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蒸热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吴茱萸用药禁忌:
1、阴虚火旺者忌服吴茱萸。
2、肠虚泄者尤忌吴茱萸。《本草蒙筌》
3、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本草经集注》
吴茱萸汤1
功效:养血温经散寒,主治妇人先有寒冷,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产后益剧者。
组成:吴茱萸6克 防风 桔梗 干姜 甘草 细辛 当归各3克 干地黄9克
用法:上八味,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吴茱萸汤2
功效:主治产后肺感寒,咳嗽不已。
组成:吴茱萸(汤洗,焙干,炒)3分,桂(去粗皮)1两,细辛(去苗叶)1两1分,当归(切,焙)3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吴茱萸汤3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止痛,主治妇女经行腹痛,胞中不虚,惟受风寒为病者。
组成:当归 肉桂 吴茱萸 丹皮 半夏(制) 麦冬各6克 防风 细辛 藁本 干姜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
来源:《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吴茱萸汤4
功效:主治卒心痛。
组成:吴茱萸5合,桂1两。
用法:用酒2升半,煎取1升,分2次服。
处方来源: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吴茱萸汤5
功效:主治厥阴经头风头痛,四肢厥冷,呕吐涎沫。
组成:半夏(姜制) 吴茱萸 川芎 炙甘草 人参 白茯苓 白芷 广陈皮各等分
用法:上锉为末。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来源:《审视瑶函》卷三。
吴茱萸汤6
功效:主治伤寒吐利,手足逆冷,心烦闷绝。
组成: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大枣5个,甘草1分(炙微赤,锉),生姜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用法:上锉细。以水2大盏半,煎至1盏半,去滓,分3次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二。
吴茱萸汤7
功效:温阳运脾,理气消胀,主治阴盛生寒,腹满膑胀,常常如饱,饮食无味。
组成:吴茱萸(汤淘,炒) 厚朴(生姜制) 官桂(去皮) 干姜(炮)各60克 白术 陈皮(去白) 蜀椒(去子)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生姜3片,同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来源:《宜明论方》卷一。
吴茱萸汤8
功效:主治妇人脏气本虚,宿夹积冷,胸腹胀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或因新产血气暴虚,风冷乘之,以致寒邪内胜,宿疾益加。
组成:吴茱萸(炒)1钱半,桔梗、干姜(炒)、炙草、半夏(制)、细辛、当归、白茯苓、桂心、陈皮。
用法:生姜为引,水煎,热服。
来源:《万氏女科》卷三。
吴茱萸汤9
功效:主治霍乱,呕吐酸水,气结心下。
组成: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白术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荜茇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槟榔(锉)2两半,人参1两半,大黄(锉,炒)2两。
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茹弹子大,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