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2-27 05:03

  LEGACY研究显示,尽管肥胖和房颤通常为共病,但通过结构化的项目促进健康饮食和长期减重能够减轻房颤症状。该研究于ACC2015发布,并同期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LEGACY研究纳入了超过300名体重指数(BMI)≥27 kg/m2的房颤患者。发现,在医生指导下完成管理项目1年后体重至少减轻10%的患者,与减重较少的患者相比房颤症状改善更明显;前者无心律失常生存的几率较后者高6倍。

  Rajeev Pathak博士(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皇家阿德莱德医院)指出,减重和房颤负担降低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但体重波动会导致不良影响。考虑到房颤和肥胖的流行,我们要积极地开展一级和二级预防共作。

  研究概要

  尽管以往已有多个研究显示,减重可以减轻房颤负担,但效果是否能够持续、是否存在剂量效应、是否受体重波动的影响,这些问题仍未解决。

  LEGACY研究纳入了355例患者,使其加入一个短期、激励性的体重管理项目,采用面对面会议、目标设定等手段促进患者改善饮食和行为习惯。项目的目标是体重减轻10%。

  在项目完成时,患者被分为3个亚组,以便更好地确定剂量效应:

  组1:体重减轻>10% (n=135; 男性占64%; 平均年龄65岁)

  组2:体重减轻3% ~9%(n=104; 男性占63%; 平均年龄63岁)

  组3:体重减轻<3%或体重增加(n=117; 男性占71%; 平均年龄61岁)

  【正确瘦身 想胖都难】

  32岁的他,身高176cm,体重115kg,严重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本应该是男人最辉煌的时候,却为了治疗糖尿病而跑遍全国各类胃转流手术医院,每天使用大剂量的胰岛素。但最终的治疗效果非常不理想。并且,长期的胰岛素注射,让一个男人的肚子宛如怀胎十月的女人一般。2013年,原本要在亲戚所在的301医院做胃转流手术的他,在听从了301医院医生的建议后,来到了长春嘉和外科医院,接受了由长春嘉和外科医院丁明星院长亲自操刀的胃转流手术。仅仅两个小时的手术就已成功改变了他的人生。术后4个月,体重就降到了88kg,血糖逐渐恢复平稳,不再需要注射胰岛素。如今的他,在长春嘉和外科医院减重中心医护人员的帮助下,重新做回了一个健康上进幸福的男人!

  主要终点为房颤症状负担[通过房颤严重程度量表(AFSS)进行评估]和无房颤生存[通过7天Holter监测进行评估]。次要终点为左心房容积和室间隔厚度。

  数据显示,组1比其他两组的AFSS降低幅度最大(两个比较P值均<0.0001);且该组无房颤生存和无消融/药物比例高于其他两组(两个比较P值均<0.001)。

  此外,体重波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年体重波动≥6%患者的心律失常复发风险倍增(P=0.02)。组1和组2的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均降低(两个比较P值均<0.001),而组3的LAVI升高(P=0.02)。组1和组2的室间隔厚度明显降低(P=0.001/0.03),而组3的室间隔厚度无明显改变。

  该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的房颤患者通过逐步减重可以长期改善房颤负担,且具有剂量效应。

长期减重可改善房颤症状 相关文章
(1)男性患者多见,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2)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频繁发作,动态心电图可见发作持续数秒到几个小时不等。 (3)常伴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房颤动。 (4)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多数500ms,常有P-on-T现象,并诱发短阵心房颤动。 (5)激动、运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发作。 (6)年龄较轻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次数相对少。心房常不大,多数为
发布于 2024-02-01 13:06
0评论
   一项对瑞典600多名2型糖尿病患者20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减重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相匹配的对照组相比,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主要研究者瑞典哥德堡大学的医学教授Lars博士在第49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2013)上报告,尽管在20年的随访期间,2型糖尿病患者减重手术后的缓解率随时间推移下降,在20年时降至最低点,但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却得到了预防。博士和同事以前
发布于 2023-01-29 15:57
0评论
一、熘洋白菜:首先,将洋白菜清洗后切块,并用手将木耳撕开,把精盐、白糖、淀粉等调料勾兑在一起。其次,在油烧差不多时,将洋白菜和木耳放入勺中同炒。待颜色转变后,随即倒入芡汁即成。 二、素白斩鸡:首先,将豆腐切成块,并用沸水烫一遍,再将玉兰片、木耳切成细丝。其次,将上述材料调拌到一起,并加入淀粉、花生油、精盐、清汤等。接着,将调拌好的馅料铺在豆皮上,再入屉蒸熟。最后,用刀将豆皮切成菱形,在从外面浇上
发布于 2024-02-01 13:20
0评论
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入CCU进行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情况,每30分钟测量P、R、BP,直至平稳。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变化,观察有无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发生。 2、穿刺部位的护理。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双侧腹股沟穿刺处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肢体制动12h,密切观察穿刺肢体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饮食护理。房颤射频消融术部位与食
发布于 2024-02-01 13:13
0评论
除了对生活造成各种不便,毫无疑问,肥胖可以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者相关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炎,尤其是2型糖尿病。肥胖人群中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占41.5%,而在糖尿病患者中,65%的人超重或肥胖。 糖尿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治疗等。针对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减重外科手术也是其中一个有效的选择。 对肥胖问题的忽视,往往会蒙蔽患者的双
发布于 2023-02-19 20:31
0评论
房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阵发性房颤:开始突然,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及忧虑不安。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不一,短者仅数秒,可频频发作,长者可持续数日至数周。二、持续性房颤:主要与心室率有关,表现为:心悸、气短,尤其是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快时更明显,持续性房颤者易于发生心力衰竭。房颤时因心房无收缩力,血流动力学紊乱,易发生附壁血栓,导致体、肺循环栓塞,以脑栓塞和肢体动脉栓塞为多见。三、如果没有其
发布于 2022-10-21 22:09
0评论
1、心悸、房颤发生时常会伴有不规则的快速心跳,患者多有明显心慌、气急和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房颤患者极易发生脑中风,不仅发生比例增加5倍以上,而且中风后遗症的疗难度更大。此外,房颤患者的痴呆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明显增高。3、脑梗塞,由于房颤持久使心房内有血液淤滞,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的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最为常见。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
发布于 2022-10-21 21:54
0评论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内的电产生和传递异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快而且不规整,可高达300-600次/分,由于房室结的滤过性保护作用使这些激动部分达到心室,引起快且绝对不整齐的心率(心跳)心室率可高达100-160次/分。发生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慢性肺部疾病、甲亢、心脏外科手术等。房颤的三大主要危害:脑梗塞(中风
发布于 2023-01-13 07:06
0评论
一、特殊状态 健康人在大量饮酒、剧烈运动、精神过度紧张或过于疲劳时可以出现房颤。在各项关于饮食与房颤关系的研究中,酒精对房颤的促发作用是比较明确的。少量饮酒有益健康,但过量饮酒不仅会使房颤易发,还可能导致酒精性心肌病、肝硬化、胃黏膜损伤、Wernicke脑病等,对健康危害极大。过度疲劳也可能促发房颤,我身边的同事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但这种房颤往往是一过性的。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同样也有助
发布于 2023-01-22 16:55
0评论
为什么房颤患者最怕血栓?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普通人群中房颤发病率为0.5%-1.3%,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80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达10%以上。房颤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脏内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脑中风、脏器栓塞及外周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其中,脑中风为房颤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并发症。房颤患者随访研究显示,5年中风的发生率高达20%。中风后一年死亡率达30%。且房颤导致脑中
发布于 2023-01-25 18:02
0评论