长在一些沙质地里面,它的叶片已经退化了。其实它的叶片就包裹在它的结,麻黄的结上,已经退化成一个薄膜状了
发布于 2023-12-20 17:08
0评论
无汗除了黄肿以外还有一条,无汗。甘草麻黄汤吃了以后,张仲景强调一定要“重覆汗出,不汗再服。”说明甘草麻黄汤有发汗的作用,而适合使用麻黄的,应该是无汗的。问题是什么叫无汗?初学中医的人往往去问病人,你有没有汗啊?病人说我现在没有汗。病人的主诉不能算,无汗,要看出来。“观其脉证”,我们要“观”,我们要“看”。无汗的人,皮肤往往是干燥的,而且粗糙,摸一下的话,好像有刺,或者甚至是像鱼鳞,看上去脸色要发
发布于 2022-11-25 16:4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